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过1998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让中日两国纺织服装产业联系更为紧密也让竞争更为明显,在此以两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测算了两国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程度。结果表明:中日互为双方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进出口市场,两国纺织服装产业比较优势各有不同,贸易互补性很强,产业合作会产生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纺织服装的出口大幅减少,当前我国纺织服装产业越来越依靠内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透露,目前,中国服装行业内,超过八成的外销企业都已经开始"出口转内销",石狮也有七成的企业开始"出口转内销"。但是出口转内销面临一系列问题,成功的案例不多,石狮市的纺织服装业有大约一半的产品出口,这些出口企业在转向国内市场时,同样是困难重重。在此对石狮市纺织服装业出口转内销应采取的战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助波特的产业分析思想,全面分析了高校所面临的竞争环境,指出了与高校发展密切相关的五种作用力,探讨影响高校发展战略选择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战略选择的一般流程.本文另运用TOWS矩阵分析方法以实例分析了高校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和机遇,内部的弱势和优势,从而做出具体的战略选择.继而,本文还论述了博弈论的思想在制定高校发展战略时的价值,指出高校盲目扩张策略的"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4.
目前世界服装产业的竞争已转向以品牌竞争为焦点的综合经济实力的竞争。而中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的最大缺陷则是品牌缺位。因此,我国服装产业集群的品牌提升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必需手段。要从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价值、品牌形象、品牌竞争力以及完善服装人才队伍等方面努力,使服装产业集群发展与品牌提升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5.
巩固和突出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的领先地位,加快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建立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保障我国棉花供给安全和纺织服装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充分带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对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基础进行系统分析后,结合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聚焦分析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系统性建议,以期为政府和学术界推动新疆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提供思路启示。完善产业集群建设专项工作机制,推进集群协同治理;加强南疆纺织服装产业建设,加快全产业链发展;挖掘产业多元功能和价值,实现三维价值统一;匹配产业链人才图谱,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产业集群网络紧密度,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加快产业集群数智化发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开拓周边国外消费市场,提升出口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食品加工业没有明显表现出企业规模趋小、规模不经济加重、产业组织趋于恶化等问题,但受市场容量扩大和体制转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食品加工业产业组织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国有食品加工企业退出困难、软预算约束和地方政府的介入干预了信贷市场,导致了国有和集体食品加工企业的过度进入、过度投资,从而造成食品加工业不规范竞争的局面。这阻止了优势企业的扩张、全行业效率的迅速提高和产业组织的改善。在食品加工业激烈竞争中,其他加工企业的进入是一种理性选择,这些企业的进入将对整个行业的竞争和产业组织的变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未来发展可能改变食品加工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下,浙江纺织服装市场风云突起,各种名牌服装涌上市场。这既给高职纺织服装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分析浙江纺织服装的名牌工程、产业集群等现象来探讨一下纺织服装高职教育的定位问题,给高职教育国际化、现代化的新趋向提一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学术界》2001,(4)
盛文军 ,孟辛在《社会科学辑刊》2 0 0 1年第 3期撰文《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指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产业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 ,过度竞争就是其中之一。过度竞争具有三个特点 :进入企业过多 ,全行业长期低效益 ,竞争和低效益不能产生淘汰作用。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基点是反垄断与有效竞争 ,而我国某些产业中过度竞争直接损害了竞争 ,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过渡时期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中国宏…  相似文献   

9.
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进行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是提高产业集群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产业集聚效应究竟是如何影响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目前在理论上尚未有较清晰的解释.本文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溢出效应和品牌效应等方面,采取定性分析与博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剖析,通过理论上的进一步廓清认识,为在实践中产业集群的构建和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旅行社行业过度竞争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产业组织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旅行社行业过度竞争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中日传统服饰传承现状的比较分析,总结了影响传统服饰文化传承的因素,明确指出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服装产业和文化的发展,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基点是反垄断与有效竞争 ,而我国某些产业中过度竞争直接损害了竞争 ,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过度竞争问题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分析转轨时期我国产业内过度竞争的成因和形成机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治理和缓解过度竞争的各项措施 ,有益于更好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和促进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领先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市场结构的角度,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出发,认为中国应构建诸如"寡头垄断"为主要模式的市场结构,以提高中国产业的整体绩效;二是基于比较优势、新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主张中国应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引进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笔者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领先优势这一新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世界产业竞争中存在的另一类产业竞争力形态,即产业领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出于对博弈论研究与应用的不满,从中国文化理念出发,对博弈论的基本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进行了剖析和校正,提出了更具有现实性的人性假设.进而从中国文化理念的角度对博弈分析以及制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后,基于中国文化理念探讨了宗教、道德对于促成合作博弈、无限次博弈以及对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即将进入“无配额时代”。配额的取消给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纺织服装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从分析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现状出发,探讨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产业链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不同的地理(区位)差异或优势会吸引相应的产业转移.结合产业链特征和地理(区位)特征,以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链、电子设备制造产业链、汽车制造产业链为例,分析两者对我国产业区域转移的影响.对纺织服装制造业来说,产业间关联和部门内关联影响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均具有重要的显著影响;对汽车制造业来说,前后向关联效应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比较大;对电子设备制造业来说,部门内产业关联及外部性对其产业区位选择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行业垂直分工指数公式测算了全国及江苏,浙江纺织服装业的垂直分工指数。结果显示,纺织业的垂直分工指数较高,服装业的垂直分工指数较低,纺织服装大省的垂直分工指数较低而小省的垂直分工指数较高。垂直分工指数过高会对国际市场产生过度依赖性,过低又会导致国际分工参与不足,因此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来调整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垂直分工。  相似文献   

18.
网络经济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竞争出现了新特征。用博弈论中静态完全信息的方法,同时引进内生比较优势与外生比较优势的理论,分别从已形成的产品市场、待形成的产品市场和产品相关市场三个不同的市场出发,分析新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间的新型博弈均衡情况,可以得出,中小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竞争规避和与大企业进行分工合作的必然性和同一产业内部进一步分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从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纺织和服装、机床、钢铁三个行业制定和推行贸易保护政策的历程来看,数量限制的保护主义做法只起到了暂时地有限的保护作用,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美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采取的保护主义政策并不能有效地应对外国竞争。其国内基本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才是美国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进口国保护措施日益苛刻、供应国之间的激烈竞争逐渐削弱了我国纺织产业的传统比较优势,中国纺织产业自身结构落后等,使中国纺织品出口面临新的挑战。所以,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要素,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所有厂商应形成合力,致力于全面调整纺织产业结构,提升中国纺织产业链水平,促进中国纺织品出口的集约型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