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富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7,38
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中发生从爱智慧向爱知识的转变,促使哲学从形而上的超越追求演变为形而上学理论体系。哲学经历古希腊哲学对确定性的实体阐释;近代哲学对确定性的知识论阐释;现代哲学对确定性的多视角阐释,形成西方哲学从知识论出发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这种对确定性的执著追求突出强调哲学的确定性追求,却忽视对哲学确定性的时代性的反思,导致其哲学理论只有知识论的肯定的维度,而忽视了哲学的超越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此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原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完成了此在形而上学的奠基。海德格尔所奠基的这一形而上学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取向,将哲学的使命规定为对人的"实际生命"的关涉。 相似文献
3.
从“戴着脚镣跳舞”到“自为的存在”——关于译者主体地位演进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层面对西方翻译的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指出西方传统翻译观的形而上学本质,以及后现代语境下传统译论解构的必然性。这种解构带来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译者主体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从长期遭受压制、屈服于各种外部权力话语,跃升至与作者和原文本平起平坐乃至超越后者的地位。西方翻译研究的这一发展趋势,与哲学思潮的演进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李晓勇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33(1):22-25
康德哲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在那里哲学历史之整体把自身聚集到它的最极端的可能性中去了";康德哲学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开启,"从那一年起直到我们自己的时代,‘批判哲学'统治着欧洲的思辨哲学领域".然而,无论"璀璨星空",抑或"道德法庭","物自体"都贯穿其中;"物自体"更是二者的关节点."它是康德哲学认识论的归宿,又是通向伦理学的门户"在"感性论"中,它是感性的来源;在"知性论"中,它规定了认识的界限;在"理念论"中,它作为理性概念,亦是道德哲学的公设. 相似文献
5.
丁宁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2):67-70
实体思想是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基础。以实体为核心的形而上学建构呈现为一个圆圈。它由形上问题出发“下落”到实体,通过《范畴篇》对实体的探讨,又“返回”到形上问题。这使得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脱离了抽象性,有了现实的根基,从根本上克服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二元分离。 相似文献
6.
从尼采的"治疗哲学"到罗蒂的"教化哲学"--20世纪西方哲学观念的嬗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仁富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2(10):134-139
尼采认为,哲学作为文化医生,是健康向上的生命力的产物,它在精神上最接近于艺术,即只是对世界进行拟人化叙述的隐喻,哲学不应该把科学神化,把知识神化.罗蒂把他的新哲学文化称为"教化哲学",是一种"无镜的哲学".这样一种"教化哲学"在实质上是同尼采的"治疗哲学"相通的.罗蒂和尼采一样把哲学视为一种隐喻,并反对把哲学当作科学的实证主义倾向.这是一种反柏拉图主义的,反本质主义的,反形而上学的哲学观.从尼采到罗蒂的20世纪哲学观念的嬗变表明,哲学正从观念世界走进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金岳霖先生针对中国哲学史研究区分出中国哲学的史与在中国的哲学史。如果把史字去掉,金先生的区分就变为中国哲学与在中国的哲学的区别。若再把在中国这个地域性限定表述去掉,他的区别实际上是中国哲学与哲学的区别。这一区别的实质在于:通过加字形成一种加字哲学,从而形成与哲学的区别,具有超出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围的、富有启示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活动,由此将康德为形而上学奠定的基础归结为先验想象力。但是,康德由先验想象力到“统觉”的退缩和未能阐明认识有限性的存在论后果,显示了这一奠基的不牢靠性。由此,海德格尔从此在的生存论建构出发,实现了形而上学奠基的置换---基础存在论。基础存在论为形而上学奠基的关键在于具体澄清了作为时间性的“操心”。海德格尔通过源初时间性建构起操心之结构的整体性,从而完成了其在形而上学的奠基。海德格尔所奠基的这一形而上学扭转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致思取向,将哲学的使命规定为对人的“实际生命”的关涉。 相似文献
9.
邓龙九 《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4
通过将“思想”理解为表象,海德格尔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解释为“我表象故我在”,并揭示了“我思故我在”隐而不显的存在论意义。在笛卡尔那里,人成为了主体,存在者之存在意味着表象着的主体的被表象状态,真理成为了表象之确信。海德格尔还考察了笛卡尔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并将笛卡尔把握为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奠基者。海德格尔的重释是在“存在历史”框架下进行的,是其克服形而上学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0.
近代哲学以知识论哲学著称,乍看总是给人一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的僵化之感.其实不然,深挖近代哲学的母体所涌动着的灵魂,从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来看,在它的内部深深地体现了对人的生命、自由和价值的憧憬.如何揭示近代西方哲学是追求意义的历程,完整的理解西方哲学的内在逻辑——能否思想与有无意义、很好的把握西方哲学是一部不断向人敞开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这个书名的误用,不仅误解了古希腊哲学,而且还误导了人类对哲学的理解和应用。笔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这本被后人称为《形而上学》的著作应该叫《论哲学》。亚里士多德正是在这部《论哲学》中概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诸如哲学的对象、目标、任务和哲学内容的划分以及哲学的目的等等。 相似文献
12.
张洪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2):28-30
海德格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发展,柏拉图以降的哲学应当"终结"。而其"终结"是一种非尽善美的"完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全部哲学史聚集在其中"。由此而揭开了哲学消亡的序幕,也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启了一种新的"视界"。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从哲学探究的角度出发,对哲学和逻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逻辑是关于一个语句的意义和判断的内容的.数理逻辑的发展使逻辑丧失其重要性并且远离了本体论的讨论.哲学逻辑并不是一门新科学,而只是实现了从一开始就在进行的对于传统逻辑的刻画.研究海德格尔的哲学和逻辑思想可以得到的基本启示是:我们在进行哲学逻辑以及逻辑哲学研究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理念,即逻辑是需要哲学来为其辩护的,逻辑的研究要有一个哲学的基础.哲学逻辑是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在应用的过程中哲学理念已经深深地灌输进去,哲学与逻辑已水乳交融,两者的联盟使得各自的学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铁省林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本文从西方哲学发展历史出发,论述了海德格尔在对传统西方哲学认识论主流的分析和批判中确立起其本体论的主体论学说,指出了海德格尔哲学在当代的地位和意义及其与西方哲学未来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荣海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35-39,48
在反叛传统绝对主义哲学的潮流中,相对主义精神张扬并灌注于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中.哲学从确定性理解走向"非确定性".后现代哲学的出现,又使哲学理性向"非哲学"滑落.当代西方哲学的"非哲学"意义表现在于通过力主消解历史,倡导边缘化、形式化、非中心化,模糊了哲学与其它学科的边界,丧失了哲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非哲学"是西方现代、后现代哲学自我孕育的一种"怪胎"."非哲学"以相对主义替代绝对主义,使其扭断了哲学发展链条中的必有环节.随着这一环节的修复,随着哲学在绝对、相对统一精神主导下的未来发展,"非哲学"将从理性王国中淡出. 相似文献
16.
李静韬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1):22-25
主体问题构成了形而上学的重要维度 ,海德格尔把形而上学的本质归结为命题“存在状态与思想” ,进而从存在者与人的关系角度回顾了形而上学史上主体问题的孕育、发生、发展和完成。本文对海德格尔的回顾作出分析 ,指出此回顾植根于其思想主题———存在问题 ,并对其“主体问题完成于超人学说”的结论进行了重新解释和限定 相似文献
17.
詹姆斯认为情绪反应是由身体引起的,这个理论从问世起就面临着质疑与批判。然而,如果把詹姆斯的情绪理论放到他的整个哲学框架中进行考察,即会发现情绪理论涉及詹姆斯对身体的独特思考,是通往詹姆斯身体哲学的道路。身体被詹姆斯设想为一个超越了心理—物理二元论的本源经验场,拥有和意识流/意识场相同的结构,具身的情绪是身体与周遭环境打交道的方式。詹姆斯同时认为伦理行为是一种高级的情绪性反应,他的具身情绪蕴含具身伦理的可能性,通过对其伦理行为的身体维度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伦理行为本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刘力永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2):14-17
在西方哲学史上 ,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哲学由近代向现代的根本性变革 ;海德格尔存在论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开辟了现代哲学的主题。现代哲学不再停留于抽象的思辨之上 ,而是关注人的存在或生存问题 ,但马克思哲学与海德格尔存在论之间存在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9.
蔡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10
从概念或范畴进化的角度审视希腊哲学构成希腊哲学研究的重要纬度。总体说来,希腊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表现为抽象形态的运动,即由感性的存在到规定的概念,由概念到范畴系统,由单一命题到科学整体(形式逻辑)的发展过程。本文试从这一方面展开对希腊哲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田海平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5):12-18
在《存在与时间》中 ,海德格尔试图通过思考“此在”如何使“在”“明”起来 ,来思考那被传统形而上学遗忘了的“存在意义”,其重要的内容是对此在“历史性”、“有限性”的分析 ,消解传统形而上学。这是前期海德格尔试图克服形而上学的基本思路 ,他仍然还有建立一种基础存在论的梦想。后期海德格尔改变了运思的思路。他由“物的纯真”和“人的诗意栖居”两个方面“思”“存在的真理”,要求人们“听命于存在的邀请”、“居于存在的近邻”。海德格尔思路的转变凸显了他在两级阶梯 (“人 -物”)上颠覆西方形而上学的奥秘 ,是对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运作进行清算的伟大尝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