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走出和走进“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首先应当厘清“人类中心主义”概念的特定含义,关键是从人类的长远发展中去把握和理解“人”本身,全面而准确的理解人类中心主义.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学说出发,论证人类中心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本"和"该"是多义字,它们都具有指示代词的功能。代词"本"和"该"在我国书面语,特别是正式公文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从人类认知领域探讨代词的用法,可以进一步分析、解释人类的认知结构,从而更好地解释人类的言语行为。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指示代词"本"和"该",从人类认知结构分析代词"本"和"该"的使用情况和特点,以补充我国目前汉语代词研究领域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发展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千百年来,围绕着它,人类进行执着的追求。其间,有过弹冠相庆的陶醉,亦有过痛心疾首的反思。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其发展道路经过总结回顾和深刻反思后,所形成的一种发展观和战略观。  相似文献   

4.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文明并谋求发展进步的历史。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迅猛推进,当今世界遭遇严峻的生态难题与文明发展“困境”。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生态文明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价值选择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相依共存、和谐共赢、良性循环、全面发展与持续繁荣的社会文明状态,而且是涉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变革的文化伦理样态,彰显出特有的伦理自觉性、生态持续性、整体有机性与和谐共生性。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对工业文明的批判继承与生态化的反思和超越,也是拯救自然并拯救人类自身的伦理启蒙和生态觉悟。  相似文献   

5.
“人地关系”的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一个崭新的命题。它一直引起学术界的争论,经历了种种沉浮和重大兴衰。虽然它的内容涉及到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环境科学,但它却一直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被学术界认为是地理学中的三大理论命题之一。“地”所指的是地理环境。我们所说的地理环境,它既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不断影响下而形成的环境。当然,这种影响既有空间上的逐渐扩大,也有时间上的不断加深。总之,到今天,完全不受一点人类影响而仍保持原始自然的环境是很少的。  相似文献   

6.
可能情感主要有四种:未命名情感、未体验情感、他物种情感、人造情感。人造情感技术首先要解决情感的数字化问题,这是人工智能工程的难点,难的原因在于电脑无法像人类意识那样追求意义。人工智能是科学,科学是按因果律的思维方式建构起来的,追求确定性,人类意识的时间性本质决定了它按目的论的方式存在,追求可能性,且不能吻合现代科学的证伪原则,因此人类情感不可能被完全数字化。但是人类情感和智能可能被部分数字化,人工情感和人工智能可能在部分方面弥补或超越人类情感或智能。数字技术和人文学科联合才能互动发展,因果论和目的论两种思维方式一道被重视才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沓、踏是上下关系,遝、搭是前后关系,都具有交合的意思。其交合义一般指物,即动物的交配、禽鸟的交尾,由此延及到人,指人类的婚合,这在文献故训、神话传话、方言俗话中都能得到印证,可为人类文化学、神话学、方言学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8.
[摘要]自资本主义诞生以来,霸权主义和均势体系在国际秩序中扮演 着重要角色,特别是霸权主义滋生的五大均势体系给人类社会造成了深 重灾难。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超越“霸权” 与“均势”的新型国际秩序观:汲取了历史上霸权主义给人类社会带来 深重灾难的经验教训,是一种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新型权力观;顺应 当今世界发展与变革潮流的客观要求,是一种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 型利益观;深深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是一种和而不同、兼 容并蓄的新型文明观。  相似文献   

9.
“自我超越”观念是由唯物辩证法必然引伸出来的一个新的哲学范畴,是人类能动性、预见性、进取性与实践性的集中表现。人类之所以能够脱离动物界而变成有智慧的动物,人类之所以能够由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并且用自己的大脑与双手创造了一代优于一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正是人类“自我超越”本性不断突破既有成果和创新的表现。因此,自觉地树立起科学意义的“自我超越”观念,也将使思维主体乃至整个人类迅速地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从而加速人类的历史发展并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杨晓珍 《今日南国》2006,(15):68-69
美食,连着人类的味蕾,连着人类的趣味,连着人类的精神,还连着人类的文化。没有人能抵御美食的诱惑,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自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舌蕾是人类身上最开明和最讲原则的器官,如果人类能用“舌蕾的原则”思考,可能天下大事就容易解决得多。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不钟情于饮食,人们花在饮食上的心思如果可以量化,那一定是个叹为观止的数字。时下,“时尚”一词颇为常见,人类的生活起居和思想精神都可以被各种时尚引领着,可惟独“味蕾”特立独行,保持着一贯坚守的民族性,而且这种民族性里没有一点点侵略的意图。  相似文献   

11.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发展的自然辩证法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工神经网络理论的发展过程作了简单的回顾,从中归纳出:科学发展的大趋势将会在各学料体系继续分化的同时,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社会化的及相互渗透、溶合的方向发展;非线性问题以及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问题将是未来科学发展和人类研究的主题;人类将不断的创造出更加灵巧的智能化机器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工具,高度智能化的机器只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启蒙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文明活动,是旨在祛除某种神秘的、幻象的世界表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理智的和实践的操作.即用科学的、综合的、工具的理性来控制自然.阿多诺展开对启蒙的反思,揭露了启蒙精神的异化,即启蒙理性在提高人类对自然界统治能力的同时,也演变成了另一种神话,是对人类的新奴役.  相似文献   

13.
所谓"后人类",是当代社会人们对未来人类的一种设想,它体现了关于人类未来的一种价值观."后人类"被设想成为人体和机器、人脑与电脑的结合体,它可以是机器人,可以是软件,也可以是信息状态.本文认为,这种关于"后人类"的设想是技术"物本主义"价值观的产物,"后人类"实质上是"非人类".在未来社会,机器和电脑是不可能超过人、取代人的.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初时说话与歌唱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才出现了歌唱的形式。要歌唱好,首先应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其次,要字、声统一,“字清”;最后,要使用缓起慢收、重咬、软咬、快咬和慢咬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孟德斯鸠从"根本理性"出发来认识"人类理性",并指出"人类理性"的"独立行动"倾向造成人类政治的不自由。而"法的精神"克服了人的"独立行动"从而实现"政治自由"。同时,在西方国家政治体系中,"三权分立"限制了人的独立行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政治自由"。通过对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分权制衡和司法公信等思想进行分析与批判,从而更加促进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浅论孔子的“中庸”方法傅长吉,李振玉孔子的“中庸”说,熔人类的智慧和道德于一炉,是人类精神的精华。展示人类智慧和道德的“中庸”方法,既是人类思维的一般方法,又是人们修身处世的方法。一、孔子的“中庸”方法是人类思维的一般方法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思维方法是...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的诞生,意味着浪漫主义的逐渐消逝。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巴西利亚的建造标榜了人类对社区地理规划的开始;包豪斯风格的发展呈现了人类关于功能与技术要求的回应;科学林业的普及,唤起了人类对整齐与一致性的追求;医院、学校、监狱和工厂的制式化管理,加剧了人类对时空规则的依赖。的确,现代化象征  相似文献   

18.
一、语言符号和语言化石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产生时都只是以实用的工具性为唯一目的的,但由于语言自身的人文属性,以及其更为重要的参与人类生活、传承人类历史等文化特点,使它在作为单纯的工具性交际符号特征外,被赋予丰富的社会印迹和文化因索,附载上映射民族个性的风格、习惯、论理、道德等特质。久而久之,一些隐性文化因子被牢固地粘在显  相似文献   

19.
在哲学视阈下,"底线"是量变和质变的节点,"底线思维"是被动向主动的转化。传统工业文明在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导下,出现了人的物质需求缺底线、人的伦理道德失底线和人类破坏自然无底线的突出问题。生态文明是一种具有底线思维的最新文明形式,在人类个体价值上坚持集体主义,反映了人作为群的动物的社会伦理底线;在人类价值追求内容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反映出人追求意义的精神底线;在人类的类价值上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统一,反映出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智慧底线。坚持以底线思维指导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强社会制度设计,切实保障人的生存底线;调适个人价值目标,坚守人的社会道德底线;反省人与自然关系,守住生态环境底线。  相似文献   

20.
一、文化史的研究对象 文化史是史学的一个分支。 史学的对象是历史。而广义的历史泛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自然史和社会史。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历史科学称作“一门唯一的科学”。狭义的历史,则特指自然界中有机生命的最高发展阶段——人类的社会生活的发展史,史学便是记述并探究人类社会进程的学科,它的基本使命是按照时代顺序,通过占有并处理反映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