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渝经济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表现为第一产业下降显著,第二产业稳中有升,第三产业上升明显。第二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力明显小于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快于第一产业,就业起点高于第一产业,增长幅度快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结构对就业变动的影响力较大,高于第二产业,有超过第一产业的趋势,增长速度略快于第一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起点最高,且增长速度远低于第二产业,高于第一产业。此外,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影响很小,各产业吸纳劳动力的程度各不相同,虽然就业结构变化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但产业结构正向促进就业的方向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应进一步加强成渝合作,促进成渝经济区产业经济与就业和谐发展,打造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协调,是实现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劳动力充分就业的根本途径。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平衡、产业经济增长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等方面对山东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次产业中人口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存在密切联系与互动性,两结构需要协调发展。四川省作为农业大省与人口大省,就业结构的转换偏离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本文分析了四川两结构的偏离程度,并从二元经济结构、产业对就业的吸纳力、劳动市场分割性等多角度探索其结构偏离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促进人口就业结构转换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发展演变规律,利用相关分析、弹性系数、结构偏离度等理论方法定量分析研究了江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发展关系,结果显示江西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协调性较差.最后,从江西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本文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河南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状况,分析了就业结构"非农化"变动的情况及特征,说明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联动发展过程的相关性,预测了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转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年,新疆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人数的增加。但与内地工业发达省份还有一定的差距,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不高,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比重、产业规模、质量和层次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7.
戴瑾 《社会科学论坛》2010,(15):162-168,178
通过选取演进趋势、相关系数、就业弹性和产业结构偏离度等分析范畴,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对1990—2008年湖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符合配第一克拉克定律;但一、二产业就业结构严重滞后于一、二产业结构;第一产业需要转出大量的劳动力,第二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是最强大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江西为例,利用结构偏离模型从纵向的偏离系数和横向的偏离份额对产业结构与劳动就业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第二产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差距在扩大,对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吸收能力降低,对新型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以至于对第三产业拉动作用较小;同时指出:要扩大就业,提升就业增长速度,就必须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统计数据 ,从静态与动态角度比较分析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状况 ,指出新疆二元经济结构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长期结构性矛盾累积的结果 ,并针对其特点提出解决矛盾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使两者协调推进 ,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是当前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运用大量的统计数据 ,对新疆近二十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进行描述 ,并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 ,运用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未来年份新疆劳动力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产业升级将成为近几年的主旋律,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四川省近二十年经济发展的过程揭示产业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四川要优化第一产业产业结构,改造传统农业;调整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拓展就业空间;优化第三产业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质量.在就业结构优化方向,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建立健全社会劳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三大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增长极,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互动呈现出相对优势.环渤海地区第一产业劳动力转出的压力最大,其次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最小;珠三角地区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就业的能力最强,其次是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三大区域的产业政策调整耍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在不同层次上的人力资源使用上,实现共享与互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990—2011年期间我国就业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动的统计数据处理,描述了这一期间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动过程;测算了就业结构与三次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及就业弹性;在深入分析我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在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确立"就业优先"政策理念的必要性,以及与此相关的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偏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不一致可以用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偏离度进行衡量。利用近30年的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利用多项式分布滞后(PDLS)模型,对三次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就业的滞后作用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次产业对就业的影响都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长期来看,第三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大,第一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就业弹性最小。要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具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擎肘的关系,根据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整体协同度和三次产业与就业结构的结构偏离度的分析,认为政策性壁垒、资本——劳动力替代过度和劳动力素质偏低是造成福建省当前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主因.因此,破除政策性壁垒、理顺资本与劳动的价格,发展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小的产业以及提高劳动者素质是防止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落入有增长无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论"金砖四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近年来,"金砖四国"的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作用发生很大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不断降低,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渐提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升有降.就业结构方面,"金砖四国"的差异更加明显,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并非一致,产业结构面临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20.
产业部门是就业的载体,产业结构变动必然反映在就业结构的变动之中。1996~2011年,新疆生产总值总体上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新疆就业人数的绝对值在增长,但是三次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水平低于其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偏离程度较大。这说明,新疆的经济增长、尤其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有限,第三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自治区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支持其快速发展,由此促进新疆就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