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他既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天使,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在他充满矛盾冲突的性格中,葛利高里这个悲剧形象实现了他的审美价值以及独特的悲剧美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哥萨克阶层的特点和当时历史社会环境来分析葛利高里的悲剧因素和葛利高里的悲剧爱情。葛利高里遵循哥萨克观念和农民田野牧歌式生活并以此作为奋斗的目标却失去了目标 ,因此葛利高里企图摆脱悲剧带来的痛苦 ,恰恰又陷入了最大的痛苦 ,这才是葛丽高里的悲剧因素所在。  相似文献   

3.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世界文学中颇令人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从生命美学的角度来看,葛利高里这一形象体现了肖洛霍对生命意义及价值的追问,对人类本质问题的探索.葛利高里始终处于生命、情感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决定了他所具有的悲剧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蕴含了西方悲剧的三个历程,即命运悲剧、个性悲剧和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葛利高里悲剧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5.
《静静的顿河》中人物的"心灵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中 ,完整、深入、细致地展示了葛利高里心灵运动发展的全过程。在葛利高里一生中 ,哥萨克的气质以及对婀克西妮亚的爱情 ,是他精神上的两根支柱。前者经历了一条曲折而逐渐下降的过程 ,后者经历了波折然而却是逐渐上升的过程。两方面相互对比、相互衬托、相互补充 ,构成了葛利高里心灵运动发展的全过程。此外 ,作品中其他主要人物都有一部心灵运动史  相似文献   

6.
人的命运——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评论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静静的顿河》问世的第一阶段(1928年—40年代),苏联评论界对葛利高里毁多于誉,有的批评家甚至将他称为“人民的敌人”。这是由当时文艺思想的大背景决定的。第二阶段(1953年—80年代)肯定葛利高里的意见占了上风,他由“人民的敌人”转而成为“正面英雄”。这反映出苏联文学批评方法和价值观念的转折。实际上,作家有意识忽略了葛利高里的历史伦理价值,突出了其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8.
论葛利高里的超越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葛利高里·麦列霍夫是世界文学中不朽的人物形象之一。在葛利高里人生道路的选择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倾向,这就是向土地、向纯朴的往日生活、向充满野性生命力的大自然之回归。对于葛利高里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梦想便是在自己的土地上和平地生活、自由地劳作。这就是葛利高里超越意识。它既与作家的理想和美学思想有关,也体现出俄罗斯人美好的愿望和感情  相似文献   

9.
屈原改革的悲剧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同时也是一个坚贞执着的改革者。然而,他的一生却是一出历史的悲剧,是爱国者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他的恢宏深邃、灿烂瑰丽的诗篇,处处闪烁着这位爱国的改革者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诗歌史上,两首篇幅最长、思想性艺术性都很超绝的长诗,都是悲剧诗。这两篇悲剧长诗,一篇是东汉末年产生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一篇是公元前三、四世纪之交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第一个诗人屈原所写的抒情诗《离骚》。一屈原的一生,本身就是一部悲剧。他所生活的楚怀王、楚襄王时代的楚国,也是一幕从强盛到衰亡的悲剧,而《离骚》正是通过对诗人自己命运和遭遇的描写,把这种现实悲剧表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一生遭遇坎坷 ,充满悲剧色彩。本文从他的文学创作、生活及为国捐躯几件事上指出他的悲剧性 ,认为他一生的悲剧也是悲壮的美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位将相全才,志怀高远,渴望建功立业,但他一生沉浮动荡,命运坎坷.辛弃疾其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他的人生悲剧是由"归正人"的身份、主和派的阻挠、贪图享乐的文化氛围以及他桀鸶不驯的个性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静静的顿河》的主题层次与葛利高里的悲剧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现人的魅力”的主题与葛利高里的人性美一九五七年《人的命运》发表之后,肖洛霍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作家说来,他首先需要的是把人的心灵的运动表达出来。我在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身上就想表现出这种魅力,但是没有完全成功。或许,我在描写为祖国而战的人们的长篇小说中,能够作到这一点。”苏联肖洛霍夫研究家康·普里玛对这番谈话作了这样的评价:“肖洛霍夫做了说明,他坚定地声称有些文艺学家和批评家不了解他在《静静的顿河》中的艺术构思,他希望通过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形象向世界说明‘关于人的魅力’。肖洛霍夫的这次谈话对文艺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许多艺术语言大师们开创了新的天地。不久,文艺学家们的新的巨著和辉煌的研究成果便出现了——维·别捷林的《肖洛霍夫的人道主义》(以下  相似文献   

14.
尼采在他的第一本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悲剧的本质解释为以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精神的相互对立和相互依存,由此发展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剧哲学。这种悲剧哲学一方面深刻地洞察了生命的有限性;另一方面却无限地肯定和热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厌恶和否定生命。尽管尼采后来抛弃了《悲剧的诞生》中的很多思想前提,尤其是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和瓦格纳的浪漫主义艺术哲学,但他的悲剧哲学却贯穿其哲学思考的一生。  相似文献   

15.
小说<美国的悲剧>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德莱塞的代表作.它既不是写当时流行的那种犯罪或谋杀的主题,也不是写向上爬者的成功小说,而是通过主人公一生故事阐明当时的美国社会制度毒害了一代新人,这不单单是这代人的悲剧也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军事才能大致可以概括为这样四句话 ,即 :一、长于战术 ,短于战略 ;二、长于任将 ,短于治军 ;三、长于陆争 ,短于水战 ;四、长于政治 ,短于军事。综观曹操一生的军事活动 ,无论是用兵实践 ,还是理论著述 ,可知上述四点是符合他的实际的。正是这样一些特点 ,决定了曹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更不是一个杰出的大军事家  相似文献   

17.
肖洛霍夫笔下的两个哥萨克妇女婀克西妮亚和娜塔莉亚,她们有着强烈的作女人的要求,执着地追求爱情,但是由于社会历史的变动把她们带进了一个在历史转折时期摇摆不定的葛利高里的生活中,因此她们以不同的姿态争取到的爱情生活最终随着葛利高里的毁灭而幻灭。  相似文献   

18.
肖洛霍夫是20世纪的经典作家,其代表作《静静的顿河》从问世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主人公葛利高里的形象更是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真理探寻者的角度对葛利高里这一形象做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9.
人物是小说的灵魂,葛利高里、阿克西妮娅、娜塔莉娅是《静静的顿河》的灵魂,一个野马似的哥萨克男人,两个让人同样无法忘怀又个性迥异的哥萨克女人,在风云激荡的年代演绎了一场人生悲剧。本文以散点透视的方式分析了三位主要人物丰满独特的个性,希望更能对今天的文学创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0.
卞之琳较早开始阅读莎士比亚悲剧,卞之琳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新评论虽有一些新发现,其意义主要却是对30多年曲折的时代潮流的反思。《莎士比亚悲剧四种》是白话诗译戏剧的成功尝试,他的译诗较严谨追求英诗规则的移植,亦步亦趋,刻意求似,是独特的"卞之琳式"翻译,对白话新诗的建设是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