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需要。工科大学生是大学生创业的主体力量,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与提升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大学生创业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事业心与进取精神、敢于承担风险、执著和坚持等内容。工科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主要从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体制机制、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
创业精神是崇高理想和正确价值取向指导下的创业理念、创业情感、创业意志等理性和理智思维的有机合成。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二是激发热烈的创业情感;三是磨练坚强的创业意志。大学生应做优秀的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3.
创业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则需要突破。从本质上讲,创业精神的培养就是要在培育创新型人才上下功夫。大学生是步入社会,并在社会中发挥中间力量的一个关键群体,他们是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提前介入,帮助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使其在出身社会后具备应有的创业精神,拥有自主创业、走向社会的本领。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活跃度远远低于国内整体水平,冒险精神的缺失是其主要原因。冒险是创新的前提,也是创业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大学生冒险精神的产生主要受到传统社会环境、家庭及学校教育以及个人3个层面的4个障碍的影响,要培养大学生的冒险精神和创业精神,必须突破这些障碍。  相似文献   

5.
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是加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解决当前高校就业难题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高校教育现状,客观地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探索了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的有效对策,对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培育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大高校所提倡的创业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脉相承、密不可分.在高等教育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和谐精神,"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仁者爱人、修己安人"的博爱精神,"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等有利于培育当代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7.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强化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已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为社会培育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途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次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动力,高校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进行创造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提高教师的素质,形成良好的创造氛围;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协同活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需要,也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及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法律意识的共性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个性。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课堂教学受限,导致大学生整体法律认知水平不高;社会消极文化影响,导致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缺乏应有的法律信仰。因此,要加强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传统道德教育获得有力支持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从从课堂知识教学、校园课外文化、社会大众传媒三方面着重探讨有效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要性,并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及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5个方面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强,是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等要求的具体表现之一。高等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首先就是要加强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作为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精神的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构成要素主要有自主创业意识、目标、意志与人格。树立自主创业意识、确立自主创业目标、形成创业意志、塑造创新人格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力点,也是形成大学生创业精神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厘清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内涵,明确一定的指导原则,并采取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才能使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从理论上升到实践的层面,才能切实有效,也才能对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熟度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新解读.本文从阿吉瑞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入手,探讨了新时期大学生成熟度的涵义、判定标准、测定方法以及提高大学生成熟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影响之下,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不能树立或是难以坚定“三个自信”。不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党的艰辛选择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势进攻和党内腐败对大学生信心的动摇和打击是当代大学生不能坚定“三个自信”的主要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加强基本国情和党史教育,利用热点进行疏导教育,加强沟通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当前党内的腐败问题三个方面入手,从而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16.
人格魅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居于重要位置。作为特殊群体,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有其独特的构成要素和表现形式。大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当思考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其人文素质还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过于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目标庸俗化与短期化。为此,应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院人文学科与课程地位,加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激发培育大学生的入党意愿,帮助大学生建立自愿跟党走的自我信念系统,关键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设置诱因,强化动机;二是培育动机,促成行为.从学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个体四个维度,不断强化正诱因,找准并规避负诱因,并通过课堂教育、活动教育、生活教育、网络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六种途径培育动机,促成大学生入党行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息素质现状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信息素质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参与实践十分重要的素质之一。要利用高校的有利资源,加强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育正在面临着文化自卑感的挑战,通过对社会、学校及学生3个层面的分析,高校可以通过加强网络、课堂、校园文化和教师4个途径的建设,增强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