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意识的张扬和升华,一经和读者的情感、心灵交流、碰撞,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能量。艺术欣赏既是作品描绘的艺术世界在读者心灵中的展现,作品的思想情感在读者灵魂中的灌注,又是读者的生命情结、审美经验对艺术生命的体认、升华。要之,艺术欣赏是艺术生命的展开。 一、艺术欣赏是读者审美经验的激活与系统化 艺术欣赏是读者心灵与艺术生命回流与呼应的双向运动。欣赏的发生就是读者的审美情感被作品对象所触发、激活,而引发出一系列奇妙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过程。艺术欣赏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感受,要真正达到对美的领悟,都必须首先依赖艺术作品激活欣  相似文献   

3.
韩愈论二题     
韩愈是八九世纪之交中州的一位大散文家、大诗人、思想家和教育家(今河南孟县人)。由于他身上存在着政治和学术的两重性,以致千余年来,对其评价就成为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里只就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议论。 一、关于求仕为官问题 对于韩愈的汲汲求仕盻贵一事,自他以后,不断有着责备。最具有代表性者,较早有清初大思想家大史学家王夫之。他对韩愈的名利思想一再讥评,他说:“韩愈以送穷为悲叹,小人喻利之心,不足以喻义,而恶能立义?”(《读通鉴论》卷16)又说:“韩愈氏自诩以知尧、舜、孔、孟之传者,而戚戚送穷,淫词不忌,则人心士气概可知矣。”(同上卷26)。较近者有生芸生,他有一篇《韩愈和柳宗元》(见1963年2月号《新建设》)其中有一个标题为《韩愈的品德》,在这下面,他罗列了有关韩愈品德作风的十二点,如“厚颜乞怜不择言”、“趋炎附势捧太监”、“身在道外,意在禄中”、“三贬三变,继续上爬”等,集中对韩愈的求仕为官作了不遗余力的抨击。那末,对于韩愈的求仕为官究应如何看呢? 我们也认为,韩确是一个具有浓厚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乐府诗的绝唱--唐代乐府诗成就探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盛唐乐府名家辈出 ,佳作繁多 ,其中李白、杜甫最为杰出。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则在通俗化方面成就突出。中唐以后 ,乐府诗创作渐呈衰势。唐代乐府是汉魏乐府后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题讽谕乐府诗在中唐兴起的原因作了较为系统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最大热点问题,各方面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十分丰富。素质教育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素质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两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这两方面的对素质教育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黄山二题     
题目中“莲花”指的是黄山风景区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因环绕四周的玉屏、莲蕊、鳌鱼诸峰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所以峰高不显。而在其东面的天都峰,虽然海拔只有1810米,但四面临空,挺拔巍然,“健骨竦桀,卓立天表”,容易造成视觉差。因而,游人往往以为天都最高。  相似文献   

8.
选题二题     
汉语小论文写作的选题教学中,同学们提出了"怎样形成课题串?""怎样组构论文组?""已做过的课题还能不能再选做?"对这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本文结合本科生汉语论文写作的实例予以简要解答。  相似文献   

9.
杂感二题     
一、论文命题秘诀——兼论怎样提高投稿的命中率 (一) 人看衣冠.物看包装。先看题目,后读文章。故投稿之要,首在命题。内容不论新旧,所论不管高低,一概名之“新探”、“新证”、“新论”“新析”、“新考”……,以期在稿子成堆的编辑案头,盎然“新”意夺目。此类命题,命中率一般大大高于命题不“新”者。此谓“新”声夺人法。  相似文献   

10.
玄言诗二题     
本文认为不应把一般地表现清雅隐逸情思的诗都看作玄言诗,只有谈玄畅理成为诗的主题,才称得上玄言诗、玄言诗阶段的起点既不在永嘉年间,也不在郭璞,而是庾阐。玄言诗的形成,与尚玄之风自身的发展、文学自身的发展、士人心态的变化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盛唐著名诗人王维,多才多艺,具范兼熔,在独特的生活道路制约下,形成了独特的思想面貌和艺术个性.他在山水田园诗方面取得的卓越成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创作的声誉,尤其是其乐府诗创作,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图将王维的乐府诗放在中国乐府诗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加以探讨,沿波探源,并结合他的文学创作道路,给予恰当的评价.唐朝建国后,社会生产环境的变化,触发了文学的生机.文学园地特别是诗坛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诗歌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乐府诗也处在这个发展变化之中.王维青少年时期投入很大精力进行乐府诗的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维青年时期的气魄和  相似文献   

12.
高启的乐府诗经常被笼统地视为唐以后毫无生气的拟古乐府诗中的一例。这种看法过于强调高启乐府诗中摹拟的成份,忽视了高启的创造才能。经过细致的分析和对比,本文认为,高启对乐府文学传统具有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其乐府诗在严格遵循传统的诸多要素的同时,表现出良好的修辞技巧,并善于翻奇出新。通过在横、纵两个维度分别与杨维桢和王世贞作比较,我们可以相对准确地认定高启在唐以后乐府文学史上的地位,并可以此为起点,讨论高启在明代诗史上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巨生态系统。在这棵进化系统树上盘缠着数不尽的枝藤。人们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其中虽也有美学分类,但迄今为止只是作了形态和形式的分类,把文化分成文学艺术审美形态和其它非审美形态文化两类。这是一种基于西方逻辑与艺术对立的传统分类,属于现象和表面的分类。实际生活中即使从形态和现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研究二题陈鸿祥关于《宋安化王祠碑》《宋安化王祠碑》,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之子百家撰,编入其自选的《学箕初稿》卷二,附于黄宗羲《南雷集》刊行。据撰者自注,该卷文字起自清康熙丁巳(1665年),则碑文之作,当去此不远,或即在当年。这篇碑文,是为重...  相似文献   

15.
庄子寓言二题傅军龙一庄子的寓言与其他诸子的寓言相比,产生的时代早,而且繁富精萃的程度是其它诸子所不能比拟的。与庄子同时的孟子也是一个运用寓言的大家,他的寓言虽亦写得精萃,但其数量、表现手法的多样化及艺术成就还不如庄子寓言。那么,为什么先秦寓言至庄子而...  相似文献   

16.
开创性的工作,是极为难能可贵的。在《新文学大系·诗集》里,曾选进玄庐的一首长诗《十五娘》,这首诗很值得我们注意,因为正如编选者的朱自清所说:“《十五娘》是新文学中第一首叙事诗。”玄庐原名沈定一,浙江萧山人,在五四后的初期白话诗坛上,是一个很活跃的人  相似文献   

17.
(一)“力之美”——现代中国人的审美理想 阳刚(崇高)和阴柔(优美)是中国美学史上源远流长、交相辉映的两种美学传统。鲁迅民族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从美学的角度看,主要是追求崇高、阳刚之美。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中国人主导的审美理想和情趣,也是民族美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从正面看,鲁迅小说忧愤、深广、严峻、悲怆。早期的《狂人日记》、《药》,稍晚的《祝福》、《伤逝》、《离婚》,直到后期的《故事新编》,都贯穿着这样的基调。他的杂文更是进发着强韧、激越、锋利的火花,“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深刻地体现着觉醒了的无产者“力之美”的崇高理想和战斗风格。从反面看,鲁迅一生都在毫不容情地否定着、批判着、鞭挞着奴颜和媚骨。从愚弱国民的痼疾,到剥削阶级营垒中“媚态的猫”、向主子摇尾乞怜的“叭儿狗”,都成了他痛心疾首的讨伐对象。  相似文献   

18.
从思想渊源和内容两个角度看,王夫之哲学都以辩证的"合"为基本特征。王夫之诗学与其哲学(如辩证法思想和有机整体观等)是一脉相承的,但不是其哲学体系的一部分。王夫之在哲学上有自觉的儒家立场,而在诗学上,其思想观念则明显具有儒、道、释互补融合的特征。王夫之不像严羽、王国维等人那样标举一家之说,但其诗学思想在丰富性、综合性、深广度和多元化等方面更有优长。  相似文献   

19.
一、略谈校长应具有的素质办好学校,一靠校长,二靠教师。作为校长来说,能不能把学校办好,本人具有的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校长素质包括生理特点、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知识等。各类学校校长应具有一些什么素质,这是中外学者长期研究的课题。我以为校长的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评李密二题     
李密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近两年多来史学界的讨论已经使他的面貌更清晰了,许多同志发表了很有益的意见。但是,接近一致的意见则相差甚远。我认为,有两个关键问题是必须弄清的,即:李密杀翟让究竟是属于什么性质的斗争?李密是否有过投降行为?这两个问题如果研究得比较彻底,而史料和观点又能实事求是,那么李密的评价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李密、翟让之争不是两个阶级集团的斗争 李密杀翟让,这是历史事实,谁也没有否认过。问题在于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能否象某些同志所说那样,把李密杀翟让夸大为地主阶级“复辟”集团(指李密一派)向农民阶级“革命集团”(指翟让一派)的阴谋篡权斗争呢?显然是不合适的。 首先,根本不能把李密和翟让两派硬行划分为代表着农民和地主这两个不同阶级的集团。 我们先从两派的重要成员的出身进行分析:从史料看,李密派的瓦岗领导成员大致有房彦藻、祖君彦、贾闰甫、柴孝和,郑颋、王伯当等人。诚然,这些人中有原隋政权的中下层官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