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2 毫秒
1.
编辑同志:你好! 我的孩子以前经常买《成才与就业》杂志,是个忠实读者。我就是从孩子那里看到这本杂志的。上面还有许多帮助读者排难解忧的文章,看了很亲切。如今,我有一个难题想请教。我的孩子个性内向,在单位里话很少很少,人又老实。已工作了二、三年,但孩子感觉不怎么好,回家总闷闷不乐,心情不舒畅。比如,他告诉我,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数年如一日,尽管自己每天累得半死,但同事们根本像没看到,尤其是领导,从未当面夸奖过。孩子感到很委屈,觉得工作环境没劲,想换个环境,但想到这不是件轻易可决断的事,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想请教编辑老师,究竟如何处理为妥。谢谢! 顺祝编安! 读者马颖 2001年12月31日  相似文献   

2.
时评     
《社区》2011,(2):4-5
多给孩子订点报一位初中生请家长给他订几份报纸,遭到了家长的断然拒绝。家长说,学校正经的书都来不及读,哪里还有时间看报纸?把老师讲的知识消化就足够了!孩子很委屈,很纳闷,不明白为什么他要买吃的买穿的家长毫不犹豫,说买就买,而要订份报纸,却那么难呢?  相似文献   

3.
包利民 《今日南国》2006,(21):64-65
漂泊在大城市中,为了生存、为了梦想整日奔波,累了的时候总会想到爱情。爱情是很容易遇到的,因为同在漂泊,两颗孤独的心会很轻易地靠近,用相互的温暖捂热生活的清贫。可是发展下去,一到谈婚论嫁,房子问题便如一座雄关屹立在眼前,阻断了太多憧憬与希望。在这个城市中,第一个走进我心中的女孩是婵儿,她是我的老乡,我们是在一次同乡聚会上相识的。当时,她搀着大醉的我回公司的宿舍,然后给我冲浓茶,收拾呕吐的脏物。那个晚上,我拉着婵儿的手说了许多话,就像一个委屈的孩子,而婵儿一直温柔地倾听着,神情专注而认真,让我心里暖暖的有了感动。就这…  相似文献   

4.
伊拉 《北京纪事》2013,(2):82-84
现在的孩子都被家长当成掌上明珠,不能磕了不能碰了不能受一点委屈。也难怪,都是独生子生的独生子——“独二代”。这些孩子的身体素质让人忧虑,由此也影响到孩子们全面的健康发展。2013年1月22日,在北海封冻的湖面上,我碰到一群打冰球的孩子,他们阳光、健康、活泼,特别是他们的勇猛无畏,是我多年没在孩子们身上看到过的。他们必将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5.
教师节的花     
昨天放学接孩子回家,孩子趴在我耳朵跟前说悄悄话:妈妈,告诉你一件伤心的事。我在学校走廊的垃圾桶里看到了教师节送给老师的花。我一听,心里一惊,很明显,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很伤心啊。那捧花是上周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都有一颗纯真但又敏感的心灵。他们渴望得到这个世界的认可、接纳,渴望父母、亲人、朋友、老师的关爱与赞美。他们愿意遵照世界对他们的要求,很努力地去做一个好孩子。可要真正成为一个好孩子却不那么简单,努力也会失败,有欢笑,也会有伤心、委屈……这就是黄蓓佳的长篇小说《我要做个好孩子》所告诉我们的。  相似文献   

7.
儿时的家,乡间的3间平房,那是我成长的摇篮。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家永远是一个最安全的地方。遭遇邻家土狗追逐受到惊吓的时候,受到大孩子的欺负倍感委屈的时候,我总爱跑回家去寻求父母的呵护。  相似文献   

8.
郑丽君 《社区》2011,(13):50-50
不知不觉,我进入社区工作已有8个年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能为居民做些事情,为我所在的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高兴。在社区工作的8年里,既有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也有委屈,还有遇到挫折后的彷徨,但是,我都未轻言放弃。  相似文献   

9.
自己拿主意     
美国著名女演员索尼亚·斯米茨的童年是在加拿大渥太华郊外的一个奶牛场里度过的。当时她在农场附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有一天她回家后很委屈地哭了,父亲就问原因。她断断续续地说:"班里一个女生说我长得很丑,还说  相似文献   

10.
风中的木桶     
一个黑人小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他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男孩很委屈地哭了。父亲摸着男孩的头说:“孩子,别伤心,我们可以想办法去征服  相似文献   

11.
佚人 《今日南国》2005,(23):65-65
作为职员,工作中受点委屈是很正常的事。此时,与其在那儿怨天尤人,不如学会化委屈为动力。  相似文献   

12.
战地拍照记     
彭老总向我发怒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高级指挥员会议,我步入会场给彭老总拍摄一个镜头时,不料遭到他的严厉批评:"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们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在众人面前我第一次遭到拒绝和批评,当时感到很委屈,默默地走出了会场。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有的  相似文献   

13.
单位组织体检,因为工作关系我前后多跑了几趟。一来二去,便和体检中心的同志混了个脸熟。知道咱教师的身份,很自然地就谈到孩子的教育。其中一位大姐关于孩子遭遇的讲诉,我认为很有代表性,估计好多孩子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是老师也是家长,自认为这事很有评说的必要。了解实情再批评,才能真正树立教师的威严。这里作为案例呈献给大家,希望对我们的工作能有所启迪。"前段日子,我的孩子要过生日。孩子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日子里,我有一个印象:这里的孩子很本份、很快乐而且情绪稳定。他们好象很听话,这我并不奇怪,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似乎根本没有受压制感。 瑞典心理学家埃克布兰德(S.Ekblad)于1982年出版了一本关于1976年毛主席逝世以后中国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方面情况的书。她描述到,中国的家长们似乎认为孩子学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的内容应符合社会、集体的需要。他们  相似文献   

16.
编辑:您好!我是上海一所中职学校文秘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我是班干部,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也不差,现在已经考出了驾驶证、办公自动化等多张技能证书。经老师推荐,我来到了一家知名大企业实习,实习岗位是行政部门助理。开始进入公司的时候,我很有信心。但是实习不到几天我就接二连三地受到了领导的批评。有一次我接到一个打错的电话,对方购买了我们公司的不合格产品要找售后服务部,可是打到了我们行政部。当时对方口气很不客气,于是我告诉他打错了,就直接挂掉了电话。结果领导批评我处理不当。我当时很委屈:明明是客户打错了电话,而且态度又不好,为什么反而怪我。还有一次,我负责整理会议记录,当我交上去时,领导只瞄了一眼,就批评说我整理的材料不符合格式。我很委屈,在整理的时候自己注意过格式,怎么还会出"岔子"呢?结果发现原来没有在文件的正上方加上公司的标识。虽然领导提醒过我,公司的任何文件资料都必须加上公司的标识,但是我想会议记录之类的文件本来就属于内部资料,根本不可能对外出示,又何必特地去加一个标识呢?我觉得领导是借题发挥。现在,我已经实习快两个星期了,几乎每天都会因为小事受到领导的批评。一方面,我觉得领导太苛刻;另一...  相似文献   

17.
在那个偏远山区农村当教师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个男生,叫邓依明。这个13岁的孩子很聪明,学习很努力,成绩是班上最好的,总能想到一些山里孩子想不到的问题,思维很开阔。有一天,他兴奋地找我请几天假,说是要和爷爷去省城一趟,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个孩子连县城都没去过,能去省城当然兴奋不已。他说是和爷爷去省城看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新少年》2010,(1):88-88
孩子的态度感染了我 我是小读者索振洋的母亲。当孩子很神秘地把一封信让我寄给你们时,我知道这封信对他是很重要的。我暗地打开看了看,知道了他这是在和你们探讨“涉猎”和“涉及”的用法。他的认真态度感染了我,我原封不动地把信寄了出去。谢谢你们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19.
《人生与伴侣》2010,(3):44-44
在KTV,有人点《暖昧》,第一句就是“暧昧让人受尽委屈”,哀怨得开门见山。我倒觉得“暖昧”并非是成心使坏的孩子,它不过有点调皮难以驾驭,正是这股子和平常生活之间的拉扯力,产生了甜蜜和不一般的心跳,才会引得众人前仆后继。感觉“受尽委屈”的男女,显然还是嫩中带执著,执著地要把暖昧转正,但老天,哪有那么多“编制”呢?  相似文献   

20.
郑丽君 《社区》2011,(9):50
不知不觉,我进入社区工作已有8个年头。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能为居民做些事情,为我所在的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高兴。在社区工作的8年里,既有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也有委屈,还有遇到挫折后的彷徨,但是,我都未轻言放弃。我深刻地感受到,社区工作虽然经常要面对一些繁琐的日常小事,但是这些普通事的背后却蕴含着不平凡,千万不能从一些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