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人类纪的文学使命:修补精神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人类纪”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2.
地球静电研究是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和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人类很早就给它予以极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地球静电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近代电学进展,但地球静电研究本身却进展缓慢,步履艰难。近30年来中国地震科研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地球静电研究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根据作者研究所及,地球静电研究对21世纪有重要影响的领域主要有一、环境与地球科学。人类生活在地球表层,和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牵涉到地球科学。没有地球科学和没有地球静电研究的进展,许多问题都要受到严重影响。二、…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界,关于地球人类的起源有地球派和外星派之说,地球派主张地球人类是地球上动物由低等向高等进化的结果,外星派主张地球人类是地球外行星上的人类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蒙昧定向文明,对地球的认识从无知到有知,但同时也无节制地对地球进行了掠夺性开发,而且又无节制地繁衍自己。等人类认识到有限的地球资源是自己赖以生存之本并开始加以爱惜时,地球已不堪人类的重负。 生态学家认为,按可耕土地、森林和水资源的数量,地球只能供养大约20亿人过着舒适的生活,最多只能维持80亿人口生存。  相似文献   

5.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的家园。自从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让我深深感受到地球的珍贵,广阔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供人类生存,她把所有的资源慷慨地奉献给人类,哺育人类成长、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球科学被定义为自然科学,现在一般只进行它的自然科学研究。但是,现在的地球并不是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改变了的地球,是人类学的地球;地球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地质时代。对新的地质时代的地球研究,不仅需要自然科学,而且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并要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地学价值论是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据此本文对地球的科学有用性、地球的经济有用性和地球的社会有用性进行基本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类应该善待地球,关爱地球,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人们总是以征服者自居,一味地向地球索取,而忽略了对地球的补偿和保护,以至演变为生态危机,必须唤醒民众,让每一位地球村的村民都懂得,保护地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建立起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是全人类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8.
电影《流浪地球》是在尊重科学,假定人类有驾驭地球之能力的前提下,去探索带着地球流浪将会遭遇的危机,属于在可能世界中去探索宇宙星空。“带着地球”去旅行、重点表现父子之情和集中呈现中国地标,都属于这部科幻电影的中国特色。该影片一方面表现了人类在星际旅行中面临太多未知难题时的渺小卑弱,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人类因自由选择而结成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超越。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1,(2):21-21
星际旅行是人类永恒的梦想。然而,即使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马座比邻星,距离地球也有4.2光年远——这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20万倍,或者相当于人类乘坐太空船往返月球5000万次的距离。假如乘坐人类迄今为止最快的星际探测器——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以每秒17公里的速度离开太阳系,人类将在74万年后才能到达比邻星,星际旅行对人类来说无疑是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有效地维护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文化多样性导致资源利用的多样化,有利于分散人类社会对地球资源的压力,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提高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文化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的关系,以正确认识族际文化辐合趋同对生态安全的负面作用,探讨族际互动的调适机制,以便从中找到优化利用地球资源的可持续模式,实现人类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地球是水的星球。人类是地球上的旅行者,旅行文学是一种宝贵的文学资源。恐惧感的产生标志着人类现代史的开始,这种心理感受充斥于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之中。对各种海陆怪兽的描写以及由此产生的幻觉,折射出人类在海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展现了人类强大的想象力和不屈的冒险精神,也反映出人类不断认识这个星球、更新观念、创造历史乌托邦的过程。早期欧洲旅行文学作为海洋文学的一部分,包含人类恐惧心理的虚幻描写,更是人类征服水之星球的真实心理写照。  相似文献   

12.
《新少年》2009,(7):50-52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给地球带来的压力也逐渐加大。人类肆无忌惮地制造生活垃圾,给地球环境带来污染,造成大批物种灭绝。终于在大约700年之后,地球家园的环境被人类搞得一团糟,往日的花园、绿地、街道、城镇……全然被堆积成山的垃圾侵占。整个地球变成了废墟垃圾场。  相似文献   

13.
百科瞭望     
地球生命还剩多少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了名为2002年“生命地球”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让地球不堪重负,“到2030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将出现衰退。”此前有消息称,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对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使得地球的生命只剩下5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办事处的工作人员说,这篇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实。根据近日正式发布的这份报告,人类目前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已经以20%的比例超过了地球的承受能力,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根据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所…  相似文献   

14.
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的新地质时代,新地质时代的地球研究需要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并应用地球"活物质"方法、"盖娅假说"生命方法、生态系统整体性方法等新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形成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维尔纳茨基提出的地球"活物质"方法将地球生命有机体作为统一整体来研究地球上的物质、物质关系和运动,并据此创立了生物地球化学和"生物圈"学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盖娅假说"提出生物圈作为自适应的调节系统能够自动维持地球平衡状态,这种新的地学方法揭示了地球的自组织潜能和地球环境的非线性系统特性,也表明了人类活动应该遵循的生态伦理原则。生态系统整体性方法依照地学思维方式的生态整体性思维来看待和研究地球科学及"人类世"时代的地球问题,全面而辩证地把握研究对象,注重网络因果关系分析及生态学方法、概率统计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等的结合。这些新方法的应用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表现了对人与地球的双重关切,将推动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拓展人类文明的新视野,使人类对地球的科学认识和实践活动迈向新的境域、攀上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寻求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重叠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7年,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并从那里看到了悬挂在太空中、蓝白相间、渺小而珍贵的地球。宇航员发回的照片使人类对地球的价值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同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林恩·怀特(L.White)发表了“我们的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认为导致现代环境危机的最深刻的思想根源是基督教思想中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一时间,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省和批判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现代环境伦理学也在反思和批判“自然存在物不是人类道德义务的恰当对象”这一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预设的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的建构工作。确立自然存在物(动物、植物、…  相似文献   

16.
陈鲁民 《中华魂》2012,(17):25-25
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指出:随着人口的过快增长,现代生活方式的过度消费,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正在急剧增加,给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带来巨大压力,并威胁着我们未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发展与消费模式,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到2050年,人类将需要2.9个地球.(2012年5月16日《新京报》)可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而且是个千疮百孔、开发过度、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地球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地球的生态环境及其资源,国家的建立就是为了保护人类不同群体尽可能公正地享受这些资源。如今当地球上充满人类建立的国家且国与国之间以边疆为界的冲突普遍存在之时,那么边疆危机的本质就是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与越来越少的地球资源之间的矛盾。因此,人类必须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使人类不因生态资源彻底耗尽导致不能在地球上生存与发展。改善路径包括三个方面: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规律;克服人类文化创造中的缺陷;公正、公平分配和节俭使用生态资源。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50年代后期,人类完成了文明史上又一次飞跃——征服外层空间。伴随着载入航天的实现,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又产生了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世界拒绝战争,人类渴望和平,航天则由最初的军事角逐转而向探索了宇宙奥秘、计发太空资源、造福地球村民的竞赛.继地球、海洋、人空之后,航天技术正把地球文明推向高远港瀚的宇宙,太空,将是引起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摇篮,没育国养和归属的资源很难设想,如果没有资源.人失将怎样生河和发展,人类进入了地球轨道和外层空间,对许多未知的领域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资源已由最初的具有某种性合,扩展…  相似文献   

19.
海洋文化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宇宙学的角度来看,地球实际上是一个蓝色的大水球。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约百分之七十。海洋是地球生命之母。人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海洋,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海洋。因而,人类的文化与海洋密不可分;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中国的海洋文化对应于中国的文化,亦然。  相似文献   

20.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1995年第4期首次发表了《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同时又以《论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在上海举行的“’97世界管理大会”、“21世纪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的分组学术交流会上就此问题作了交流;《长江日报》1995年8月6日以《地球是个家,持家应有方》为题,就《建立地球管理学的思考》一文作了报道;上海《新民晚报》1995年8月13日和《鸭绿江晚报》8月25日作了转载;1995年总第143期《综合经济导刊》杂志以《共创人类地球管理学》为题,再次就关于创建地球管理学问题作了论述。由此,关于建立地球管理学问题引起社会上有关部门和国内外部分专家学者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现就地球管理学,或称人类地球管理学,或称全球管理学的相关问题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