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2.
近日,于北京大学图书馆查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刊物,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版的第二号《每周评论》上,发现了一篇署名庚言的短文,题为《美术杂志第一期》。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接着,又在该刊一九一九年三月三十日出版的第十五号上,查到同一署名的《随感录》三则。根据文章的署名、鲁迅与《每周评论》的关系和文章的内容风格,我断定这四篇短文是出于鲁迅的手笔。  相似文献   

3.
简讯     
2011年5月17日,江苏科技大学文件“关于调整《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编委会和《中外船舶科技》编委会组成人员的通知”(江科大校E2011]51号),确立了《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的组织架构:编辑委员会主任由江苏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华教授出任,主编由邓周平教授出任,副主编由章延杰、喻世华二同志出任,编辑委员会由马才华等23位同志组成。第四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6月28日召开。  相似文献   

4.
《山西老年》2014,(7):66-66
2014年5月22日,山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的《审读快报》第十八期,刊登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期刊审读员评《山西老年》“养老热点”栏目的文章,现摘录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5.
《哲学科学》杂志编委会1987年5月27-28日在国立乌拉尔大学召开“园桌会议”,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和乌拉尔地区学术界座谈哲学在改革中的作用问题。参加会议工作的有《哲学科学》编委成员:侯赛因诺夫、杜布罗夫斯基,专栏编  相似文献   

6.
郑子瑜教授的《中国修辞学史稿》(以下简称《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年出版) 的面世,标志着汉语修辞学经过漫长的跋涉,已经步入了成熟期和繁荣期. 1964年,郑子瑜先生应聘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客座教授.这年5月30日在"东京中国语学研究会"上,郑先生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就是《中国修辞学的变迁》.1965年,这篇讲稿及四篇短文合成一本小册子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出版.这本约五万字的小册  相似文献   

7.
黄乔生 《北京纪事》2013,(7):100-103
1932年11月,鲁迅赴北平探望母亲期间,分别应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之邀,发表了著名的“北平五讲”:在北京大学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在辅仁大学讲《今春的两种感想》(以上均为11月22日),在女子文理学院讲《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24日),在师范大学讲《再论“第三种人”》(27日),在中国大学讲《文艺与武力》(28日)。  相似文献   

8.
杜信孚等人编著的《同名异书通检》,颇有错误,笔者曾撰写《<西京杂记>非“同名异书”》短文(载《西北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指出一误,今再拈出一则,略作辨证。唐贤三昧集  相似文献   

9.
回音壁     
《老友》2005,(2)
我读了《老友》杂志第七期(2004年)上的短文《晨练唱歌多快乐》,顿时产生共鸣。进发灵感,很快编出歌曲一首,取名为《唱到一百多》,以图反映当代老年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歌词出自短文《晨练唱歌多快乐》,我根据歌词简明扼要、重章叠句、反复回唱的特点,扣住"老年朋友们,我们来唱歌"这  相似文献   

10.
师:读了文学大师巴金写的《日》和《月》两篇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课文),我们领悟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信念和追求。你们还读过这位大师的其他作品吗?  相似文献   

11.
《青海教育》八六年第十二期发表了李高田同志的题为《〈论语〉为何用“论”字》的短文。笔者认为该文有两个问题值得商榷: 第一,该文作者在根据《辞海》和《辞源》对“论”字部分解释的引证基础上,紧接着下了个结论: “由此可见,‘论’显然是‘伦’的通假字,那么,《论语》的‘论’字的本字也应该是‘伦’字了”。  相似文献   

12.
也谈《鸿门宴》一文中的“今”字张玲,张和祐读了《山东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刊载的张志达先生的《(鸿门宴)疑难词语辨析二则》一文,颇受启迪。《鸿门宴》一文在语言运用上.独具匠心。语言简炼精当,对话很注意措词。短文从这方面谈谈“今”字的内涵和译义。《...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由中国史学会、中国太平天国史学会、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华书局、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会、南京大学历史系等发起,由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承办的“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暨罗尔纲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5月28日至30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军事科学院、《光明日报》、《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求是》等单位的专  相似文献   

14.
娄云驹 《中华魂》2010,(3):38-41
最近从《炎黄春秋》2009年第12期上读到一篇短文《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作者周有光),该文虽仅三千五百字,却令人疑窦丛生。古人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里,我谨向此文作者提出六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82年4月13日《人民日报》在第八版上发表了顾家干关于新发现鲁迅致郁达夫的一封信的考证。5月14日,该报又发表善文写的一篇考证。同时,《鲁迅研究动态》总第十三期上发表了王自立陈子善为此信作的详细考证文。可见这封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这三篇考证都说西德汉学家马汉茂辑录的《给郁达夫的信》一书收入了“两封鲁迅致郁达夫的信”,其中一封“手迹制版又载1975年9月25日香港《文汇报·笔汇》”,因此而被收入  相似文献   

16.
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序言我在1956年12月和1957年5月先后写了两篇综合性的平衡论,第一篇登于1956年12月28、29两天的《人民日报》,第二篇登于1957年5月11、12两天的《人民日报》。在国内1957年的报刊杂志对这两篇文章没有批评的言论发表,1958年1月1日我出版了拙著《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一书,把两篇平衡论和新人口论作为此书的附  相似文献   

17.
《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3期上刊载了韩荫晟先生一篇颇具新意的短文——《“骨勒茂才”解》。此文对《番汉合时掌中珠》的作者“骨勒茂才”提出了怀疑,业考释为“骨勒是人名,茂才则是他的学衔”。初读起来,似乎言之有理,细读之后,却发现有不妥之处,对此我有不同看法,今提出来向韩先生请教,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8.
宋大全 《新天地》2011,(12):139-140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是两篇短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其中《两小儿辩日》一文里有一些问题,或许大家一直都没有注意到:两小儿问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孔子的“不知”是知识的缺乏还是没有弄懂问话的意思?教材注释和《教参》(人教版)的答案有无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疑问,还是让我们先看一下原文和《教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锦州师院学报》(哲社版)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有宋学知同志大作《“鲁迅杂文”各称考》,多处涉及到我的短文《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载《华中师院学报》1980年第二期)。为了使讨论进一步展开,我愿意再谈几点想法与宋同志商榷。我写这篇短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鲁迅杂文的教学问题。什么是“杂文”,什么是“鲁迅杂文”,这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呢?言人人殊,实在不好把握。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接触到更多的资料和实际之后,觉得问题更为突出。不解决这个问题,鲁迅杂文的教学,尤其是关于其艺术形式的教学是很难深入的。因此,便在一九七七年上半年写成了《谈谈鲁迅的“杂文”概念》一文。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先后在《专业户》上发表了三篇短文,(一)《粗饲料的调制法》(90年9期)(二)《酒曲制作技术》(93年3期)(三)《告读者》(93年7期),引来了众多信函,没想到三篇短文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请帮忙,让我再告读者一下。(1)凡需上述两项技术资料者,请向《专业户》杂志编辑部邮购90年9期和93年3期《专业户》。(2)由于农事繁忙,母曲赠至95年6月1日,在此期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