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春红 《理论界》2006,1(8):18-20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理想人格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形象必须突出地体现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是独立人格、和谐人格和创新人格。  相似文献   

2.
邵宪梅  韩柱 《兰州学刊》2008,1(3):165-166,197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对理想人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人格应具有开放的人格品质、创新进取的人格意识、独立自主的人格素养、和谐的人格取向。和谐社会与理想人格二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理想人格的塑造需要内敛力与外控力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王凌皓吴希刘静茹孔子理想人格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君子人格,其义理根据是仁与礼;本文从天人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物我关系等几个方面探析君子人格的基本特征。孔子所强调的理想人格已深藏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有着恒久的生命力。和谐社会人格构建不能逾越孔子的理想人格理论,这里包藏着有待深入的深刻人文精神和丰厚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形象突出地体现着该时代人们的文化理想、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今天,我们应该拥有的是道德与智慧、情感与理智、利与欲相统一的理想人格模式。当代中国人要达到这种理想人格的标准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非可望不可及,只要我们自觉自愿地朝着理想人格方面不懈地努力,不远的将来每个人都会拥有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5.
儒家理想人格略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家哲学本身是人学,对天人关系的论述,对人性问题的揭示,对道德伦理的设定,其最终落脚点皆旨在解决理想人格的构建问题。儒家将理想人格区分为圣人、贤人、君子以及仁人、大丈夫、成人等不同的层次序列,并赋予每一种人格以不同的内涵。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关于理想人格的设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儒家理想人格实际上也是一种道德人格,道家理想人格则表现出了明显的非道德倾向;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人伦人格,道家理想人格表现为一种非人伦人格;儒道理想人格皆具有自由的属性,但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道德世界的自由人格,道家理想人格是一种自然世界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诠释人格,进而理想人格的基础上,构勒了从自然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再到产品经济时代的理想人格是从依赖型人格到独立型人格、再到自由型人格的历史线索,进一步深入阐述了独立型人格的第三种历史形式即自立人格是中国当代社会的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7.
总体性意味着主体与客体、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等二元对立的范畴最终克服走向统一。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状态 ,体现出不断对给定性的否定 ,人的有限性的超越。总体性和理想人格二者互相包含 ,都是人向往、期待、憧憬和追求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问题,并且指出了建设这个体系的指导思想和这个体系的一些重要内容。我们认为,第一,把握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作为这个体系前提基础的根本价值导向是什么;第二,人格平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导向和理论旗帜,是理一分殊,月映万川的普照之光。当然,我们还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解读人格平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丽梅 《学术界》2003,(2):234-237
玄学人格精神是玄学理论的人格化和现实化 ,在玄学理论构建的动态过程中 ,玄学的人格精神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前期玄学表现出对于名教进行极力诋毁的庄子精神是玄学理论对儒家一尊的矫枉过正 ,对社会的影响虽大却很快就被历史淘汰 ;后期玄学以郭象《庄子注》为分界 ,通过郭象《庄子注》对庄子原意的改造 ,魏晋时代的人格精神建立起来 ,这是真正的玄学精神。玄学人格精神的内涵是不忘现实而又追求飘逸高远的儒道兼综。  相似文献   

10.
论《春香传》中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香传》中提出了理想人格的标准、塑造理想人格的方法以及理想人格的爱情观等内容 ,不仅在研究朝鲜民族伦理思想领域有着借鉴价值 ,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伦理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儒家优秀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代表,学说思想广博深邃,蕴含巨大的精神价值,儒家推崇“仁、义、礼、智、信”的理想人格修养目标,追求人格境界的不断完善,这对当今大学生个体人格的塑造与优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健全人格教育体系,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自警自省潜能,强化笃实躬行,有助于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提倡的理想人格是共产主义新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共产主义新人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人格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时代和传统的结合,二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结合,三是强调自觉、忽视自愿,四是强调他人,忽视自我;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人格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道德教育和实践磨练相结合,其二是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贺曦 《天府新论》2011,(3):26-30
冯友兰和冯契在各自的哲学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冯友兰论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人格"学说,而冯契则阐发了"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在比较的意义上,虽然两人的哲学立场、方法与进路迥然不同,但面对中国20世纪共同的时代主题,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期许——"转识成智";两人的理想人格学说在"去圣化"与追求高明境界方面有"殊途同归"的契合;对当代理想人格理论构建有可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而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影响至深。它构建出由“君子”到“圣人”的丰富立体的理想人格模式,并从多方面探讨成人之道的思想,对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先秦儒道理想人格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儒家、道家理想人格的定位、修养方法、人生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便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理想人格模式论中的人格美理论的基点是,无论人的本性如何,只要通过不断地积极修为,就能够成为道德高尚的圣贤之人。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均建构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对我们今天塑造美的人格具有可资借鉴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和谐社会需要具有和谐人格的人去创建,和谐社会又给和谐人格的塑造提供条件和环境,和谐社会与和谐人格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改造的关系。和谐人格是一种理想人格,它内含着智慧、道德和意志的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而要塑造和谐人格,必须促使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必须完善社会运行体制,必须强化教育引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瑞泉 《学术界》2024,(1):5-21
在“道德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的《新民说》表达了“新民之道”的多项意谓。该书以明确的历史意识和高度的方法论自觉为前提,以建设“公德”为契机,以“利群”为道德之总纲来平衡公德与私德,目标是造就与现代民族国家相应的“新民”。解读《新民说》,不宜纠缠于表述之欠周延甚或前后扞格,而可悬置系统哲学的框架,以观念史的方式钩玄提要。“新民”的历史形态是由“臣民”变为“国民”或“人民”,在道德界则应超出“私德”扩展“公德”。真正把握其“公德”观念,需要对“德”有逸出一般行为规范的界定,明确其包含“品性”“德行”和“行动”及其“力量”之复合意义;在此基础上会看清梁启超所谓“公德”实际上包含了一个观念群,它们由五对相反相成的观念绾合而成,涉及到形上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诸学科,对它们作辩证综合方才能描绘出梁启超心目中的新型理想人格,汲取其对于我们今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想人格对于中国人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以儒学为主,儒释道对此都有所贡献。人格有理想与常规之分,常规人格即中国人的特定的思维方式,理想人格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有横向与纵向之别,横向人格是特定时期的不同人格,在先秦时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纵向人格即是变迁的人格形式,可以说是由帝王人格向知识分子人格(士)再向平民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