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从学术批评网上读完郑永流教授的大作《学术自由及其敌人——审批学术、等级学术》,心里充满了对郑教授的敬仰。但是,我想写的这篇小文却不是向郑教授表达我的敬仰,而是想补充一下郑教授的纰漏之处。的确,审批学术、等级学术是当今中国学术的大敌,但是我觉得这些还构不成当今中  相似文献   

2.
目前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评价机制的争议在不断争鸣中完善.有利于学术的健康发展与繁荣.我对这个问题跟踪了一段时间.我个人经历了从政治学术到量化学术,再到自由学术这三个基本阶段.在自上而下推行的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高峰期我已经退休.现在是做自己想做的研究,不受量化的干扰,也没有跟经济利益直接挂钩,这是比较庆幸的.少了不少烦心事.在我看来.目前官方的学术评价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  相似文献   

3.
世界范围内,大学文化传统正受到学术资本主义和大学行政化的侵蚀。中国大学要实现有效治理,发挥大学教授的主体作用,需要的是"教授治校"而不是"教授治学"。"教授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是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这已作为一种价值观得到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多的认可。在我国现代大学治理中,真正实行学术本位的管理,必须做好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平衡工作,强化学术力量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龚书铎教授,应广东省历史学会的邀请,在中山大学历史系作了一次学术报告,就学术自由、学术平等诸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龚书铎教授说,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前提,应当全面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学术自由,允许人们对学术问题进行自由探讨。而自由与平等是一对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5.
自由的有限性决定自由必须受到制衡,自由的脆弱性昭示必须以自由制衡自由.以暴力制衡自由必然使社会陷入暴力之中,以专制制衡自由必然使社会陷入专制之中.只有以自由制衡自由,社会才能在稳定中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莱菌报>时期,马克思以普鲁士国家法的逻辑为对象,在批判书报检查制度、林木盗窃法等现实的法令中,阐发他的以自由制衡自由的法哲学思想,他认为自由是法之魂,等级是自由的敌人.他以自由制衡自由的思想彰显了自由之真蕴.  相似文献   

6.
我们这一代人历尽坎坷、饱经忧患,浪费的时间颇多。我们是在战乱时代读的中学、大学,没有受到系统、完满的学术训练。就我个人而言,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学业,读到大学三年级时就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了。解放以后,本来以为可以平平静静地安心治学,但是一个政治运动接着一个政治运动,再加上十年动乱等等,浪费的时间太多。“文革”之后,我又满怀热诚地想好好做一点学术研究,可是突然,也许是一种历史误会,让我当大学校长。所以,想起来很惭愧。活得一把年纪,从事历史教学、研究这么多年,但是真正有效地投入学术工作的时间并非太长,所以我很羡慕在座…  相似文献   

7.
也谈学术规范、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俞吾金 《学术界》2002,(3):152-155
重视学术规范的建设乃是当代中国学人确立自觉的反省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但认为只要真正地发扬学术民主 ,就能克服学术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 ,这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错误的 ,学术民主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局限性并没有得到深入的反思和检讨 ;同时也忽略了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重大差别以及它们与学术规范之间的关系。只有真正把握学术规范、学术民主和学术自由这三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并用以指导我们的学术活动 ,我国的学术活动才会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宪法课题的学术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是一个重要的宪法问题,但是也是很长时间受到中国法学界尤其是宪法学界忽视的一个课题。今天,制约中国高等教育和学术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因素正是在学术自由的相关制度建设上的缺乏努力,当然,也跟某些外部环境的抑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孔飞力(前译孔飞立)博士,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研究中国清代历史的著名学者;著有《中华帝国末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军国主义化和社会结构,一七九六——一八六四年》等.本文是根据孔飞力博士应邀在广东省史学会、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和暨南大学历史系联合举办的学术报告会上所作的讲演的记录稿整理而成.  相似文献   

10.
庞晓光 《学术界》2012,(3):92-99,279,282
《学术界》2012年第1期“学术批评”栏目刊登了李涛博士、邬志辉教授的文章《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风规范议题三论——问学于李醒民教授》.虽然文中诸多钩章棘句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但是耐下心来阅读几遍之后还是能够领会作者要传达的主旨.作者提出与李醒民教授截然相反的命题:“学术不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务须‘无中心’和‘祛导向’”.我以为,作者并没有理解李醒民教授倡言的“学术断然拒绝平庸”、“学界要以学术为中心和导向”的深意.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思想混乱,本文拟就这两个话题以及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期望澄清思想,正本清源,与两位作者以及广大读者在思想的砥砺中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谢勇 《河北学刊》2006,26(3):239-240
刘士林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界令人瞩目的青年学者,著述颇丰。我一直认为,中国的美学学者要想真正取得成绩,必须做到三点:一是积极地吸收外来的精神营养;二是系统地对本学科发展历史进行康德意义上的批判;三是坚持思想成果的原创。刘士林的《中国诗性文化》、《先验批判——20世纪中国学术批判导论》、《澄明美学——非主流之观察》、《苦难美学》等著作均体现了这三者的并举。但是,当他的近著《20世纪中国学人诗研究》出版问世后,给我的第一感觉却是惊异。因为在我原来的印象中, 学人诗并不属于美学家们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生命自我超越是中西哲学的一大主题。西方近代哲学对主体性和超越性的建构使人类自我超越的归宿漂离宗教,尼采超人哲学力图使人类价值理想从天国的彼岸回到人间,克服了近代哲学生命终极关怀的超绝性和神秘性,从而与中国儒家哲学通过伦理方式沟通人的理想境界与现实世界层面来实现道德的真我有异曲同工之处。但是,尼采和儒家哲学的先验唯心主义立场和专制等级主义情结,使其生命超越论陷入空洞并不失反动之嫌。马克思所阐明的在“自由联合体”中的“自由而全面的人”真正地实现了生命的超越,达到了真正的善、生命的终极价值,从而形成了对“超人”价值论和“圣人”境界论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学术自由是指以高校为代表的学术机构中的教师和学者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主从事学术研究而不受外部强制的权利,由主体、对象、内容三要素构成.学术自由不仅为很多国家宪法所确认和保护,也正在成为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中国当前语境中,应注意认识和把握学术自由的主要问题:学术自由并不只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自由,它不是绝对的自由,不受政府的不当干预.应防止学术机构对个体学术自由的损害,以司法途径维护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实践、思想、贡献三方面论述教育家冯友兰.认为冯友兰始终在传播和维护"五四"以来由蔡元培所倡导的"学术至上"、"为学术而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传统.认为除培养一代又一代哲学与哲学史专家学者以外,冯友兰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倡导并促成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清华学派.认为清华学派的特征是中西贯通,古今融汇,兼取京派与海派之长,做到宏观与微观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释古"与创新,既合理解释传统文化,又努力创造新的文化.认为清华文科的这一共同的学术风格是在文学院时期才真正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刘开云 《江汉论坛》2007,(10):92-95
130年前(1877年12月3日),王国维降生于浙江海宁.80年前的端午节前夕(1927年农历5月初3),身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的王国维先生纵身投入颐和园昆明湖,追随屈原而去,一颗璀璨耀眼的学术巨星就这样陨落了.两年后(1929年),学术巨擘陈寅恪先生撰写祭奠碑文,盛赞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言而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乃是那个时代王国维、陈寅恪、蔡元培、胡适、鲁迅等先生所崇尚和践履的学术精神,亦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声.  相似文献   

16.
简单谈谈个人关于学术史研究的不成熟的想法。主要谈三点。第一,要正确处理学术史研究和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的关系。我想二者应该是一般与具体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我非常赞同陈平原教授的观点,即学术史研究应以问题的研究为中心。因为学术史研究是研究的研究,好比哲学相对于具体科学,应该是高屋建瓴的。所以,不能把学术史研究与具体学科学术史研究等同起来,应当突出和加强学术史上重大问题和范畴的研究。但是,我想强调的是,在突出问题和范畴研究的基础上,学术史研究还必须关注各个具体学科的个性特征,要总结出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17.
我的老师、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仙逝多日,许多朋友对我说:你与他那样熟,写点回忆文章吧。但是,提起笔来,千头万绪,涌上心头,不知该回忆些什么。我从1947年认识他,至今已有58个年头。费孝通作为一代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反对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和内战,要求和平,要求民主,要求学术自由,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希望中国能走上富裕强国之路。他的一生丰富多彩,历经各种磨难,自始至终,一直是共产党的好朋友。这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分子走过的人生,其中有许多生活琐事同样值得我们深思。一、清华园胜因院的长谈1947年秋,我考入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师…  相似文献   

18.
○陈教授,首先祝贺你120万字的《日本汉文学史》即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社作为十二五重点规划图书出版。其实日本汉文学史研究只是你学术领域的一部分。我知道你还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包括鲁迅研究、郑振铎研究等,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我先想请你谈谈走上学术之路的历程。●谢谢你的邀请。我不是什么有大成就的学  相似文献   

19.
八十年代:特点与局限谢泳(山西省作协《黄河》副主编。以下简称谢):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学术格局开始发生变化,10年以后大体上形成今天的格局。我想是不是可以用两句话做一个简单的概括:一是民间产生思想,二是大学维护学术。赵诚(山西省委党校教授。以下简称赵):提出这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 ,回眸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历程 ,每每对灿若星河的现代中国学术史心向往之。而对老北大老清华的学术传统 ,尤有一种朝圣般的景仰之情。近日从网上读到张五常教授的《衡量学术的困难》和王则柯教授的《人才优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创立》 ,联想到当前中国大学学术体制的僵化和异化 ,不禁令人感慨系之。张五常教授对香港大学通行的学术评审体制颇不以为然 ,在他看来 ,这种以论文数量、学刊等级、论文引用次数为标准的学术评审体制 ,不仅无聊 ,而且具有反效果。世界著名的经济系 ,鲜有采行这种学术标准的。张氏心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