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今天经典文本的阅读仍然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活动方式,经典文本的阅读不仅是人文素质培养的摇篮,而且可能成为孕育、揭示规律的母体。但是基于种种原因,中文专业学生对经典文本阅读重视不够。结合《文学理论》学科特点,在教学中树立经典文本阅读的培养理念以及具本实施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传播技术和出版技术的发展,文学经典文本经历了纸介质文本、影视文本、网络文本、手机文本等演变的多种形式.通过<三国演义>文本演变的轨迹及过程,探索"去经典化"的影响因素,探讨文学经典文本演变带来的启示,对已有经典的重塑和新经典的创造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经典的期待视野在于,经典是权威、典范的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中有着久远的感染力量。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群选经典化的趋势,这是观众能动作用加强的结果,也是电影经典建构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新问题。电影产业中经典文本的建构不仅由学术精英进行指引式判断,而且参照大众的评价。大众并非缺乏文化积累的群体,他们往往能够提供质朴的观影体验。电影产业中经典文本的建构是对文化资本进行选择和分配的结果,经典作品将是文本必然性与文化任意性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学经典的网络化之路,同时也是被解构之旅.传统文学经典的网络化解构中,经典情节与经典人物被刻意变形,突显出现代化与肉身化两个主要特征,戏仿是其主要运作机制.网络对传统文学经典的解构,一方面是基于网络的技术特性、人文特性,另一方面又与近十几年来文坛"去经典化"的动向同声相求.网络文学迅速显出落潮迹象,与其对文学经典一味解构而不是潜心自我建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华经典是中国观念文化的典范性著作体制。这一历史性的文本体制包括儒家、道家和佛教中国化以后的经典。经典凝涵着古代思想主体探究自然事物、人的心性、社会世运变迁与教化的思想原理。这些原理智化了历代民族成员,给人们以深长的人文理性涵泳。经典的共殊关系及其鉴取会通,经典的原理旨趣及其历史应用,经典的教益价值及其现代需求,是现代人文理性生成培养的意义境域。  相似文献   

6.
文学经典的讨论在根源上是关于权力的争夺,论争双方都没意识到经典具有外文本和内文本的双重性,仅仅抓住可以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更迭而变化、呈现相对性和历史性的外文本;但对呈现相对恒定状态、承载外文本内容的内文本则少有人关注。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文本理论的匮乏才使经典一再失语。文本理论的建构不但可以维护传统经典,又具有建构新经典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师生关系几种重要理论派别"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融合说"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融合说"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有效地克服了"教师中心说"、"儿童中心说"的一些弊端,对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在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必须建立平等对话的师生交往方式,树立科学——人文教育理念,发扬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文学经典作为教化培育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经由学校教育渠道进行传播,受教育者从规定阅读中开始了对经典的了解,并建构自主阅读的选择能力与审美素质;但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功利主义目标的追求,导致学生读者阅读审美心理异化;大众传媒非文学经典阅读信息暗示引导了读者的注意,阅读需求动机呈下位偏移;建构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化场境则必须改变文学教育异常化程序结构,培养读者合理的文学"认知动机",要借助传媒力量,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并将学校文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9.
文本问题是探讨宋明儒学的基源性问题。宋明儒学文本的意义生成,也是宋明儒者思想言说的文本化过程。文本化的核心是文本的经典化。从语言哲学视域来看,宋明儒学文本结构大概呈现出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三重性特征。微观层面的文本,主要讨论字、词语等“字”之“义”;中观层面的文本,主要研判篇章结构、经典文本;宏观层面的文本,主要探究诸文本之间的意义关联。在宋明儒学文本经典化过程中,宋明儒者不仅建构了形上的经典统序,使道统、学统有所系属,而且落实了经典诠释背后的治世关切。  相似文献   

10.
经学典籍里的"学问"一词及其历代注疏,建构出价值判断高于事实判断的儒家知识论。儒家知识论在经学原典的基础上,经历代注疏不断发展,可以分为形成、系统化、哲学化和专门化四个阶段。儒家知识论的建构使儒家经典析出"四书"这一主要阐发儒家知识方法和路径的"新典",凸显了孔子—子思—孟子在儒家知识论中的地位。儒家知识论具有经验性、诠释性、人文性、内省性和经世致用性等特点,经验性、内省性为其基本特征。儒家知识论在建构过程中,潜在地存在解构的倾向:以儒家经典作为知识论的源泉,以价值判断为依归的学问,使经学出现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极致发展;同时,以事实判断为尺度的学问,使经学面临知识本身的事实和逻辑的挑战。儒家知识论以价值判断为主,虽也存在事实判断的趋向,但与近代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还有一定的距离。儒家知识论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思维的模式,而且也影响了中国古代学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这个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中,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语境对传统文学教学,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学教学应适应新形势,并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构建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教育重任,这就必然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华的经典文本中,通过经典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修养,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2.
荀子感应战国末期社会转型的特定需要,总结各家各派的经典诠释经验,重新确立了诠释儒家经典的基本目标,重新建构了关于儒家经典的文本观念,并且以此作为建构新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的引导.而就创建新的儒家经典诠释方法论而言:荀子首先重视的是"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亦即通过诠释与思索,而将儒家经典文本之所讲所论贯穿起来以发掘并洞明其中的道理;荀子特别重视的是"布乎四体,形2乎动静"、"为其人以处之",亦即通过诠释儒家经典,诠释者能够对儒学精神学以致用,在致用中加深理解与诠释;荀子十分重视的还有,它能促使诠释者逐渐进入一种理想境界,亦即"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科书是每一个入学青年都要阅读的文学传媒,为新文学作品的传播和经典化提供了一个强势平台。受主流意识、新文学发展阶段、教科书编选制度、文化风尚等因素的影响,1917—1927年、1928—1949年、1950—1985年、1986—2015年四个时期产生的教科书新文学经典不同,经典化原因各异。结合教科书编选原理,分析四个时期教科书新文学经典化特点,能够发现影响教科书新文学经典化的四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建构出教科书新文学经典化机制。  相似文献   

14.
所谓"阅读课练笔"就是指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文本的内容、形式进行的书面表达练习。其训练时间大多为三五分钟,篇幅以三言两语或一段话居多。阅读课练笔对学生积淀语感,内化文本语言,促进读与写的有机统一,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相融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数百年是"西方"向"诸民族"的文化转型过程,而西方启蒙思潮为各民族国家积累新的文化资本奠定了现代思想的基础。17—18世纪以来,西方诸国俗语文学的经典建构既是启蒙思想运动的一部分,也是现代西方诸民族文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民族语言体制化和俗语文学经典化是西方"诸民族"文化转型的重要步骤;而各民族国家的文学经典建构既是民族文化资本的积累过程,也是现代西方文学新纪元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理论创新之根本在于方法论的自觉与创新。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学术界基于现实变革的需要,在方法论自觉中形成了各类独具特色的研究范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文本—文献学"范式,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返本开新"。"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同时性并历时性地体现为:致力于理论大众化普及的哲学原理教科书及其延展性的文本研读;回归思想原初语境的经典文本之学理探究;面向时代现实问题破解的经典文本思想阐释。"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的兴起及其发展的根源在于:为现实世界的变革或者改革开放寻找理论资源;思想的解放与解放思想需要理论的创新;由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文献的特质所决定。新时代反思和审视"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倡导在主体性自觉与方法论自觉基础上形成一种"经典文本的命题解读"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返本开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思想智慧。  相似文献   

17.
军人养成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长期的教育、训练和培养,形成符合法规制度规范的行为习惯,"一日教百日养"是军营历久弥新的经典法则。但是,军人养成应当走出凭经验抓养成的经验主义老套路,建构集武德、才智、特性、军威、法纪"五维一体"的军人养成目标体系,要通过"养心"、"养性"、"养气"、"养行"、"养言"等基本路径,实现军人养成由感性化进入理性化认知,由要素化进入系统化实践,由常识化进入内涵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科技水平与人文素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的现代人类危机,特别是对科技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训练片面强化和对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培养相对忽视的弊端,强调要理清"训练"与"培养"的差别,务使未来工程师懂得设计内容,并能做出适当的策略性决定,提高领导能力.为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学这一主渠道,加强人文素质培养,以造就业务精、善创新、懂管理、有情趣、身心健康、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心和荣誉感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当代圣卢西亚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的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诗.史诗利用来自地中海和加勒比海的文化资源,运用双重化叙事策略,并挪用《荷马史诗》、《圣经》、《神曲》中的基本情节、场景和人物原型,通过对创伤、战争、追忆和寻根等文化隐喻的双重化处理,既借助西方经典文本的话语权和传播力量发出了被压抑的声音,又重写和颠覆了西方经典文本.通过双重化叙事策略,诗人最终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确认和建构了混杂的文化身份,显示了多元文化在对话中共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翻译文学的经典化与翻译文本自身的审美价值、意识形态、赞助商以及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关。本文从翻译文学的经典建构视角来研究《红楼梦》两个英语全译本的译者翻译策略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