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由赵湘冰策划、胡宁主编的《休宁——中国乡村旅游福地》,五月起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继《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中国有机茶之乡——休宁》面世后,该县的又一重要文化工程。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发展中文化内涵研究——评《乡村旅游文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7,(9):260-261
<正>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有20多年时间了,但是大部分仍处在"农家乐"的层次,简单乏味,重复性强。通过研读冯年华等编著的《乡村旅游文化学》一书,笔者对乡村旅游有了新看法。笔者认为建立乡村旅游文化内涵体系乃制胜之道,首先,城市文化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和市场化特点,而乡村文化缺乏这一特质,所以,建设乡村旅游文化能有效联结城乡文化,给乡村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再者,乡村旅游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核心所在,决定着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方向;最后,乡村旅游文化学的建立,将提高我国乡村旅游文化水平,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总体来说,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资金和技术、人才和智力等方面会得到大力扶植。为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国家旅游局专门颁发了《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年)》。各地积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述了台湾乡村旅游的产生与特点,并探讨了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可行性,以及台湾的乡村旅游经验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歙县实际,从发展乡村旅游入手,以实现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度结合,进而带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推进器”,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充分发挥徽州古城景区和棠樾牌坊群&#183;鲍家花园景区这两个4A景区的龙头作用,有效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二、强力实施复“古”创“新”战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精品;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乡村旅游品味;四、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文化和旅游的空间区隔是制约文旅融合发展的瓶颈。只有进行空间重组,才能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以文化支撑旅游,以旅游带动文化。展示空间、体验空间和情感空间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三维空间体系。乡村文旅融合空间重构需要延循在地性、情景化、数字化和产业化的路径,进行场景设计、项目运营和技术赋能,将乡村打造为乡村文化的展示空间、乡村生活的体验空间和乡村情感的生成空间,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乡村振兴添翼铸魂。  相似文献   

7.
这里,曾拉开了黄山市“百场演出进百村”系列活动首场演出的序幕;这里,曾隆重举行了祁门县乡村旅游的启动仪式;这里,曾吸引了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和黄山电视台《家园》栏目等媒体的关注……。来到这里,你会看到:整洁靓丽的村街道,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波光粼粼的放生池,庄重典雅的古祠堂,还有村口那棵蓊郁葱茏的千年古樟彰显出村庄的古朴殷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广大乡村通过旅游+模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经济拉动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突破传统旅游业要素,旅游功能渗透到乡村各产业领域,催化或集成出多种适宜乡村发展的创新旅游业态,乡村公益旅游便是其中之一。乡村旅游与公益旅游相结合,是将先进、便利和适用的公共文化和旅游产品以志愿和公益等方式引入乡村旅游建设,在进一步丰富乡村地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时,也是对我国广大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持。文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综合当前我国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乡村公益旅游的需求,梳理乡村公益旅游开发所面临的阻碍,探寻乡村旅游+公益的特色化、专业化的开发和经营方式,并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婉君 《理论界》2013,(5):55-58
农家乐旅游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至今方兴未艾,但面临着旅游主题雷同、旅游项目单一、民俗文化开发不善、旅游深度吸引力不足等困境。本文以爨底下为研究样本,从人类学角度分析探讨提升农家乐旅游吸引力的可行方向。这对于顺应国家旅游战略导向,迎合国际化旅游消费需求,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具有重要意义。突出活态地方民俗文化,挖掘农家乐个性特色,倡导乡村“慢生活”的宜人体验,构建便捷的旅游信息数字系统是农家乐旅游向深度游转向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的乡村旅游发展实践证明,乡村社区农民的参与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文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以乡村旅游发展中关键利益相关者为中心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以期总结出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一般性、普适性规律,从而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相似文献   

11.
湖南乡村旅游突出分片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乡村旅游及其相关概念做出了界定,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分类,然后结合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提出了湖南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最后还提出关于湖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的耕耘新的收获———《两汉乡村社会史》读后赵世瑜长期以来,乡村史的研究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十几年前,我们开始知道法国年鉴派史学家布洛赫著有《法国乡村史》,而拉迪里的《蒙塔尤》更是对中世纪一个法国村庄的历史复原。但受“精英史观”的影响,我...  相似文献   

13.
民族村寨旅游发展问题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能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带动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文章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从江县高增乡占里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占里村旅游开发现状,从中发现并探讨了占里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桂林历村属于西部欠发达乡村,该村利用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被世界旅游组织认为是"中国社区旅游的典范".文章通过对历村的实地考察,田野调查,从以下四方面探讨了乡村旅游给当地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而揭示了乡村旅游对欠发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一、乡村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二、乡村旅游提升了居民综合素质;三、乡村旅游带动关联产业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四、乡村旅游促进了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对宿州乡村旅游景区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能够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来关注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对宿州乡村旅游景区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及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对宿州乡村旅游景区价格、产品、管理、服务和环境等方面的营销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次,从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以及乡村旅游和当地政府的发展关系进行调查分析,阐明宿州乡村旅游景区发展缓慢的原因.最后,从政府、价格、产品和服务、渠道、促销等方面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青岛目前乡村旅游产品面临着乡村性、文化性发掘不足,产品内容单一,受季节限制明显等问题,青岛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对策是保持农村特色,拒绝乡村城市化;深挖乡村农业文化内涵;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科技性内涵;创建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组合。  相似文献   

17.
国外乡村旅游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归纳分析了近20余年来的国外乡村旅游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中乡村旅游的兴起与认识、乡村旅游资源的创新与弹性开发、发展乡村旅游的动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本文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质效提升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能较好地反映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情况,本研究选取位于民族地区的龙胜各族自治县、雷山县、景洪市三个县(市)为案例研究地,在探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耦合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分析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和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三县(市)的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综合水平和乡村振兴综合水平表现出地区差异。景洪市两系统综合水平均处于领先地位,龙胜各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发展较慢,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进程较慢;(2)三县(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与乡村振兴总体呈耦合协调趋势。景洪市达到良好协调水平,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处于勉强协调阶段;(3)在乡村旅游质效提升障碍因素分析中,经济效益是制约龙胜各族自治县和雷山县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资源品赋是影响景洪市乡村旅游质效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在乡村振兴障碍因素分析中,龙胜各族自治县障碍因子主要分布在产业兴旺维度和生态宜居维度,雷山县和景洪市则主要集中在乡风文明维度和治理有...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发展西部乡村旅游的三个向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乡村有着丰富多彩的原生态自然与文化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旅游能够成为西部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催生力量。基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统筹好乡村旅游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关系,确立乡村旅游发展中农牧民的主体地位,引导"小农"向"大农"转化,培育西部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组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认为,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不仅是一种物质消费,而且是一种精神文化消费。我省的乡村旅游应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作者从“挖掘乡村旅游地的文化内涵,提高乡村旅游景区的文化档次”;“增加硬件设施的文化内涵,搞好乡村旅游景区的形象建设工程”;“开发具有浓郁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项目”三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