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地区在特定时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是一定时期劳动力人口数量和与所具有的质量(体力、智力、知识和技能)的总和。人力资源的数量是构成人力资源总量的最基础性指标,由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数来表示:质量方面体现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大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邹松建 《人才瞭望》2009,(12):88-89
一、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或者说是指为该国家或地区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所具有从事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包括人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4个方面。高职院校教师人力资源是指高职院校内具有从事教学、科研、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总和。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与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和,是在劳动力资源的基础上,能够发挥创造性劳动的群体。高校的人力资源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教学科研人员(含实验辅助人员)、党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90年代衍生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人力资源是相对于自然资源而言的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营运能力和体力营运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说,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陈艳  胡鸥 《人才开发》2000,(5):36-37
人力资源,亦称人力资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说是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人自身的力量,即人在劳动活动中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存在着严重的地区不平衡,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极其低下,阻碍着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指具有劳动能力.因而具有生产能力和竞争力的所有人口.而不应受到年龄和在业与否的限制(万可隆,1998)。老年人力资源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其具有三大优势:一是知识资本。一个人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工作.获得了丰厚的经验和智能资本。二是网络资本或关系资本。这是由于年长而必然带来的一种人脉网络上的扩展和积累。  相似文献   

7.
所谓人才,是指才能较高,以其创造性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一定贡献的人。钱学森同志在《人才系统工程》一书中指出:“我们的人才,不是什么天才,而是人民之才。是人民当中各行各业有才能的人。”人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人才概念是指那些德才兼备,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如我们讲的领导人才、科技精英、经营奇才等。广义的人才概念是指所有具备一技之长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是人才。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才具有以下几方面特性: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任何人才都离不开他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环境和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不同时代的人才都是该时代社会需要和社会评价的产物;在阶级社会里,其社会性集中表现为阶级性。智能性:任何人才都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聪明才智,这是他们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条件和保证。进步性:人才能够通过他们的劳动成果或绩效,对当时的社会事业发展和进步起着某种积极促进作用并且做出贡献。创造性:人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等条件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取得成效。广泛性:人才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讲的人才的广泛性,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新人才。动态性:所谓人才的动态性,是说人才的内涵和层次不是固定的,会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动态性主要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人才和非人才,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人才,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才概念本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就个体而言,人才的出现总有一个从潜到显、从崭露头角到炉火纯青的发展过程等。  相似文献   

8.
周涵 《人才瞭望》2016,(19):67-69
一、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定义
  人才,通俗地说是指有本事的人。本文指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9.
庞智 《人才瞭望》2008,(10):41-43
人力资源流失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以往,人们看一个单位的人才流失,只看跳槽出去的人,而对于那些留在单位的人有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其素质及能力关注不够,即只关注了“显性”流失,而忽略了“隐性”流失。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现有员工没有尽可能地发挥出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作用,实际上也是种人力资源的流失,即“隐性”流失。  相似文献   

10.
周航 《人才开发》2006,(5):13-15
所谓会计人力资源,从人力资源载体角度看,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的综合。从人力(包括体力、技能和知识)的角度看, 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在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所拥有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已经投入社会财富创造活动的能力)的综合。会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就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行业内的有效性开发、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一位经济学家认为:21世纪及其以后的竞争优势的关键“将是高层领导建立能够产生智力资本的社会结构的能力。就智力资本而言,我指的是专有技术、专门技术、脑力资源、创新构思。”有能力的企业领导者也会创造一种氛围使其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和供应商)能够以最高的效率工作。战略领导的关键在于长期维持突出业绩的能力。为此,许多企业从人力资源部门分解出培训教育部,来对员工进行系统地教育培训。有的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大学或商学院,配备了豪华的教学设备,为员工的学习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基础。由此可见,我们的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性。但是调查发现,能够真正通过培训达到预期效果的企业不到35.4%,培训效率的低下,培训效果的拙劣已经极大地伤害了部分企业的培训热情。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占绝对优势.蕴含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潜力和智力.如何有效开发和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和智力,如何发挥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和创新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中心,以人力资源的教育、科技进步和知识普及为内容,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和智力。而只有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才能形成人才资本。才能充分发挥这种优势和作用。具体如何发挥这种优势,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殷贵军 《人才瞭望》2011,(11):22-23
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市场有三种之分: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力交换关系的总和,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力交换的场所以及空间,人力资源市场是根据市场特有的规律对劳力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协调的一种机制。上述观点具有合理性但不够全面。综合上述的理解,将人力资源市场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潜藏于人体之中、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被发挥出来的劳动能力,由体力、智力、知识体系、劳动技能和思想性五个部分所构成。这五部分各自的水平和质量以及有机结合的程度,决定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状况,从而决定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所雇佣人的知识、能力、技巧等所蕴含的价值,即能够给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随着市场竞争机制发生改变,企业所面临的发展环境也随之急剧变化,然而人力资源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企业生存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竞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推进各项战略顺利开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将论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与企业战略发展的密切关系,以推动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员工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所在,什么人是核心员工,尚无一个精确的定义。一般认为,企业核心员工是指那些拥有高精尖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体,没有他们,企业的核心业务、核心技术或核心资源都会受到挑战。现代企业内部结构大致分为前端部门、后端部门和管控部门三部分。其中前端部门的核心员工是那些对市场有敏锐的洞察力、具有极强的营销策划能力、能够开发出符合市场的新产品、具有良好的客户关系的人。后端部门的核心员工是那些有扎实的技术背景、丰富的操作经验、始终保持对技术前沿敏锐嗅觉的人。管控部门的核心员工是那些具有宏观控制能力、具有开阔的视野、掌握企业财务计划和人力资源储备及发展战略等核心资源的人。三部分员工均属于核心员工,但核心员工不同于优秀员工,核心员工的概念侧重于员工自身的素质,而优秀员工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核心员工与职位的高低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能认为只有职业经理、财务经理、项目经理等才算是核心员工,一些没有职务但掌握了大量客户关系的基层营销人员仍算是企业的核心员工。  相似文献   

17.
思维力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间接概括反映能力.它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人脑中储存的信息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能力,思维力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要发展智力.进行智力活动.就必须有思维。思维是人类特有的最高认识过程.人类之所以能够具有自觉的主观能动性和科学预见性.从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和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分不开的。深邃的思维力使人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和规律.从现存的事物中去推测过去.预见未来。  相似文献   

18.
孙浩 《人才瞭望》2008,(11):25-26
我国劳动力资源(即人力资源)是指全部人口中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人力资源作为三大生产要素之一,其能否合理配置和不断优化,是决定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的30年,河南人力资源优势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人口压力逐步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省逐步转化为人才强省,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是指一切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文化财富、为社会提供劳务和服务的人。由于人力资源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相统一的存在,因而它具有时效性、能动性、持续性和多重性的特征。人力资源的时效性,是指它不同于物质资源,不能长期储存,其才能的发挥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只有及时开发,才能取得最佳效益:人力资源的能动性既表明人力资源的可塑性和可激励性,  相似文献   

20.
一、公司治理的概念与意义 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 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