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黔中布依族中除流行本民族民歌外,还流行大量汉语民歌。这些汉语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以及儿歌等。其中以礼俗歌与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黔中布依族汉语民歌是汉文化传播的结果,属于自然传播,符合文化传播中的“适应原理”,其体式上与汉族民歌相同,但演唱方式有较大差异,内容、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布依特色。无论是礼俗歌还是情歌,在汉族民间已经缺少相应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却在布依族中找到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布依族中的汉语民歌虽然使用汉语,但已融入布依族文化体系,成为布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布依族汉语民歌属于布依族民歌。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地戏大部分明显受汉族屯堡地戏的影响,表演的剧目与屯堡人的剧目相同;但一些戏班也传演与屯堡汉族地戏班不同的剧目.来源于汉族屯堡人的地戏及其剧目,已融入了布依族的民俗生活,并成为布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传于贵阳市白云区牛场乡蓬莱村的布依族地戏,其表现形态与安顺屯堡地戏有很大差异:主要表演祭祀性歌舞.总之,布依族对地戏的发展和保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布依族地戏的独特价值,逐步获得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伴礼”指同村民众之间互相陪伴送礼的习俗,也指陪伴者所赠送的礼物。当一个家庭面临婚丧大事时,将获赠来自其姻亲家庭所召集的“伴礼”。布依族“伴礼”习俗具有注重粮食意象、礼物份额固定和女性作为实践主体等特征。“伴礼”交换以人作为中介,打破了二元赠受的关系结构,将更多的实践主体纳入交换体系中,使得交换关系和回报义务呈现出更为多元和复杂的样态。“伴礼”交换将村际之间的民众联结为有机团结的整体,建构和维系着错综复杂的“泛亲属”社会关系网络,在理念上形成“人人都是亲戚”的社会结构。既影响着地方民众的日常生活和交流实践,也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之内涵的集体认同与世代追求。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历史上没有全民信仰的宗教,进入阶级社会后,多数地区信仰一种在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准人为宗教——摩教,并有自己的宗教典籍,记录布依族典籍的文字符号称为“布依族古文字”.其研究历史不长,文章从记录典籍的文字符号的类型、名称、造字方法三个方面分析其研究现状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布依族的竹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在其民俗节日中蕴含着竹崇拜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保留着竹崇拜习俗。布依族之所以崇拜竹 ,是因为布依族处于西南土著竹崇拜文化区域 ,而且有部份先民为西南土著濮人的原故  相似文献   

7.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武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渗透到了民族的习俗之中.布依族武术文化表现出了一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的状态,同时民族性与表演娱乐性也是布依族武术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这些神话比较有系统地反映了远古社会布依族先民的宇宙观和美学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记录了远古社会布依先民的生活状况,是布依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在民族研究者们的各种论述中,对布依族神话的分类都不是很明晰。为此,笔者尝试从神话内容上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一个简要的分类,以期能对布依学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和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歌唱艺术作为礼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从布依族酒歌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它与布依族礼仪的交融形态,以期达到对布依族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布依山歌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口头传承文学,研究、挖掘布依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摆手舞蹈是土家族民间最有影响的原始遗存舞蹈之一,起源古老,舞姿朴素,节奏鲜明。究其舞蹈形式与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的礼俗精神,是土家族民族礼俗精神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点面结合的方法分析论述了《诗经》二雅礼俗燕飨诗所反映出的周代社会“试周”民俗、占梦风习、宴饮礼节以及建筑等方面的风俗民情和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布依族是一个喜歌的民族,口耳相传留下来的古老民歌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唱,作为布依族重要特征的家庭手工纺织活动也在民歌中得以充分体现.布依族纺织民歌记载了哪些与纺织相关的内容,传达出布依族怎样的思想情感和价值理念,如何发挥布依族纺织民歌的当代价值,是本文想表达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布依族是个热爱唱歌的民族,至今,基于用布依语对唱的"布依歌"的分析极少。文章对笔者于2007年和2010年在罗甸县所记录的罗甸布依歌进行分析,阐明罗甸布依歌的声调与旋律的关系、旋律结构与格律句、格律、对话结构各层面的基本特征,揭示罗甸布依歌的宽松性。  相似文献   

17.
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小打音乐为研究对象,对布依族小打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音乐的组成进行分析,观察布依族小打音乐的活动情况,力图对布依族小打音乐的音乐文化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周代婚姻及其成婚礼俗。概括地说,民间婚姻既有自由恋爱、自主婚嫁的风情,也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娶婚姻的制约,而聘娶婚姻逐渐成为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贵族阶层的婚姻既有文明时代的新变,也有远古社会的遗风;成婚礼俗不仅有“六礼”,也还有其他许多风俗习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的观念中,人虽然死了,但其灵魂依然活着,它将在竹神的引导下进入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存。在布依族的丧葬过程中,处处都体现了布依族关于死后生活的遐想,充分地体现了布依族关于生与死的观念。就布依族丧葬而言,其中的栽“龙戈”和“赶鬼场”两个环节,展现了布依族与众不同的灵魂不死和死后生活的遐想。整个仪式过程,通过人与灵的沟通,把死者的灵魂送入了灵界。从这个意义上说,鬼魂崇拜、灵魂不死体现了布依族对死的沉淀和关照。  相似文献   

20.
桂东南是广西较早开发而又得到迅速发展的地区。作为一个经济移民和多民族地区,其社会经济表现出许多特殊性,但是,在近代对市场的反应却与许多通商口岸地区一样。近代的市场对桂东南家庭的影响和移民地区所需的维系社会关系的需要,使礼俗支出对乡村家庭经济的影响得以鲜明的体现。文章在此背景下分析了礼俗支出对乡村家庭经济在生产、资本及消费方面的影响,并通过礼俗支出来反映桂东南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