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的价值”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的命题一样,曾在思想理论界引起激烈的争论。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任何关于‘人是目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抽象讨论,无论讨论者怎样真诚,动机怎样善良,都不能使我们在实现这些目的、价值、尊严方面前进一步。”可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正确地认识“人的价值”问题,是划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界限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价值”观念的产生,是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产物。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的价值”成为资产阶级思想家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他们提倡“个性解放”,强调“人的价值”。这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于批判神学,摆脱封建宗法统治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桎梏,确实起过进步作用。但是,资产阶级所说的人和人性都是抽象的人、抽象的人性,因此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人的价值”,是一个完全脱离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脱离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空洞抽象。这种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人的价值”理论,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是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是一种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尊重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人道主义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它的发展经历了种种形态。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发展的一个高峰,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影响。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3.
人道主义思想是与资产阶级的历史发展相终始的。在资产阶级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人道主义思想一方面见出历史的持续性,另一方面也随阶级力量对比和政治斗争需要的改变而获得不同的具体内容,起不同的作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们把所要涉及的时期分为三个阶段:(1)资产阶级新兴阶段,即文艺复兴阶段,约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这是自然科学兴起的时期,是造形艺术在意大利达到高峰,戏剧文学在英国达到高峰的时期;(2)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哲学应该研究人。人的哲学,即把人当作哲学问题来研究,在我国还刚刚开始。人道主义和异化,是两个在人的哲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概念。人道主义有没有历史继承性?有没有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人怎样克服异化?人道与异化有没有内在联系、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在联系?这些都是人的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考察文艺复兴人道主义这一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人道主义的典型形态,也是一个途径。本文认为,文艺复兴人道主义的本质特征中,内涵着一个理论性的问题,可称为:人道与异化的对立。研究这一“对立”,对我们探讨上述问题是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5.
列宁反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社会主义条件下伦理道德范围内的人道主义原则。探讨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深入发掘列宁丰富广博的哲学思想,而且也有助于正确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关系,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能抽象的谈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形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把它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观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宗教神学相抗衡。它在反封建斗争中曾经起过进步的历史作用,但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矛盾的激化,随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它就成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反动思想武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态,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它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马克思在致弗·阿·左尔格的信中清楚地作了回答。他指出,德国一些人“想使社会主义有一个‘更高的、理想的’转变,就是说,想用关于正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女神的现代神话来代替它的唯物主义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选  相似文献   

6.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产生于十四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对这个时代,德国人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意大利人称之为五百年代,即十六世纪。但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些名称没有一个能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这些名称没有揭示出这个时期的社会历史内容,也不足以表明这个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本特点。十四世纪下半叶到十六世纪末,是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腐朽的封建制度不断崩溃,新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他们把意志自  相似文献   

8.
曾经被资产阶级用以欺骗人民的民主问题,现在又被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用来蛊惑人心。因而,有必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一些根本问题。 从历史上看,世界上存在着两种较完备的民主制度,即资产阶级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也即资本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主。这两种民主制都是有明显阶级性的。资产阶级民主作为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6,(9):46-50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肇始于资本主义之前,成熟于资本主义之后。前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则为人道主义的初级形态。初级人道主义的突出表现就是早期西方的人道主义。这种形态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性向善及社会风气的净化作为自己的出场路径。西方早期人道主义思想无疑应作为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0.
<正> 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费尔巴哈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的典型的成熟形态。但是,自本世纪二十年代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上许多哲学流派利用马克思早期思想曾受费尔巴哈人道主义影响的历史情况,宣扬马克思主义包括人道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是人道主义等等。近几年来,这种现象在我们国内也有所反映。因此,重新评论费尔巴哈人道主义,对于我们加深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认识,防止和清除精神污染,划清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界限,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不久以前,从一本哲学译文上看到这样一种见解,即认为我们的时代是各种人道主义互相倾轧的时代。依照这种见解,马克思主义只能被认作是人道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诚然是其中最“彻底”的一种表现形式。联系到我国哲学界近几年盛行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包括人道主义的原则于自身之中”的命题,或者简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命题,觉得很有认真研究一番的价值。一我想从人们对信仰的追求谈起。历史走着曲折的道路。善于在历史的运动中思考的人们的认识也是这样。人们对于某种理论的追求,对于某种信仰的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着不同的表现。十五、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为了打破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枷锁的禁锢,有人发现了以颂扬个性  相似文献   

12.
5月4日,本刊编辑部和《湖北日报》理论文艺部联合邀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师范学院、湖北财经学院等单位的部分理论工作者,就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问题交流了看法。下面是座谈会上的几种主要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有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理由是:(一)存在一个一般意义上的人道主义。中国古代和古希腊都有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发展成为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它的主要内容,是承认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争取人的幸福、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关于  相似文献   

13.
<正> 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和社会思潮,产生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封建主和教会的统治成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严重障碍.当时的意大利,已经在封建社会内部首先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新兴的资产阶级前身——市民阶层的思想代表,开展了一个人文主义运动,针对着教会的“神为中心论”,提出相对立的“人为中心论”,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宗教桎梏”,提倡“个性自由”.这种思潮,后来逐渐扩展到欧洲各国,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取代封建生产方式这一历史性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本主义相对立的社会思潮。它的基本思想是:承认人的自然本性,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格独立,提倡人的平等,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的权利。人文主义一直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的思想武器,后来,随着资产阶级地位的上升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人文主义成为一种普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西方人引以自豪的人文主义传统。中国与西方有着迎然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因而没有出现过西方近代意义上的人文主义思潮。但是,中国古代是一个早熟的社会,中国早期文化博大精深,在先…  相似文献   

15.
<正> 多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孔子的仁学是人道主义,甚或称孔子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求教正。我们知道,人道主义通常是指兴起于西方文艺复兴时代的一种提倡个性、尊重人权、肯定人的价值和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思潮。作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人道主义在历史上特别在十四——十六世纪曾起过巨大的革命作用;直至今天,随着历史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16.
14—17世纪,是欧洲封建关系逐步崩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成长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西欧各国先后发生了市民资产阶级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表达其愿望的文化思想运动,出现了复兴古代文化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之为“文艺复兴时期”。新  相似文献   

17.
人道主义这个概念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它主要讲“人的发现”、“人的觉醒”、“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同情、友情、自我牺牲等等,总而言之是以人为中心、把人放在优先地位的思想和精神。历史上曾经起过进步作用,今天仍是文学艺术的重大课题。它滥觞于文艺复兴,但人道精神在古代文化史上却早已存在。从广义上说,人道主义并不专指文艺复兴精神,而是通指古往今来把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作为出发点和目的的一切理论、学派、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本文拟就杜牧的人道精神来做一些试探: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四人帮”利用他们控制的舆论阵地,在文化领域中推行法西斯式的专制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打着“大破封资修的旧文化”的幌子,全盘否定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四人帮”在上海的御用写作班子所炮制的《鼓吹资产阶级文艺、就是复辟资本主义》(以下简称《鼓吹》)一文,给文艺复兴扣上了“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体系”等大帽子,把评介和继承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诬蔑为“瓦解和破坏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制度”。他们这种全盘否定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进而全面否定全部古典文化遗产的态度与马克思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必须给予彻底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它在唯物史观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它提出了人类解放的伟大目标和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原则,它提出了优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唯物史观关于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可以做如下的概括:个人的活动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基石,人本身是社会的最高价值,每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既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的决议或宣言,以及瞿秋白、陈独秀、李大钊、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这一时期的论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产阶级认识的渐进过程和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认为中外资产阶级没有区别,到逐渐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初步发展及其特点,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内部结构、在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对革命的基本态度,国民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等等问题上都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