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和日本经济改革的持续进行,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战后日本经济改革成为学界关注的问题.战后改革及其经济改革之主体是否为美国占领当局,战后日本经济体制如何形成,其是否等同于"1940年体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焦点.日本战后型经济体制经历了一个萌芽、生长、基本定型和走向衰败的若干阶段,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战时期只是战后型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战时经济体制的某些要素对战后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两者具有本质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探究关系型融资制度产生和变迁的微观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具体考察日本关系型融资制度变迁的全过程,从中得出结论:1、战后,关系型融资制度是日本经济腾飞的重要原因:2、在日本金融开放后,政府催生的关系型融资制度未及时向以市场为基础的关系型融资制度变迁,加剧了其与日本经济的矛盾,又成为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这为我国关系型融资制度改革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银行制度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是近代信用制度的重要机构。在各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银行都是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演进发展的。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银行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三十余年,在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度发展当中银行的作用就更加突出了。在日本,金融实际上起着产业活动动脉的作用。银行与企业紧密结合在一起,银行信贷为重、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银行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积极作用,了解战后日本银行制度的特点以及它在高速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情况,对于我国当前的银行改革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中遭受惨重损失的日本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事实,一定程度地说明了日本的企业制度是比较优秀的。而这种企业制度是经过战后一系列变革才形成的。我国目前也正经历着一场变革,企业改革成功与否是这场变革成败之关键。日本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有共同的东方民族文化基础。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验,研究日本战后企业变革及其特点,对我们所进行的企业改变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日本主办银行制度是以主银行为中心、维系银企之间长期稳定的交易关系的行为方式和规则。这种长期关系的维系依赖于隐性市场契约 ,属于半企业半市场性质 ,具有不稳定性。主办银行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相对封闭的经济、金融发展环境 ,它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日本企业融资空间拓展 ,使主办银行制走向瓦解 ,由此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发育和崩溃。主办银行制成为开放条件下日本经济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辑刊》2007,(4):178-181
战后,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逐步瓦解,年功序列制也大为弱化,雇佣出现弹性化,非正式雇佣形态呈多样化发展。然而日本企业非正式雇佣形态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战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限制、确立、扩大以及加速发展的四个时期。在这60多年中,日本政府的政策导向、经济结构的转换、消费扩张的倾向、工会运动的低迷等综合要素与非正式雇佣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也对我国目前的企业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贸易立国”政策的确立战后日本经济该走什么路?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第二天,有泽广巳、中山伊知郎等二十几名著名经济学家已经在外务省的特别调查委员会开始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了。1946年3月大来佐武郎等人完成了报告书《重建日本经济的基本问题》。该报告指出:“经过这次大战,交通、通讯手段的发达,达到了更高的阶段,这必定使战后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和使经济交流飞跃发展”。但是,由于资源极端不足,日本经济对外贸的依赖程度本来就很高,而战败又使日本丧失了大量殖民地,这更加重了  相似文献   

8.
世界各国结合自身的产业经济发展状况,根据产业政策的理论和政策传统,做出了不同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日本战后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短时间内赶超过发达国家,适时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发展为第二大经济强国,这与其产业政策的合理制定与利用密不可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日本实施不同特色的产业政策。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战后产业转型升级中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总结其特点,归纳产业政策的变化规律,以期进一步指导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行政改革被称为继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其内容涉及到行政运营、人员削减、组织改革和再编成、强化内阁的综合职能、地方分权等方面。文章描述了战后日本行政体制的特征,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行政改革的背景和内容,探讨了日本行政改革的渐进式道路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很快,到六十年代末,日本就已经消除了战后初期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比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落后二十年的差距。在经济上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大国”,在科学技术上也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与日本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在教育理念、学校制度、社会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行政制度以及教育财政制度方面全面地进行了改革.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曾经进行过教育改革,并且形成了近代教育系列,但是远不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在战后最初十年间,日本的教育改革进展迅速.  相似文献   

12.
战后许多国家经济得了迅速发展。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有效地实行技术引进。一、引进先进技术的经济效果技术引进的目的,是利用外国先进技术,实现本国科学技术现代化,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西德等国由于成功地引进了先进技术,因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学术动态     
<正> 1984年4月5日上午,日本山口大学经济学部安部一成教授来我院作了关于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问题的学术报告.安部一成教授认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备投资率较高(即I/Y的高位性),这与日本战后重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是不分开的.另外资本效率(即平均资本系数K/Y)也比较高.生产设备投资率高,也就扩大了日本国内的消费需求,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并且,日本战后从国外大量引进了新技术,吸收外资,克服了资本不足、技术不足  相似文献   

14.
在汗牛充栋的日本经济研究著述中,杨栋梁博士最近撰写的《日本战后复兴期经济政策研究——兼论经济体制改革》一书引人注目。中、日有关知名学者赞誉该书是一部“高水平学术专著”,“为有关专题的研讨注入一股新风”。 与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研究已广泛展开相区别,杨著所探讨的是我国学界迄今很少问津、日本国内也还没有真正展开的日本战后复兴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政策问题,为我国日本经济研究向专题化、边缘化方向深入发展做了有益尝试。同明治维新一样,战后复兴时期是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又一重要转折点,其间经历了占领与被占领,以及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巨大变革,矛盾错综变幻,科学而全面地把握该时期经济政策的演变过程与实施特点有相当难度。杨著知难而进,依据翔实的资料,并综合运用政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胆探索,提出了富有创见和启发性的见解,堪称史论俱佳之作。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 ,或曰“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目前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大政治、经济问题 ,并已经引起了许多讨论。而在日本 ,作为成功的战后四大改革之一 ,农地改革对战后日本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时隔半个多世纪 ,这一改革对目前我国———尤其是对于已加入WTO的我国———仍不乏重大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以日本现代化及城市化为线索 ,就这一改革做一个较全面的回顾和检视  相似文献   

16.
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遭遇严重挑战。西方有学者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是自己制度上和观念上的落后造成的,必须在制度上和观念上“西化”。文章认为,战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很多,生产水平低下、对外的依附性、二元经济结构等,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的不断恶化,不仅阻碍发展中国家自身经济的发展,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也造成危害,这是影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关系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毅  胡兆凡 《理论界》2007,(12):134-135
日本明治时期与战后初期的农地改革是使日本社会发生重大转型的关键性变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和寄生地主制在特定历史阶段都曾发挥历史性作用,它们的消亡是两次农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结果,日本的经济民主化在改革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日本战后农地改革法案的制定 ,是美国占领当局下达的直接指令 ,与日本政府试图揣摩美国占领当局的改革意图而颁布的试探性改革措施相结合的产物。在盟军总司令部内也存在对日本农地改革的分歧意见。日本战后农地改革的最终完成 ,是在国内外各方面力量的综合作用下实现的。由于推行改革的主体是占领军当局 ,因此改革最终放弃小地主制 ,选择了小土地所有的自耕农制。从而把农村中最富于斗争的佃农变成土地所有者 ,使农村成为针对共产主义运动的防波堤 ,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 ,农村成为保守政党的“票田”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经济起飞最快的国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经验很值得借鉴。本文仅对战后至1970年前日本反“通胀”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提供一些借鉴。 一、日本反“通胀”措施 (一)战后恢复时期的反通胀措施。 从1945年至1952年,基本上是日本的恢复时期。战后,日本经济处于衰败与混乱之中。战败不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经济领域迅达实现了近代化,但是社会改革却明显滞后。近代日本的家族制度基本上继承了封建传统,在近代化过程中影响甚广。它在政治上助长了天皇专制主义,家族制度的延伸与扩大,导致日本特有的国家主义泛滥成灾,在经济上造成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畸形发展,是滋生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土壤。因此,对家族制度进行改革,是战后民主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战后民主改革和新瓦法的制定,废除了封建家族制度,否定了“家”对个人的合法控制,使家庭逐渐向民主化转变,自幕府时代以来的封建家族制度迅速瓦解,从而痛苦而又艰难地完成了本来在明治维新时就应该完成的社会近代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