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生于波兰,父亲是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被沙皇统治者流放到俄国,并死在那里。康拉德十一岁便成为孤儿,十六岁时离开祖国,翌年在法国马赛登上一条商船,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水手生涯,  相似文献   

2.
波兰历史上的三次被瓜分,沙皇俄国要承担主要责任。1940年发生的卡廷惨案一直是历史疑案。史实证实,这一惨案是苏联政府所为,共屠杀了21857万名波兰军官。  相似文献   

3.
亚当·密茨凯维奇是十九世纪波兰民族解放运动的英勇战士和卓越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人.波兰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较高的文化.沙皇俄国为了实现其扩张领土的野心,不断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在1772年、1796年和1795年与普鲁士、奥地利三次瓜分波兰,它先后吞并了原属波兰的西乌克  相似文献   

4.
安东·巴夫洛维奇·契可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八十年代,亚力山大三世鉴于俄国革命的高涨和亚力山大二世被民意党刺杀,加强了警察对国家的控制,限制人们言论和行动自由,规定各级政府可以任意逮捕和关押群众。他宣称沙皇将按其“对专制政治力量与法理的信念”行事。列宁曾把这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鲁先圣 《可乐》2011,(3):71-71
1825年12月,俄国具有自由主义思想的一批青年贵族军官,为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反对农奴制度,揭竿而起。起义发生在12月,起义者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可悲的是,起义遭血腥镇压,大批十二月党人被逮捕,5位领导人被处绞刑,31人被判重刑,120位十二月党人戴着沉重的镣铐,被流放到遥远的西伯利亚服苦役。  相似文献   

6.
<正> 亚当·密茨凯维支(1798-1855)是十九世纪波兰著名的爱国诗人。诗剧《先人祭》是他的一部主要作品,出版于1832年。这部诗剧以其独特的结构、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形象使密茨凯维支在欧洲文坛上赢得了不朽的声誉。丹麦著名文学史家和文学评论家勃兰兑斯在谈到密茨凯维支时指出:“他赋予他的主要作品以一种历久不衰的力量,因而后来的世世代代的波兰人将把它看作民族遗产中一颗巨大的钻石,它的雕琢使它成为无价之宝,它的坚硬的表面是以抵御任何的侵蚀。”诗语《先人祭》正是波兰民族遗产中一颗这样的钻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在论述十七世纪以来的中俄关系时指出,俄国历代沙皇对中国一贯推行“掠夺政策”、”殖民政策”和“瓜分中国”的政策。而苏修叛徒集团及其御用文人把沙皇俄国对中国实行的侵略政策,都别有用心地篡改为“友好的睦邻”政策。对于他们这种颠倒历史,为老沙皇侵略中国的罪行进行开脱和美化,为苏修社会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制造历史根据的卑劣行径,必须给予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以崇敬的赞誉称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为“社会主义的莱辛”,并作为俄罗斯民族的英豪来讴歌:俄国因为产生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的社会主义莱辛,俄罗斯就不会灭亡。车尔尼雪大斯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美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等领域里都有独到的见解,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以前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并以身殉志。他不愧是“俄罗斯的普罗米修土”,傲然挺立在预言人类未来的光明,捍卫人民幸福的岗位上,忍受了25年沙皇政府监禁的沉重磨难,他被称为俄国解放斗争日历上最高的圣者与殉道者,是完全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年五月七日的《苏报》上,刊登了一条京师大学堂学生“鸣钟上堂”,举行拒俄集会的新闻。这场发生在七十五年前京师大学堂里的轰轰烈烈的抗俄斗争,就是北京大学历史上的第一次爱国学生运动。这次运动是由于沙俄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引起的。自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沙皇俄国已经掠夺了中国东北、西北边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领土。但是贪得无厌的老沙皇还想进一步吞并整个东北三省。据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巴特金供认:“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宏大的计划:为俄国夺取满洲(即东北),把朝鲜并入俄国,还想把西藏并入本国……”。一九○○年,沙俄趁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之机,悍然出动了十七万侵略军,由沙皇尼古拉二  相似文献   

10.
沙皇俄国,自一五四七年伊凡四世野心勃勃地自称为“沙皇”起,就成了世界上臭名远扬的、最富于侵略性的一个国家。恩格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俄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有侵略野心的国家。”列宁则尖锐地指出:“数百年来,沙皇政府比任何专制魔王更厉害地掠夺和压迫其它民族。”它在中国,曾干了无数的罪恶勾当,吞并了我黑龙江以北、乌苏里  相似文献   

11.
十八世纪末,波兰贵族共和国被俄、普、奥三国瓜分后,波兰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从欧洲政治地图上消失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它才得以重新独立。在巴黎和会上,波兰问题成了和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它既反映了波兰力图恢复昔日“大波兰”国家的野心,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协约国在中东欧问题上勾心斗角的斗争。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九○四年至一九○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和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而争夺亚洲及太平洋的霸权,在中国东北地区打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即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是由帝国主义掠夺瓜分的本质所决定的,是沙俄争夺殖民地的“远东政策”和日本征服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直接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沙皇俄国,商人作为一支新兴的势力日益崛起,政治经济影响迅速扩大,斯大林称十八世纪初的俄国是“地主和商人的民族国家”。这时期正值俄国封建农奴制盛极一时的阶段,为什么商人能在沙俄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要了解此问题,就必须系统地探讨一下此时期俄国商业与商人的发展状况,以及商人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1825年12月14日,俄国贵族革命家因不满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在彼得堡等地发动武装起义。故史称“十二月党人运动”,而其参加者史称“十二月党人”。列宁说,1825年俄国第一次看到了反对沙皇制度的革命运动,把它作为俄国革命运动的开端,因而受到苏联史学界格外重视。而我国对其研究还刚刚起步。所以,本文就苏联的十二月党人历史编纂学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信中反对俄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农村公社成为俄国社会新生的支点。事实上,俄国自1861年改革以后,正在走向资本主义。要阻止这一进程,就必须推翻沙皇专制制度。马克思把希望寄托于1877爆发的俄土战争,希望俄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从而引发国内革命。但战争以土耳其的失败而告终,马克思的希望未能实现。这种情况使得马克思《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的发各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6.
农奴制度的长期存在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俄国农奴制度晚至1861年才被宣布废除,原因在于它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统治基础,是俄国贵族赖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同时,东正教影响下俄国农民的“好沙皇”观念及农民的生存需要也有助于俄国农奴制度的发展。在俄国历史上,农奴制度是一种弹性的制度,它实现了沙皇政府、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均衡,从而形成了一种低水平的均衡陷阱。这种均衡陷阱也是俄国农奴制度长期存在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场激烈争夺中,一个披着袈裟的俄国人,正充任十三世达赖的“侍讲经师”,混迹于西藏地方统治集团中间,摇唇鼓舌,收买拉拢,肆意挑拨西藏地方和祖国的关系,百般煽动达赖及其上层集团背弃清朝中央政府,投入沙皇俄国怀抱。此人就是沙俄大特务德尔捷也夫。德尔捷也夫,原名德尔智,俄籍布里雅特蒙古族人,出生在贝加尔湖以东上乌丁斯克。布里雅特蒙古人多信仰黄教,常有人到西藏求经拜佛。沙俄政府蓄意利用这个传统,有计划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年的中国,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争夺的焦点。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的软弱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各帝国主义接踵而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如列宁所指出的:“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拼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瓜分中国的议论并不是无底放矢。如果直言不讳,就应当说。欧洲各国政府(最先恐怕是俄国政府)已经开始瓜分中国了。”在这个瓜分热潮中,首先威胁中国完整的是沙皇俄国,其次是德国。一八九七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划山东为它的势力范围,使德国第一次在中国取得了侵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俄国十二月党人在1825年12月反沙皇专制的起义失败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之后所进行的活动,分析了他们为未来革命蓄积力量而提出的改造西伯利亚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认为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准备,应该看作是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苏联学术界近年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动向,作者也进行了一些评介。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单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当这场革命风暴席卷长江两岸,猛烈冲击着清朝封建统治的时候,对于中心地区在黑海之宾的俄国,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沙皇俄国的统治者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俄国的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太平天国史的究研中,总结太平天国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反封建斗争日益激烈,当时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也不得不承认。“农奴状态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就在这时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震撼了清朝的统治,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以及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积极参与绞杀太平天国革命的罪恶勾当。从这一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猛烈地冲击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