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北魏法制在中国封建法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鲜卑习惯法是早期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的缩影,也是北魏法制建设的特殊起点.北魏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以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为指导,用批判的眼光借鉴吸收汉族封建法制经验,有条件地保留、引述鲜卑的民族习惯法,创造性地融会成北魏法律制度.因此,北魏法制始终表现出封建法和民族习惯法的二元特色,它既是民族的,又是时代的;既是继承的,又是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魏书·邢峦传>的解读,探讨了邢峦前期襄助孝文帝推进汉化,后期奉宣武帝命奔驰疆场的一生,指出北魏政权在封建化改革中,注重政治和习俗的变革,未对军事制度进行变革,基本保存了部落兵制.这种军事制度滞后于行政制度改革的状态,既让北魏军队中的汉族将帅难以施展,又为日后北魏政局的动荡留下隐患.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大力宣扬"以孝治天下",提倡孝道,孝文化渗透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可避免地对封建法律制度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存留养亲制度即是古代孝与法律冲突与融合的产物,它是为了解决被判死刑、流刑或徒刑犯人的祖父母、父母因老疾无人侍养问题而设置的。这一制度自北魏创制,经唐宋时期的发展,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古代一项卓有成效且极具特色的一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北魏前期的选官制度是与奴隶制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的奴隶主贵族官职世袭制。其中,内侍官选任制、大师小师制、荫任制和领民酋长世袭制,就是这一制度的四种主要表现形式。通过上述制度的实行,不仅确保了拓跋奴隶主贵族的世袭政治特权,从官僚体制上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而且也维护了北魏前期在边境及塞外地区推行的种族奴隶制度,对巩固北魏奴隶制政权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16世纪末-18世纪中叶欧洲的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哲学,为近代欧洲法律制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以资产阶级的抽象人性论哲学反对封建神学,为近代欧洲资产阶级法律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哲学论证.法律制度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性质和变革都由经济基础决定.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随着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国家政权的确立,资产阶级也建立起自己的法律制度.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私有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统治为内容的封建法制被全面否定,资产阶级赋予其法律…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法律制度与清朝封建地主阶级的法律相比,是根本不同的。它颁布了具有根本法性质的《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建立没有剥削的公有社会,创设了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圣库”制度和大体平均分配的供给制度,试行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的制度,颁布了比较健全的刑事法律制度,建立起一套具有民主精神的诉讼制度。这些法律制度,对于捍卫太平天国革命政权,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农民及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外来侵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封建化进程中一位承前启后的较有作为的年轻皇帝 ,其执政年间 ,在以往道武、太武诸朝的基础上 ,励精图治 ,整顿内政 ,增强国力 ,四出征讨 ,致力统一 ,保卫了北魏封建化的既有成果 ,并推进了北魏的封建化进程 ,为孝文帝改革和北魏封建化进程的最终完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魏的俸禄制是随着鲜卑拓跋部对中原地区的征服与封建制的逐步实现而不断完善的。北魏前期官员的俸禄主要来源于政府的班赐,而随着拓跋魏不断地与中原文化接触,汉化逐渐深入,北魏也不得不实行中原的俸禄制度。查阅有关史料,可以看出自太和八年(484)之前北魏已经尝试实行俸禄制度了。  相似文献   

9.
引言关于北魏的食邑制度,史书所载资料极为零散,以往研究北魏史者,多未涉及,系统的阐述几乎没有。然而,这一制度对拓跋魏社会的发展,确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很有研究的必要。本文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限资料,对此问题试作初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北魏的封建化问题,提出一点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存留养亲”制度自北魏时期开始出现在封建法典之中,至清末修律时方得废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该制度中所蕴含的“孝”的观念及人文主义精神对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伦常起到重要作用。时至今日,“存留养亲”作为封建社会的一项制度已不能为我国刑法所适用,但该制度中蕴含的传统法律文化精神对我国“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特殊时期出现的部分矛盾的缓解,对人伦道德的价值追溯均不无裨益。这也为我国刑法合理的借鉴或吸收“存留养亲”制度提供了基础。当然,刑法对“存留养亲”制度的吸收与借鉴也要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现实情况,对可适用“存留养亲”的死刑犯人也要制定相对完备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李亚农先生在所著“周族的氏族制与拓跋族的前封建制”一书中,对北魏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李先生认为北魏社会不是封建制社会,而是前封建制社会。理由是:“北魏的土地制度,又不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氏族制社会的土地公有制。”至于“封建的士地占有,在北魏还是有的,不过,没有在经济生活中占主要成分。”李先生又认为:“由奴隶制社会而封建制社会——中国的阶级社会,发展到北魏的时代,已经有了两千年左右的历史。由于落后民族的入侵,中国北部的经济生活竟倒退了两千年。”为什么会倒退呢?因为“均田制的生产力比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力还要差。均田制降低了当时的生产力。北魏普遍地以预备休耕的倍田授给农民,就是土地生产力大大地降低了的铁证。”以上就是李先生在分析研究北魏社会经济之后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我认为李先生对于北魏社会经济性质的诊断,是值得商榷的。以下我将根据历史的事实阐述我个人对于北魏社会经济性质的一点粗浅的意见,请李先生和同志们多多指正。  相似文献   

12.
论魏晋南北朝法律思想的沿革及其特点乔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581年)以后,由秦汉以来所确立起来的封建专制主义法律制度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从而为隋唐以后建立完备的封建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法律思想与法学理论也呈...  相似文献   

13.
北魏在和南方政权争夺中间地带的过程中,积极与处于中间地带的蛮族首领桓诞、田益宗合作,以利南进。双方合作的历程表明蛮族依附于北魏主要是为了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北魏对蛮族的政策则取决于争夺中间地带的军事、政治需要。随着封建化与中间地带争夺的加深,北魏对蛮族的政策遂与南朝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4.
论古代监察制度的廉政功用龙大轩一监察制度是封建国家治吏、廉政的重要手段。整顿吏治、肃贪倡廉是古代为政的基本思想之一。在封建国家里,最高统治者──皇帝往往带头不守成法,以言代法,其下各级官吏也常常不顾法律约束,缺少“法治”观念成为封建政治的通病。但是,...  相似文献   

15.
均田制述论     
均田制始创于北魏时期,历北齐、北周,隋朝和唐朝前期,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土地制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这种制度本身因有的矛盾以及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等原因,均田制在推行了将近三个世纪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北魏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的过程而不断进行的,同时也带有北魏以少数民族为核心的封建政权的特色。体现为佛教本身的教义、教仪、教艺和教团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民族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北魏前期和后期对汉族士人的政策有很大差别.北魏前期,"位尽王公"者乃拓跋鲜卑贵族.拓跋鲜卑对北方世族不得不用,却又心存疑忌,乃至于有意识的打击.民族矛盾是解读北魏前期政治史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8.
免官是北魏官吏处罚制度的重要形式之一。处罚对象广泛、处罚原因和处罚形式多样、处罚制度较为完善是北魏免官制度的特点。在强化君权、整饬吏治方面,北魏免官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北方的政权——北魏,其开国帝王太祖拓跋蛙实行了一种很残忍的皇位继承制度——子立母死制度,这种制度是北魏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对北魏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北魏拓跋鲜卑向往汉族文化,然而又惧怕全面汉化;崇尚儒家积极进取的精神,又猜忌与压制汉族文人。在这样的文化政策指引下,北魏前期的文人隐藏起自己高超的汉族文化与文学,向低级的拓跋鲜卑文化与文学靠拢,导致北魏前期文坛的萧条。拓跋鲜卑民族文学的原始朴拙、简单质朴、流利顺畅、口语化的特点,正是北魏前期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