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民间交流 ,在战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打开两国交往的大门 ,推动中日友好运动的勃兴和邦交正常化的实现 ,促进两国关系全面、健康、顺利的发展 ,它始终扮演着官方或其他渠道都无法代替的角色 ,发挥了“贸易入手 ,以经促政”、“民间先行 ,以民促官”、“半民半官 ,以民代官”、“与官并举 ,官民并茂”的特殊而又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中日两国人民共同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周年的1992年9月,辽宁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刘德有、马兴国主编的大型词书《中日文化交流事典》。该事典的问世,为中日文化交流史册,增添了光彩的一页。我国关于文化的探讨,最初见于《周易》。《周易·贽卦》,曰:“贽,享。柔来而文刚,故享。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来往。天文也,文明以上;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此“文”与“化”尚未缀合成为一个概念,但它  相似文献   

3.
高建 《日本研究》2009,(2):68-71
“中国归还者联络会”(中文简称为“中归联”、以下同)是经1956年我国战犯审判和关押后,回到日本成立的旧军人组织。该组织成立后,通过演讲、访华等形式宣传我国的战俘政策、对于推动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起到了一定作用。本文以1956年我国对于战俘的审判和关押为线索,探讨“中归联”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4.
在《隋书·倭国传》所载叙述7世纪初倭国情况的记事中,有倭国使者说明倭王王权及倭王执务情况的生动描述。针对其中有关“倭王以天为兄、以日为弟”的记载,学界通说认为使者说明的内容是倭王的兄长为“天”,倭王的弟弟为“日”,倭王在夜间执务,日出前和“日”交换;这种执务方式是基于倭国未开化思想而出现的。但此记事可以理解为:倭王即“天”、弟为“日”这一说法是学习中国天文知识和阴阳思想的倭人自己构思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辛石 《日本研究》2005,(2):94-94
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为顺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展示近年来研究“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学术成果,展望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的未来前景,推动中日民间交流及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中日学术交流和中日友好事业,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中华日本学会将于2005年10月中旬,在沈阳联合举办“中日民间交流与东亚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会后论文结集公开出版。对研讨会有学术兴趣的专家、学者,可与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联系,我所将奉上会议邀请函。电话:62202254,传真:62202253,电子信箱:japans…  相似文献   

6.
众说纷纭“第三者”一日“关系暧昧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暧关系的,都是“第三者;二日“通好”说,即明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有通好关系的人,是“第三者”;三日“破裂”说,即明知对方有配而与之关系暧昧进而发生两性关系,并导致对方提出离婚,造成其婚姻破裂的人,是“第三者”;四日“目的”说,即明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关系暧味进而发生两性关系,且以与对方结婚为目的的人,才是“第三者”。这四种观点中,仅仅根据是否有暧味行为给“第三者”下定义,似乎失之过宽,而“目的”说中,仅根据是否有与对方结婚为目的来衡量是否…  相似文献   

7.
所谓“对话”,可以释义为“交流”,即相互沟通之意。它包括 :(1 )作为哲学思想载体的“人”、即哲学家之间面对面的交谈 ;(2 )上述哲学家通过其论著间接地相互了解、评论和吸取对方的思想 ;(3 )当前人哲学家的思想物化为“论著”后 ,这些论著便成为该国的哲学思想文献 ,后人通过阅读这些文献了解和吸取对方的思想。基于上述理解 ,本文以“面向 2 1世纪的中日哲学对话”为题 ,着重就当代中日哲学交流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简略地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一  在二千余年的中日文化交流史中 ,哲学思想的交流始终是其重要的内容。近代以前 ,由于中…  相似文献   

8.
日本窃取钓鱼岛的图谋由来已久,因“二战”战败而未得逞.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主权争端始于1970年前后,主要是因为美日在“归还”琉球的谈判过程中私相授受,擅自宣布将钓鱼岛划入“归还领土”之列,引起中国政府的强烈不满,并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而美国政府则以所谓“主权”与“治权”分离的立场巧妙地成为“第三方”,并依据自身利益的需要,对中日两国进行牵制和平衡.  相似文献   

9.
学界多以为“”是日本字 ,“”则罕有论及。本文对此两字进行了中日语言对比的初步探讨 ,藉此揭示中日文化交流之轨迹。指出“”为中国古有之字 ,“钱”之俗体 ;“”则缘“圆”字俗体讹变而成 ,始见于东瀛抄本 ,近现代逆输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日本长期以“海洋国家”自居,海洋战略不仅在其国家战略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更关乎中日双边关系及地区和平与稳定。2023年4月28日,日本出台第四份《海洋基本计划》,用以指导今后五年具体海洋政策。作为岸田文雄上台执政,并对日本安保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后的首份《海洋基本计划》,其相较于第三份《海洋基本计划》呈现出“泛安全化”趋势空前加剧、将海洋“威胁”主要来源从朝鲜调整为中国与俄罗斯、提出“构建可持续海洋”基本方针三大特点。造成此种变化主要原因包括:日本战略文化中危机意识、扩张主义及尚武等因素的长期浸润;日本国家战略进入向以“政治大国”“军事大国”为核心诉求的“全面大国”转型加速期;日本外部环境发生以进入所谓“新时代”为代表的显著变化;岸田政权因经济低迷、少子老龄化、系列政治丑闻等问题遭遇执政危机。日本未来以第四份《海洋基本计划》为蓝本的海洋政策调整,或将对中日关系、地区安全形势乃至全球“高边疆”领域合作造成负面影响,值得予以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1.
胡娟 《南亚研究》2022,(3):24-41+156
拜登执政后美国更加重视打造“印太”多边联盟,倚重盟友的力量对中国实施遏制。美国一方面以美日印澳四国合作机制为依托,构建“印太版北约”,另一方面利用其在北约联盟中的特殊地位,推动北约国家追随其“印太战略”,不断介入“印太”事务。美国以两大联盟为其实现地缘政治目标的工具,加速“印太北约化”。美日印澳四国合作机制在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层面不断增强对中国的压制态势,恶化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作为四国合作机制中地缘位置极为重要的一方,印度对“印太战略”和四国合作的立场从“谨慎附和”转为“主动作为”。本文认为,基于外交传统、战略文化及国家实力等诸多因素,印度对四国合作的参与是有“限度”的。美日印澳四国合作不会发展成为北约一样的硬制衡联盟,印度在四国合作中对中国的制衡战略将以软制衡和有限硬制衡为主要手段。研判印度参与四国合作的限度,将有利于中国准确评估四国合作的影响,应对当前四国合作对中国形成的围堵和压制。  相似文献   

12.
朱锋 《日本学刊》2022,(1):1-2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日两国主要通过高层沟通、捐赠物资等手段来合作抗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话语给双边关系注入了温情。菅义伟上台后,中日两国关系发生逆转,现任岸田文雄首相更是提出了要把“对付中国”作为首要目标。2020年的“疫情外交”对改善和升温中日关系的短暂效应,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在美国实施对华战略竞争政策后,日本以制衡中国为国家安全利益定位的“国家利益论”和“国际贡献论”都变得越发清晰。日本已经成为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完全“选边美国”的少数亚太国家。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的睦邻友好关系正在被日本政界似乎铁了心的“制衡中国论”所取代。已经完全超出“周边事态”、一心想要助力美国对华战略遏制的日本,给中国周边外交增加了新的变数。  相似文献   

13.
实施救助管理制度以来,云南省在实际工作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宗旨,保护特殊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将党和府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落到实处。2003年8月1日至2006年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日本”国名的使用始自何时这一问题,学者们众说纷纭。其中主要有推古朝之说、孝德朝之说、齐明朝之说、天智朝说、7世纪后半期之说和8世纪初之说等6种。推古朝之说的依据是《隋唐》中“日出处国”和《日本书纪》中“东天皇”的记载。该说法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不过,如果因为“日出处”及“东”与“日本”意义等同,就断言那时就有了“日本”这一标记,实际上是论述上的跳跃,并不能成为“日本”这一国名始自推古朝的论据。孝德朝之说获得的赞同最多。本居宣长极力推崇这一说法。本居宣长以大化元年7月1 0日致高丽大使的诏书中有“明神御…  相似文献   

15.
王键 《日本研究》2007,(4):48-5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根据《波茨坦公告》将台湾归还给了中国。以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为标志,整个世界进入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时期。50年代初,日本政府秉承美国的意志,与退入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建立了“外交关系”。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同时日台“断交”,日台关系由“官方”转为“民间”。至冷战结束,日台经济关系日趋密切,政治关系也逐渐升温。整个冷战时期,日台关系跌宕起伏,有升有降。日本维系日台关系的最大因素是其国家利益,其对台政策的取舍主要是受美国对台战略的影响,同时也受中日关系博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图片新闻     
刘林 《社会工作》2009,(9):F0002-F0002
5月12日,国家首个“防灾减灾日”当天,江西省民政厅、省地震局、省消防总队、省红十字会等十几家部门联合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举办了一场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升全民减灾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新雄出席活动并讲话,副省长熊盛文主持。  相似文献   

17.
小泉结构改革的“突破口”——日本的“特区”改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 12月 11日 ,日本国会两院通过了《结构改革特别区域法》 ,正式开始实施以建立“特区”为特征、以“规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进程。这一改革被视作“小泉结构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分析“结构改革”、“规制改革”的概念入手 ,对这一改革的背景、过程、内容、特点和前景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4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2009年度“中华慈善奖”报告会。报告会上,获奖代表以“财富与责任”、“公民与责任”、“组织与责任”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2009年度中国慈善捐赠报告。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  相似文献   

19.
一、《尚书》之“然” 在《尚书》中,“然”字共出现了三次。 1、1无然逸。欲为邦,兢兢业业。(虞书·皋陶谟) 这里,“然”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上文中的“九德咸事”、“日宣三德”和“只敬六德”之事,当做“这样做”。“然”与“无”结合成句,作句子的谓语。 1、2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盖尔,用怀尔然。(商书·盘庚中) 这里,“然”是一个指示代词,指代上文中的:起秽以自臭恐人”之事,可当做“这样做”讲。它和“尔”字结合成一个主谓词组,充当“愧”的宾语,可译作状语“以尔然为愧”。  相似文献   

20.
<正> 掠夺华北资源,实现日本、满洲、华北经济一体化,是日本侵略者的基本国策。1937年12月24日经日本内阁会议决定的“事变处理大纲”里面关于“华北处理方针”中,明确提出“经济上以建立日满华不可分离的关系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本侵略者依靠它的军事力量的进攻和对占领区的军事控制,在经济上或者进行野蛮的直接劫夺,或者进行掠夺性的强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