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要素指的是用于商品和劳务生产的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企业家才能、信息等资源。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上述资源的所有者在生产中投入的要素给予的相应报酬。具体说来,就是劳动力的供给者获得工资,资本的供给者获得利润或利息,土地的供给者获得地租,管理者按照他提供的管理才能获得的薪金,技术或信息的所有者依据提供的技术和信息获得的报酬,等等。在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具有客观必然性。首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反映。马克思指出:“一定的分配形式…  相似文献   

2.
贾国富 《社会科学》2001,3(9):23-27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理论(一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内涵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指凭借要素所有者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 ,按要素所有者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要素量的多少及其对生产成果的贡献给予相应的报酬。这个定义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按生产条件进行分配。劳动力和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最初分散属于不同的要素最所有者 ,通过劳动过程各要素得到结合起来发生作用。按生产条件分配即是依据要素所有者对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资本所有者获得利息、土地所有者获得地租、劳动力所有者获得工资……如果某要素所有者拥有两种或多种生产…  相似文献   

3.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在新 《学术研究》2004,1(1):35-39
本文是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理论诠释。文章说明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其贡献为前提的,探讨了各个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特别是在价值创造中的贡献,论述了市场调节是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理论观点是对传统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突破。然而 ,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是如何按贡献参与分配 ,而且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怎样做出贡献 ?做出了什么贡献 ?贡献的大小如何计量 ?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只能是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的贡献及其量的大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量应是劳动者自身耗费和支出的力以及其推动的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的劳动生产力 ,即劳动力与其所借助的机械力和自然力的和。由“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到“劳动生产力决定价值” ,可以说明生产要素的贡献及其可参与分配的量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郑志国 《学术研究》2002,(12):18-19
十六大报告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新举措。为什么要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怎样认识和实行这项原则?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投资积极性和提供其他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经过5年的实践和探索,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实际上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产物。按劳分配就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政策上的又一次创新和突破。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它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新认识和深化。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而把按生产要素分配视作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代名词而予以排斥。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并非资本主义的专有物,而是所有搞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我们没有在理论上承认可以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资本、技术、劳动力、土地、信息  相似文献   

7.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玲 《人文杂志》2001,(6):66-70
本文首先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加以阐述,认为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应通过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进而指出,在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在收入分配方面要体现企业经营管理者这一生产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和贡献,应重新设计并完善经营者报酬制度,以解决收入分配平均主义及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等问题,最终着重对实施经营者年薪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又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理念 ,本文认为 :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试图用扩大生产劳动这一概念的外延而把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纳入创造价值的范畴是不科学的 ;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 ,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 ,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分别作用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科技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 ,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 ;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曾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 ,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什么消失了 ,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产品的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具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产品的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 ,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 ,而收入分配的方式则取决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能因为我国现阶段提出要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而认为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了价值的创造 ,断言按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不存在剥削。本文认为 ,我国经济理论界之所以在劳动价值理论上存在一些模糊的认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我党首次提出个人收益分配应包含按投入生产要素分配,即按投入要素分配,这一分配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遵循的个人收益分配原则。按投入要素分配,不仅在理论上有新突破,而且在改革实践上意义重大,在我国分配领域改革中,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分配理论是指导老工业基地分配体制改革的重要理论 ,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 ,马克思分配理论才能保持其实践价值。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一条新原则 ,也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一大突破。辽宁老工业基地收入分配差距较大 ,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应尽快落实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深化税制改革 ,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继续推进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完善包括农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分配是连接国民经济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没有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消费,生产也就失去了意义。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对生产具有反作用。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各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会阻碍生产的发展。因此,分配体制的改革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深远的意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重大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2.
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需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努力实现非劳动要素收入和劳动收入双增长、高收入劳动者收入和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双增长。这种收入双增长运作模式是以人为本的分配制度的科学内涵,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时代要求,能让广大劳动者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能够实现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全部要素收入(如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合法化,这是对传统政治经济学中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本文拟通过对生产费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再思考,从理论上论证“资本等非劳动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创造”这一命题,进而为“允许全部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或要素收入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生产费用价值论是价值理论中的重要派别之一高翔同志在《价值理论反思与劳动价值论争论》(《学术月刊》1997年第9期)一文中,对经济学说史上的价值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与评述。高翔认为,价值理论总的说来是沿…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才 《东岳论丛》2002,23(1):5-10
当代社会主义在经济、科技和制度体制等方面的发展变革 ,使得劳动价值创造的主体结构、产业构成及具体来源 ,与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有巨大差异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收入分配形式及个人财产状况 ,也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有明显区别。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第三产业的劳动绝大多数是能够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科技劳动是一种能够创造倍加价值 ,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高值高效劳动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劳动不仅创造高价值 ,而且能提高企业总体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并实现其价值 ;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具有二重性 ,不可否认其管理劳动有创造价值的一面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在于 ,非劳动生产要素在劳动创造价值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其所有者可以凭借要素所有权取得相应的收益 ;私营企业主的私人财产由劳动积累和资本积累构成以资本积累为主 ,资本积累来源于资本的所有权收益 ,它是国家政策允许的合法收入 ,虽然存在剥削 ,但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一个比较长的阶段上 ,与资本积累相伴的剥削现象仍有其存在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合理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5.
企业剩余产生的各生产要素贡献和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企业剩余 (利润 )不是单一生产要素的收入 ,而是各生产要素的共同收入。不同的要素按其稀缺程度及边际生产力状况 ,对企业剩余的产生有不同的贡献率或边际收益 ,因而不同的要素的收入份额也不一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 ,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产权制度来实现的。现代企业制度事实上已允许管理、技术和劳动等要素一定程度上以一定方式参与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等生产要素必然要参与分配,纯粹形态的按劳分配是不存在的,因此必须对按劳分配的主体、对象、尺度重新进行确定,并重新建立收入分配机制。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存在两个主体和二次分配;由于存在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限定为劳动者的部分收入,而不是全部经济收入;按劳分配的尺度是劳动效益,即劳动者的劳动投入对企业生产利润所产生的效益,与此相适应,要更好地贯彻按劳分配,国有企业必须建立“自主分配、双紧挂钩”的收入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们是按劳分配的,现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而生产要素中最大的就是资本和劳动。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是相对稀缺的,由此劳动价格会相对便宜,资本价格相对比较贵。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收入差距,资本所得这一块就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只是打工的话,除了劳动所得就没有资本所得了,所以会有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试论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五大提出 ,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正确理解处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 ,对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改革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生产要素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概念  生产要素是指进行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各种生产条件。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 (劳动工具、原辅材料、土地、房产、资本等 )、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19.
李德伟 《学术论坛》2008,31(3):113-119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全要素资本化是一个普遍趋势.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本身已经否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工人获得资本所有权,如果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出发,使劳动、技术和管理都资本化,则全部生产要素都平等地以资本化的形式投入生产经营过程,产品分配和利润分享也按投入计算,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平等,劳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条件下 ,劳动的形式、过程与特点等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活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点未变。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虽不是价值创造的要素 ,但都是财富创造之要素 ,因而现实中生产决定分配的内涵随之有了变化 ,需要对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进行修正。资本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生产要素 ,但毕竟与资本主义条件下有很大不同 ;特别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创立、发展与资本风险性投入方式的日益增多 ,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 ,或者即便劳资关系未变但资本的收入属性也出现了自变。这一切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又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放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