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黔中布依族中除流行本民族民歌外,还流行大量汉语民歌。这些汉语民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以及儿歌等。其中以礼俗歌与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具特色。黔中布依族汉语民歌是汉文化传播的结果,属于自然传播,符合文化传播中的“适应原理”,其体式上与汉族民歌相同,但演唱方式有较大差异,内容、风格也具有浓厚的布依特色。无论是礼俗歌还是情歌,在汉族民间已经缺少相应文化环境的情况下,却在布依族中找到了生存的环境和土壤。布依族中的汉语民歌虽然使用汉语,但已融入布依族文化体系,成为布依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布依族汉语民歌属于布依族民歌。  相似文献   

2.
布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不仅创造了自己光辉的历史,同时,也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而布依族的民间歌曲,便是这音乐园地中一簇绚丽多姿的山花。她世代伴随着勤劳、勇敢、热情、淳朴的布依族人民,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布依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其民歌,由于地理环境各异,地方土语区的差别,以及相邻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调纷繁。这里,仅就布依族第一土语区民歌的音乐特色,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布依族第一土语区的民歌(这里主要是指黔西南州望谟、册亨、贞丰、安龙等县的传统民歌),大致可分为山歌、浪哨歌(情歌)、礼俗歌、儿歌等几大部份。  相似文献   

3.
布依族古歌是布依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按照造物古歌、风俗古歌和爱情叙事古歌三个类别来探索布依族古歌的文化内涵,对于深入挖掘和研究布依族古歌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等美学意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族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254万,主要分布在黔南、黔西南、黔中以及黔西等地区,也有少部分居住在邻省滇、川境内。长期以来,布依族人民同各兄弟民族人民一起,为开发祖国西南,缔造中华文明,作出了应有贡献。但是,对具有悠久历史文化而今仍充满生机活力的布依族,其族源如何?这却是一个过去曾令人困惑而现今研究者也尚未达成共识的问题。解放后,特别是自70年代末以来,随着艺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布依族族源和历史文化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运用文献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多学科资料,…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文献疏理的基础上大致区分了先秦散文中的韵语、韵语短章和歌辞三种文本记录形式。通过对韵语短章诸多名目(如“语”“辞”“谚”“铭”等)的具体考证,理清了先秦歌辞记录的文本特征。发现先秦文献中歌辞名目繁多,其产生和演变与礼乐制度息息相关;具体的音乐表现方式和歌唱内容反映出当时音乐与文学全面结合的盛况。其中对“辞”的考证为《楚辞》命名缘由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歌唱方式的疏证为重新理解“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等经典文句提供了新的角度。笔者认为不是所有的韵语都属歌唱之辞,只有用韵规范、句式较稳定且有歌唱记载或说明的韵语才可判为歌辞;“诗三百”是专门的歌辞结集,而非专门的歌辞记录则有纪事、引用和专录三种文本类型,其中纪事一类往往涉及具体的歌唱活动而最具研究价值;同一歌辞多有不同的记录文本共存,异文之中隐含的信息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特定的歌辞记录方式与相关音乐现实的交错和层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布依族囊哨文化、布依族歌节及审美观几个方面对布依族对歌文化作进一步的探讨 ,分析布依族对歌文化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因素 ,探寻其对歌文化的民族意蕴。  相似文献   

7.
过往在研究柳永的词时,词学界对他的歌妓词和羁旅行役词非常熟悉,但是对他的一些生动反映当时宋代经济和人民生活幸福的节庆礼俗都市词,从礼俗的角度去研究的却很少,甚至寥寥无几。丰家骅先生在《论柳永歌咏太平的词》文章中说:"近年来即使有人论及,也多语焉不详。这直接影响了柳词的分类和评价。"因此,本人从礼俗文化的角度对柳永都市词中的圣寿礼俗词、祭祀礼俗词、重阳节登高礼俗词等做了较浅的分析。柳永真实再现了宋代人们的民俗生活,给我们留下了一幅幅生动的中国传统礼俗文化影象画面。柳永节庆都市词的礼俗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价值,不应被忽视。  相似文献   

8.
“浪哨”是布依族社会整个文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因子,它是布依族青年步入社会的学校。青年们利用各种机会以“歌的方式”与异性接触,在对歌中倾吐心声,建立友谊,以致绽开爱情的花朵。布依语称之为“浪哨”(yeonsou),汉语称呼各地不一,谓之“唱歌”、“赶表”、“打老表”、“玩表”、“闹门墙”、“坐表”等。  一、“浪哨”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关于浪哨文化的起源,有以下这些认识:1、“浪哨”是布依人“聚族而居,因为同姓不婚,男子不得不远行,以求婚娶。女子不得不漫行山坡,以求邂遇。山旁水边,男女相逢,相互歌唱,…  相似文献   

9.
百色平话山歌是百色平话人民间文艺的一种重要形式。百色平话山歌内容丰富多彩,有礼俗歌、农事歌、苦歌、知识问答歌、时政歌、情歌等。百色平话山歌很讲究押韵且用韵相当固定而有规律。  相似文献   

10.
布依山歌是布依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口头传承文学,研究、挖掘布依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对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布依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以其独特的歌唱艺术作为礼仪,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试图从布依族酒歌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探讨它与布依族礼仪的交融形态,以期达到对布依族文化的进一步理解,促进布依族地区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才训 《南都学坛》2002,22(5):56-61
浓烈的悲情色彩和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融状态,是汉皇室楚歌鲜明的艺术特色,这与现实政治带来的巨大痛苦、汉代“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及楚辞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密切相关。对母体文化的怀恋、残酷的政治现实、汉帝王后妃本身较高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倾情于楚声歌唱。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周代礼乐文化的载体,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因而宝鸡与《诗经》具有必然关系。《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和祭祖诗有10余篇与宝鸡地区相关;与周公、召公有关的《大雅.卷阿》、《召南.甘棠》在今周原有文化遗迹留存;《诗经.秦风》里的许多篇章或诞生于宝鸡,或与秦人早期在宝鸡地区活动有关;另外,先秦时诵读《诗经》的“雅言”以周代西岐方言为主,宝鸡民俗中也保留着一些《诗经》所描写的周代礼俗文化遗迹。从以上可见,宝鸡的确是《诗经》的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布依族是个热爱唱歌的民族,至今,基于用布依语对唱的"布依歌"的分析极少。文章对笔者于2007年和2010年在罗甸县所记录的罗甸布依歌进行分析,阐明罗甸布依歌的声调与旋律的关系、旋律结构与格律句、格律、对话结构各层面的基本特征,揭示罗甸布依歌的宽松性。  相似文献   

15.
贺郎歌是流行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城乡,人们祝贺新郎娶亲并大闹洞房时咏唱的民间歌谣,是一种集文学、歌、舞、表演、礼仪于一体的综合型艺术。贺郎仪式分"贺郎"、"移花"、"送郎"三大部分,各个部分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充分展示了桂北地区的婚俗礼仪、歌唱习俗以及民俗文化与民众生活的密切关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湖南嘉禾的伴嫁歌作为汉族的代表,以其丰富的唱腔早已闻名遐迩。而土家族陪十姊妹歌,作为土家族婚嫁音乐中的一个部分,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本文拟对这两个不同民族而又各极具代表性的婚嫁音乐作一个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17.
论北朝鲜卑贵族的尊师兴学之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朝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 ,其宗法观念、继承制度与汉王朝基本一致。特别是上层贵族向往中原礼仪文化形成了一种风尚 ,对祭孔礼仪有一定的明确规定 ,还有讲学之礼、释奠之礼和束修之礼。北朝鲜卑贵族对尊师兴学之礼又作了革新和变通 ,使之成为民族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8.
祭祀是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的祭祀对象可以对社会成员有着教化与引导的功能,黔西南布依族的文化与哲学在长期发展中已经融合了儒家的很多元素,从祭祀的对象的选择与确立可知,布依族的文化哲学呈现着很强的"合金"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西县五里乡罗家寨布依族是典型的大杂居小聚居区的"民汉"双语少数民族,通过对该地的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发现,该村布依族虽然从语言行为和语言态度两个维度表现出较强的母语认同感,但由于受汉文化的强势冲击及自身理性开放的语言态度影响,母语认同感呈现隐形代际差异,而汉语认同感体现实用主义倾向,这两方面因素会成为该地布依语传承和使用的潜在危险因素。同时调查发现,文化认同感和地域认同感会影响语言认同感,进而影响语言选择、语言使用及其他语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