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流浪未成年人的产生,需要分析其流浪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究相应的预防策略。导致流浪未成年人四处流浪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家庭原因,包括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氛围不和谐、教养方式不科学;其二是社会原因,包括经济贫困、留守现象、犯罪因素;其三是个体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缺陷、情感性格缺陷、社会技能缺失。基于此,要想减少未成年人流浪的发生率,需要加强对家庭问题儿童的关爱与监管,需要严厉打击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综合性的系统工作,需要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各部门各司其职、恪尽职守,从而形成系统的联动机制。对哈尔滨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进行调研,从法律层面、社会层面和政府层面对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联动机制加以分析,以提高救助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水平,推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黄震江 《社区》2013,(3):33-33
山东省汶上县为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采取以下措施健全完善流浪救助网络。一是在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设置救助点,并公布求助热线。二是建立流浪救助信息联络员制度,每个村(居)明确了一名流浪救助联络员,具体负责本辖区出现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以及上报外出流浪的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逐步形成,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宏伟蓝图,为完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体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拓展了路径。  相似文献   

5.
流浪儿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浪儿童教育是流浪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尚没有形成完善的流浪儿童教育机制和保障,存在教育职能不清、教育功能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加强政策支持,从制度上明确救助机构的教育职能,建立流浪儿童特殊教育模式,加强师资培训和基础教育设施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疆流浪未成年人再社会化必须了解和把握他们的心理行为特征,新疆流浪儿童在流浪中大部分依靠非法手段谋生,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习气且受不法分子控制,表现出封闭性和攻击性的双重人格特征,决定了在对流浪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要把教育和救助结合起来,要改变传统的社会化方式,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再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工作框架。  相似文献   

7.
许芸 《金陵瞭望》2006,(21):44-46
流浪未成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目前我国约有15万流落街头的流浪儿童。以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为依托的机构救助模式已经成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主流模式,它对于流浪儿童的社会保护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南京市社会救助站而言,从2003年-2005年底,共救助了流浪未成年人2048人。但是,目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的工作重点还主要集中在生活救助和安全保障方面,教育功能严重缺位,需要大力加强。  相似文献   

8.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需要,也是从根本上减少犯罪的需要.河南是人口大省,未成年人数量较多,因此,总结未成年人的犯罪规律,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研究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构建法治社会、体现法治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势在必行。法制教育不仅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宣传教育、观念认知、功能导向、精神激励、社会稳定这五大基本功能,还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上具有独特的功能。根据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调研结果可知,当下法制教育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念、形式、内容、组织投入方面存在许多问题,有关部门应该从法治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组织制度建设上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0.
流浪儿童问题一直是社会焦点。流浪儿童的数量日趋增长,严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流浪儿童的流浪成因有多方面因素,流浪儿童的救助也有其特殊性。只有根据流浪儿童的特殊性,创新救助方法,完善救助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浪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面临环境复杂、未成年人数量巨大、预防教育工作薄弱等难题,重点要加强道德、纪律和法制教育,关键要抓好管理,重要途径是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非义务教育、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犯罪数量增多;低龄化趋势;犯罪团伙形式;犯罪种类增多、手段更新、涉案范围扩大;是目前未成人犯罪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家庭教育功能弱化,学校教育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社会不良思潮和丑恶现象侵蚀等显著外因与未成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其预防也必须重视家庭学校教育,坚持全民动员,形成真正有效的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联合力量,共同创造一个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流浪儿童救助方式转换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浪儿童救助机制要取得长期有效的救助效果,必须从关注流浪儿童的根本需求出发,在保障流浪儿童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深入地解决城市流浪儿童问题,使救助机构的工作方式形成良性有效的循环,不管在预防流浪儿童出现阶段还是救助流浪儿童阶段都能够较好地协调、解决流浪儿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是刑事法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减少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的重点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从根源上入手,加强家庭预防。具体而言,要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更新家庭教育观念,采取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强化亲情教育,发挥家庭在孩子接触社会过程中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家庭结构变迁与功能弱化是流浪儿童产生的直接原因,返乡回家也是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基本范式。但简单的返乡回家导致流浪儿童救助工作陷入流浪-救助-再流浪-再救助的困局。走出这一困局,要处理好政府与家庭之间在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工作上的责任承担,通过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增强家庭的儿童照顾功能,建立支持家庭的福利体系,以预防儿童流浪。同时,从家庭与流浪儿童的关系出发,提供分类化的家庭干预服务,推动流浪儿童的家庭融合。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有人曾将未成年人犯罪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本文试图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探索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问题的关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这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研讨,剖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动向和原因,并以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论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应高度关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有关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预防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首先应弄清哪些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学术界已揭示了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部分因素,本文以实证的方法来进一步从社区、学校和媒体等方面揭示影响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为未成年人心理素质提高政策的制定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组织未成年人犯罪"在事实层面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需要和刑事政策的一贯立场来看,有必要对组织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成年人予以重点打击。但是,现行刑法规定却难以合理、有效地处理这一情形。因此,建议在立法上增设"组织未成年人犯罪应从重处罚"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高居不下,人数逐年上升的现状,相关学者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在处于相同的学校、社区、社会环境的情况下之所以有些未成年人会犯罪而大多数人不会,主要原因就在他们所处的家庭环境,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本文明确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特别强调了家庭法制教育的具体内容,并提出良好发挥家庭教育的职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能只依靠社会的倡议和家庭的自觉,应该从法律上规范家庭教育的职责,保障家庭教育真正做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