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宋词的感伤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学中写感伤,古已有之,并非来人的发明。《诗经》就有《采蔽》写戌卒羁愁,州e兮》写思妇闺怨等。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但他只是以“怨”作为诗的四个功能之一,并没有说非0怨”不可。宋玉的《九辩》则写贫士失意的悲怨:“坎摸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开后世怀才不遇的感伤诗的先河;而他在诗中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更成为中国诗歌“悲秋”的老祖宗,故有“宋玉悲秋”这句熟语。但从总的来说,汉代诗写感伤并未成为风气。《汉书·艺文志》说:“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仍然是哀、乐并提的。至…  相似文献   

2.
中国之有“写妓女”的文学当自《霍小玉传》始。唐人小说中写妓女的作品甚多,但 其思想和艺术,都不如《霍小玉传》、《李娃传》、《虬髯客传》。及至宋、元,写妓女的话本便在市民和 普通百姓中流传了。明代写妓女的文学,在观念上有了新突破。曾朴的《孽海花》,应是在中国帝制 的封建社会里写妓女的压阵之作。妓女中最早创作文学作品的是六朝南齐时的苏小小。唐代妓女 人多,诗妓也多。宋代妓女中能诗而又有志气者当推歌妓严蕊。明代妓女中出现了散曲家。在妓女 出身的文学家中,要算明清之际的柳如是最为有名。她的作品,为妓女写的文学作品作了很好的终 结。“写妓女”的文学和妓女写的文学,都是文学遗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诗学与史学均很发达,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不同程度的互渗。诗之渗透于史,表现在从《左传》以来的多种史书中,都有意无意地引诗入史,形成中国中书中中有诗的独特风貌。而史之渗透于诗,也十分多见。概而言之,约为两端:一乃说诗者以诗证史,或以史证诗,有所谓“诗史”之说;二乃作诗者以诗咏史,在诗体中有咏史一格。二者构成了中国古代诗体介人史学的两种不同方式,通过透视这两种方式,以及说诗人对这两种方式的不同观念,可以见出中国古代说诗者对涉及到史料、史实、史法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二律背反现象。诗史——说诗者对…  相似文献   

4.
杜贵晨 《河北学刊》2012,32(3):88-92
中国古代小说以"物"写"人"的传统自唐代发生,至元明间《三国演义》、《水浒传》逐渐被突出起来,但至明中叶《西游记》写"紧箍儿"始,才有了真正作用于人物性格命运的物象设计,至《金瓶梅》写"胡僧药"、《红楼梦》写"冷香丸"而渐次发扬光大。其后先相承,显示了中国古代小说在"文学是人学"方向上的进步,而其为物之来历与作用大都神异怪诞,表明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尤其是中心人物形象,虽在细节的写实上可能精妙绝伦,但其基本性格命运却多因作者的意图而成,很大程度上是作家理念的产物,与西方所谓"现实主义"的风格相去甚远。我们切不可只是套用西方文论来解读中国古代小说,而应从文本出发,适当参照西方理论,独立自主地发现中国古代小说的民族特点与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5.
废名的诗与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名的诗与禅有难解的因缘,不从禅理、禅趣、禅思来解读他的诗,是难以深入其堂奥的。废名小说创作的质与量远在他的诗歌创作成就之上,然而渗透在他小说中的却是诗的精魂。他“写小说却象蒸溜诗意,一清如水”。废名曾自道写小说是“分明地受了中国诗词的影响,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探究诗人的废名,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作为文学家全人的废名,更深一步透视废名的诗化小说,也可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寻得某些启示。上篇:精神的“逍遥游”废名的诗歌主要创作于三十年代。在新诗史上,他被认为是一位具有现代主义诗风的诗人。废名的诗不象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表现的多是雨巷中寻梦的寂寞惆怅与彳亍于街头的凄惋迷惘,他不焦不躁,内心宁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取名“外史”,不但没有“比较诙谐,不严肃”①的意思,恰恰相反,“夫曰外史,原不自居于正史之列也”②,持的是一种与正史表彰正途出身的儒生相对立的立场。正史写危素,好《史》写王冕;正史大书特书立于朝廷、官府的金榜题名、仕途得意的土子,《外史》大书特书江湖上坎坷不遇而又抱负不凡的文人。对这些非正途出身的富有叛逆性的文人,作品的基调是肯定而不是批判,是赞美而不是挪偷。一、从小说的主体意象还,小说写儒学传统的挫折,一代知识分子的沦落、困境,但重点是写文坛奇人的崛起,儒学传统的重建与发展。吴敬样…  相似文献   

7.
论韦庄与韦庄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韦庄其人其诗,可划分为五个时期,第一时期为879年之前,黄巢起义军尚未攻下关中,韦庄由贵公子而孤贫力学,第二时期为880~883年间,唐王朝飘摇不安,韦庄亦颠沛流离,写下了传世名篇《秦妇吟》;第三时期为883~887年间,韦庄依托藩镇,成为幕僚文人;第四时期为887~892年间,韦庄漂泊江南,诗作诗风趋于成熟;第五时期为892~910年间,韦庄第进士,入蜀为相,政治上臻于顶点,诗歌创作则入于尾声。韦庄多以史入诗、以事入诗,研究韦诗亦当以史、事为经纬。  相似文献   

8.
漫说“学诗浑似学参禅徐传武以禅喻诗,以禅语入诗,盛行于宋代,但早在唐朝已见端倪。唐天宝年间诗人李嘉在《题道虔上人竹房》诗中说:“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唐大历年间诗人刘商在《酬问师》中说:“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相似文献   

9.
张竹坡写实理论的美学贡献罗德荣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的巨大转变。从此,以《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人情一写实”小说,取代“历史一传奇”体系,成为创作的主流。这一巨大转变,对理论的发展影响甚深。张竹坡顺应历...  相似文献   

10.
官场小说起源于先秦文学。《史记》中的很多人物传记,其实已可视为官场小说。在唐代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官场小说,薛用弱的《王维》应该是中国第一篇写跑官求官的小说。唐代之后,官场小说经历了宋元明几朝的缓慢发展,至清代以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为代表,在理论和创作上都达到了新高度。现代官场小说的出现,主要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20世纪90年代迄今,官场小说以反腐的名义、以写实的风格持续繁荣,但繁荣的背后还潜藏着隐忧。  相似文献   

11.
<正> 作为小说家、戏剧家的老舍,这是尽人皆知的;但若说在现代诗人的行列中也应当有老舍的位置,恐怕不少人就感到生疏了。事实是,老舍不但小说、戏剧、小品文写得好、多,诗歌数量也不少,而且自成一格。老舍夫人胡絜青在给老舍编的一本旧体诗选中说:“老舍爱诗,也爱写诗”,“他写新诗,也写旧体诗”。老舍是中国新诗坛上一位优秀诗人! 老舍一生写了多少诗篇,目前还很难做出确切统计。他在一九三四年出过一本《老舍幽默诗文选》,收入讽刺诗十首;一九四二年出版过长诗《剑北篇》;再就是一九八○年胡絜  相似文献   

12.
论《会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真记》元稹撰,唐传奇盛行于中唐,当时还拿它作行卷、温卷,大体上全出于虚构。如白行简的《李娃传》,本于市民演唱的《一枝花》,见元稹诗自注。蒋防的《霍小玉传》也不是事实,不过是根据李益患过这类病症而编造的。连自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东城.老父传》写明皇事也多出自想象。也正由于这样,才使小说发展到唐传奇,颇俱异采。文人写这类传奇,当是受市民说话艺术的影响,所以元祺白行简等听过《一枝花》。《唐诗纪事》  相似文献   

13.
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青年作家周梅森的长篇小说《沦陷》。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而严峻的历史画面,给人以深刻的思想启迪。周梅森是一位具有深沉历史感的作家,十几年来,他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作品:《革命时代》、《黑坟》、《军歌》、《庄严的毁灭》、《崛起的群山》、《黑色的太阳》、《喧嚣的旷野》等等,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作家。他的小说在写人性方面有三个特点:其一是置人物于绝境中,写灵魂深处的生死决斗;其二是擅长在阔大的历史场面描写中表现人性;其三是在变…  相似文献   

14.
西方长篇小说有一个诗的源流。荷马史诗是西方最古老的诗体叙事文学。英国18世纪成就最高的小说家菲尔丁说:“荷马史诗是西方小说的胚胎。”荷马史诗以后,西方出了文人史诗,中古英雄史诗,骑士故事诗,都是用诗写的,而且都很长。荷马史诗27,798行,罗马维吉尔的《伊尼德》近万行,芬兰的《英雄国》22,795行,英国的《贝尔武甫》3,182行,法国的《罗兰之歌》9,516行,俄国的《伊戈尔王子远征记》算短的,也有697行。法国的骑士传奇有超过万行的。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斯宾塞的《仙后》,12卷只写了6卷,就有35,000行。这类例子还可以举下去。直到19世纪,西方文人还有用诗写小说的,著名的如英国拜伦的《唐·璜》,俄国普希金的《欧根·奥涅金》,普希金自称是“诗体小说”。所以,西方长篇小说从它的源头一直到19世纪,诗的传统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典小说名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亦称《三国志演义》)被清代著名书籍评点家金圣叹誉为“古今小说之一大奇手也”。同时代的毛宗岗对此书总评曰:“吾于《三国》(指《三国演义》)有观止之叹也。”可见,这部小说的艺术价值可说是众口皆碑。《三国演义》主要写魏、蜀、吴三国鼎立争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大大小小的战争不计其数。写战争离不了写人这个构成战争的决定因素,而小说在写人方面却有得有失,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就曾精辟地评价道:“至于写  相似文献   

16.
《狂人日记》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鲁迅现实主义小说的总纲。在作品中,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制度,表面上“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犤1犦但“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犤2犦。如果说《狂人日记》高度概括了封建制的‘吃人’本质,那么,《呐喊》、《彷徨》中的其余篇章,则是对封建制度如何‘吃人’的形象化演示,《祝福》正是鲁迅先生具体阐释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经典力作。遗憾的是,对《祝福》这样一部以“表现的深切与格式的特别”传之于世的不朽名作,…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大红大紫的人生辉煌阶段是在40年代的中国上海,小说集《传奇》就是这时候面世的,其中收了检琐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沉香屑·第一炉香》等10篇小说。张爱玲钟情《红楼梦》,有着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学的底子,对人生的缺憾保持着敏锐的意识,而她求学期间接受的教育又是西式的,因此她善于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某些表现手法与特点熔于一炉,把小说写得华美又悲哀、富丽又苍凉。既力求对生活作真实、精细的描绘,又充满缤纷的意象和橡脆的隐喻;既渗透着浓调的忧患意识,又明显带有异化色彩。本文试图从《传奇》中几位…  相似文献   

18.
论林语堂小说人物与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年代,林语堂以小品在国内博得“幽默大师”的名号。出国以后,又以小说在西方“红透半边天”。其小说创作成就虽不如散文小品,但影响却远在散文小品之上。小说代表作《京华烟云》(《瞬息京华》),是作者献给西方的“福音书”,曾畅销欧美,是作者引以“自豪”,认为可以“传世”的杰作。但是,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在西方与在国内却大不相同。西方人认为“《京华烟云》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之经典之作”,“是现代的《红楼梦》”①;在国内,则认为它缺乏真实性而并不欣赏。林语堂小说同他的文化论著《生活的艺术》一样,意在向西方传扬…  相似文献   

19.
吴宓(1894-1978),陕西经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在比较文学领域,他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开创者①。他写于1919年的论文(红楼梦)新辩》,“从比较中探讨《红楼梦》的精神与价值,为红学研究开辟了新途径。在吴先生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用西方小说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作品的评论。”②吴富一生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和沟通中西文明,所以他对文学在其.中的作用,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吴宓论述文学的功用,主要见于《文学与人生没《吴宓诗及其诗话》二书和论文《(红楼梦晰谈》中。笔者据此对吴…  相似文献   

20.
黑水城出土的宋元时代的文书主要藏在英国、俄国和中国,以西夏文文献居多.汉文文学文献主要藏在俄国和中国,有佚名歌词、佚名诗、趣闻轶事集、《刘知远诸宫调》《薛仁贵征辽事迹》《千家诗》残卷等.其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提供了许多典籍未见的新材料,填补文学史上的一些空白.例如:《千家诗》写本反映了《千家诗》从刘克庄本过渡到王相注释本的部分面貌,也印证了《千家诗》在宋元时期经历了不断增减的过程;《刘知远诸宫调》在我国讲唱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继意义;《新雕文酒清话》则是中国诙谐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