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朱敏琰 《社区》2011,(8):56-56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书,但是却找不到多少书来看。我那时候看的书很杂,只要找得到,不管哪方面的书我都喜欢看。我小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当个图书管理员,或者就算做个业余管理员也好,那样就可以一直有书看了。可惜这个愿望一直没有机会达到。  相似文献   

2.
麻雀偷食     
  相似文献   

3.
他曾是那所重点高中里最穷的一位学生,他也曾是那所高中里最富有的一位学生。他不知道他的亲生父母是谁,他甚至很少想这件事。不知什么原因,他们把他扔在了乡医院的走廊里那破旧的长条椅上,然后扬长而去。他甚至不知道,他柔润的小脸有没有被他的母亲亲过。那对好心的中年夫妇,因为丈夫发烧,被妻子搀扶着来到医院,然后发现了他。他们是那么惊喜,因为尽管已经50多岁了,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过自己的孩子,他们喜欢这世上所有的孩子,包括眼前这个裹在小小的棉布里不停地啼哭的婴儿。  相似文献   

4.
大斌 《新少年》2011,(6):6-7
在抚顺市新抚区北台小学,我听到了很多故事,但最多的还是关于环保的故事。想听,我就讲几个——  相似文献   

5.
路琰 《山西老年》2011,(3):24-25
我这大半辈子,都是为李家上下的吃穿忙乎。可染的脚和常人不同,有畸形,脚底下有块突出来的地方,走路会痛。自我们结婚后,他的鞋都是我来改的,在鞋底挖一个洞,刚好合他的脚形,然后再加一层鞋底。这辈子我做了多少双这样的鞋真记不清了,因为他总要出去走路。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10):7-7
从前,有一个人拜师学做油纸伞,出师之后回家自立门户也开始做伞。可是,他发现有一个环节总是出毛病。在伞顶端有一个木制的圆疙瘩,伞的骨架要插在它的周围,这是个关键部件,如果没有它,伞是不能撑开的,恰恰就是这个疙瘩总是开裂,伞也做不成了。没办法,只好再去请教师傅,他到了师傅家,看见师娘在前院忙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双休日,易扬扬的小书房里发生了童话故事,他写的作人“冲冲”,从作国回来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故事新编》的“油滑”写法不符合许多根深蒂固的文学观念、趣味和标准,它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突破了以往任何正统审美逻辑和方式。它直接影响和开创了“故事新编体”小说,丰富和滋养了“后现代”思想,促成了“新历史主义小说”概念。  相似文献   

9.
光阴的故事     
一锅米饭,放到第二天,水气就会干了一些;放到第三天,味道恐怕就有问题了;笫四天,我们几乎可以发现,它已经变坏了;再放下去,眼看就要发霉了。  相似文献   

10.
汪斋 《山西老年》2013,(12):19-19
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乔羽在创作《我的祖国》这首歌时,曾经非常“难产”。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08,(11):26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wěi)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相似文献   

12.
马培伦 《社区》2017,(26):7-7
书皮是黄色的,干净而又整洁。一本《芒果街上的小屋》躺在教室前的讲台上,和其他书籍一起,不是很起眼。人来人往,大家经过它的身边,谁也没有想拿走的意思。在这个穷乡僻壤,那些装裱鲜艳的、内容刺激的、描写大城市生活的、花里胡哨的书,才符合少男少女的胃口。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7,(3):111-111
天呼地就冷了!没打任何招呼,昨天还艳阳高照,今天就秋风扫落叶了。不对,应该是冬风了吧!  相似文献   

14.
孤独是一种心理意识,是一种圆融的状态。真正的孤独者是高贵的,孤独者都是思想者。作家鲁迅就是这样一位高贵的思想者,他《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是一篇孤独绝望意识浓厚的散文诗,其由现实、回忆、梦境三个部分组合而成。通过深入解读散文中的生命哲学命题,以作者思维的内在逻辑为突破口,从时间上"现在的我"的孤独和空间上"现实的我"的孤独两个方面来全面解读当中所呈现出来的孤独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一小时的故事》是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之作。小说篇幅短小,却戏剧性地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短暂亢奋之后生命消亡的过程。微观文本叙事框架下无不流露出作者反讽的写作技巧,使得该小说在刻画人物、凸显主题等方面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古代蒙古文学史上一直未能确定翻译底本的小说《娜仁格日勒的故事》就是明代戏曲《葵花记》完整的蒙古文译本。《葵花记》蒙古文译本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很多口头故事。这些口头故事中,蒙古族民众基于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传统,运用蒙古民间故事的传统母题和结构重新编织娜仁格日勒的口头故事的时候,不仅在故事情节上推旧出新,而且按照本民族的审美情趣,对原来戏曲故事的叙事主题和"割骨疗亲"、秀才赶考等题材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文化过滤。笔者还通过本文的具体研究提出,民间文学也可以为古典文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旁证。  相似文献   

17.
《一小时的故事》的符号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者对凯特·肖邦的短篇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解读主要有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都认为小说主人公马拉德夫人与传统社会力量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如果我们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借用德里达所提出的"替补"概念来重新审视马拉德夫人与传统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会发现双方其实代表了在替补这个大的机制下两种相通的符号指涉模式,因而双方是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陈元武 《社区》2010,(32):43-43
麻雀们无意间发现了进入我家谷仓的秘密通道。那时候,我家的谷仓在后院的一个小屋里,没有窗户,只有一个小门。后院有一棵樟树,经常有麻雀来此树上聚集。麻雀们发现了母亲经常挑着一担担黄澄澄的稻谷进出后院.而那些稻谷的最终消失地就是那间黑屋子。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宿舍哥们强,一日他发现蚊帐里有只蚊子,忙活抓了半天没抓到。哥们叹了一口气说:“妈的,饿死你!”然后,迅速把蚊帐收了起来,忍了好几天没挂蚊帐,最后终于把蚊子给饿死了。  相似文献   

20.
<叔叔的故事>是重建新生活的倡议书,是对现实、历史以及小说自身的全面反思.作家不能光在小说中编造文本故事,更应在现实中耕耘自己的生活故事.忽视审美(游戏)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将生活彻底艺术化,便会陷入审美的迷津.苦难主义是对苦难历史的炫耀.如果不能很好地从苦难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遗忘历史,苟且偷欢,那么终将遭遇到历史的无情愚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