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软环境建设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好环境建设,推进环境创新是加快湖北省发展的关键问题。湖北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存在诸多问题。湖北的软环境建设要努力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优良高效的服务环境。要坚持思想道德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专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  相似文献   

2.
上峰社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南部,总面积7.93平方公里。辖9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1224户,总人口4062人。属典型的涉农社区,近几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坚持把党的政策、群众需求和上峰社区的实际相结合,坚持三业互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今的上峰,已成为“村强、民富、人和、环境美”的幸福家园。  相似文献   

3.
完善我国环境刑事法制,切实保护我国环境资源,必须充分认识刑法在环境保护中的特殊作用。坚持法定原则,构建完善的环境刑事法律体系,排除环境刑事法律适用上的困难。坚持立法与执法并重原则,加大环境刑事执法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区别于以往单一维度要素对创业坚持的影响研究,提出一个跨层次多要素联动模型,并以300份创业者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讨个体认知与制度环境2个维度6个条件对高创业坚持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高创业坚持的驱动机制分为5条等效路径,细分为个体认知主导型、制度环境主导型、个体—环境交叉作用型3种类型,其中个体—环境交叉作用型对创业坚持具有更大推动作用;成就需要是产生高创业坚持的必要条件,与其他因素联动作用影响创业坚持行为的发生。研究结论为创业者的有效创业投入和坚持行为提供启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优化制度环境建设,助力新创企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提升高校学风建设质量的对策,强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环境"建设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关键,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严格高校学风建设考核和管理制度,从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源头入手,真正让高校学风建设起源大学生,惠及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导向;必须坚持用法律手段做保证,使道德建设法制化;必须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06,(18):24-25
南京国税在政风行风建设中,发扬求真务实精神,以纳税人满意为标准,坚持依法治税、从严治队,加强廉政勤政建设,切实解决损害纳税人利益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办事效率和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积极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南京”的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早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施行期间,“破坏自然资源类犯罪—污染环境类犯罪—破坏生态类犯罪”的环境犯罪分类格局在我国就已初步形成,并在后续立法中得到了坚持与完善。当前,环境犯罪的立法分类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分类不明确和分类不均衡。前者主要表现为部分环境犯罪的类属不明确,后者主要表现为污染环境类犯罪的罪名过少。为此,应当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从立法上明确环境犯罪的基本类型,并遵照从第一代环境犯罪到第二代环境犯罪再到第三代环境犯罪的先后顺序排列环境犯罪;同时,应当以刑罚个别化原则和环境法秩序原理为指导将污染环境类犯罪细化为对象污染型犯罪和能量危害型犯罪两类,各类犯罪均由数种具体犯罪组成。  相似文献   

9.
贯彻依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人事部门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发展”,大力建设法治人事,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提高广大人事工作者依法行政的水平,为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0.
闫杰  王兵  王晓健 《金陵瞭望》2005,(15):54-55
5年来,南京市国税局主动融入地方新一轮经济建设大局,坚持依法治税,积极用足国家现行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税收优惠政策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助推和调节导向作用,大大改善了地方投资环境,为南京经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基本原则,在发展速度上坚持以较快的发展速度缩小差距、增强实力,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突出特色和优势,在发展方式上坚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经济的运行质量,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践中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强大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2.
论“引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原则。通过“引领”,可以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实现社会思想和谐,从而凝聚社会。在“引领”中要做到: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性的统一,坚持先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坚持整合性和开放性的统一,坚持人民群众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溧水县国税局在作风建设上.坚持以提高纳税人、干部、政府三个满意度为标准.在文明办税上下功夫.在廉洁从税上树形象.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环境,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千人评议机关活动中名次逐年前移.2003年列执法类第7名,2004年列第5名,2005年列第2名,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  相似文献   

14.
王治国 《21世纪》2013,(1):41-43
1月7日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政法机关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坚持一手抓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一手抓政法事业长远发展,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队伍建设“三大建设”为载体,以推进劳教制度改革、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改革、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四项改革”为重点,以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五个能力”为保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坚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体现,是与时俱进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和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高校德育富有成效,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而隐蔽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隐蔽课程从结构上可分为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形态,它具有隐蔽性、无意识性、无逆反性等特征。高校隐蔽课程对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可将其分为陶冶、导向、激励和规范等四个二级机制。高校隐蔽课程的设置应坚持与德育环境的优化相结合,坚持与显性课程的设置相结合,坚持物质环境与精神氛围的营造相结合,坚持与校本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探索在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是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欠发达地区建设一流大学应准确把握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特色,突出优势,切合区域发展需求,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要始终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农为本做好旱区大文章,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办学道路,坚持大力实施升级版“人才强校”战略和国际化战略,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最重要的历史性决策。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具体到高等学校,就是要不断提高师生员工坚持邓小平理论的自觉性,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落实到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方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对高等学校的改革,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快后勤改革的步伐。最为重要的,是要加强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加强校、院(系)两级领导班子的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使高等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建》课的特征和时代的需要,结合高师的实际和地方特色,从《社建》的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任务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实现《社建》教学根本目标所需要的教师素质等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增强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特色,重点在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形式上坚持课堂讲与多样化教学形式的统一,方法上坚持灌输与诱志的统一,任务上坚持教书与育人的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光辉历程中,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将文化建设摆在国家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统一,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这些成功的基本经验,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