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社会导刊》2010,(34):46-47
精神病是由于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人的情感、意志、行为活动产生异常。提起精神病,很多入并不了解,甚至害怕。精神病患者也终身被笼罩在“病人、残疾人”的阴影里,他们生活在封闭、自卑的世界里,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交朋友,没有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枷锁,其家庭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似乎成为需要监管的社会负累。  相似文献   

2.
从马加爵校园特大杀人案开始,到邱兴华陕西“7·16”特大凶杀案.直至后来的“12·28”佛山灭门惨案,近几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了多起轰动全国的涉及“精神病人”犯罪的重特大案件。其中争论最多的一个焦点问题,即是否应该对犯罪嫌疑人做精神病鉴定,以及精神病人是否应该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争辩的核心总逃不开关于精神病鉴定启动权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设问:你敢和精神病患者跳舞吗?许多人可能会做出否定回答,胆小者甚至会吓得“哇”地大叫。可这对湖北省襄樊市安定医院(原名复退军人精神病医院)的医护人员来说,却已经成了家常便饭。笔者曾亲眼见过该院医护人员同精神病患者搭肩牵手、翩跹共舞的情景。这些心灵受到重创、精神强烈塌方、被人们贬为“疯子”的精神病患者,和着如诗如梦般音乐的旋律,同医护人员一道迈着轻盈的步子行进着、旋转着……他们的舞姿不一定规范优美,但那投入的表情,如痴如醉的神态,仿佛找回了一段曾经失落的美好的记忆,又好像抓住了一根连接着未来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金色年华》2008,(10):50-50
症状一:去餐厅吃完饭,招手叫服务生买单。对方问我,“请问先生,您需要打包吗?”我一听,满脸兴奋地说:“你们用的是什么压缩软件?解起压来方不方便?”吓得服务生浑身发抖,以为遇上了一个吃白食的精神病。  相似文献   

5.
阿成  宁冰 《老年世界》2007,(24):16-18
伤痕累累:阿妈死也不让你流落街头 凌美珍做梦也想不到,一场暴风雨竞将小儿子苏彩月“淋”成了精神病。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2005,(4):62-62
作为一名记者,关注家庭健康多年,总觉得也应该把自己的求医经历写出来,供他人借鉴。我的母亲八年前突患精神疾病,这对我们来讲犹如晴天霹雳,幸运的是我们遇到了著名的精神病专家北京天正中医研究院的刘泳宏教授,自从服用她研制的“舒心健脑”系列中药后,母亲的病才奇迹般的痊愈了。我在感叹刘教授高超的医术时。也从心眼里感谢“舒心健脑”系列中药,希望饱尝精神病折磨的患者能早日用上这样的好药,早日脱离痛苦。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04,(8)
问:我的妻子患精神病多年,时好时坏。我趁她清醒时,与她签定了自愿离婚协议,请问这样的协议有效吗?董某答:精神病患者没有控制能力和辨别能力,自己不能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这种人在法律上称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国《婚姻登记条例》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其离婚登记申请。所以与精神病患者离婚不能采用“协议”的方式,而必须通过诉讼途径,由法院来判决。刘圣华精神病患者不能协议离婚  相似文献   

8.
很多精神病康复者长期被囚禁在精神的恶魇中,并被社会误解和忽视。而他们的家属,默默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被人歧视,自己也抬不起头,心中的苦闷无处倾诉……1998年成立并取名“利康”的精神病患者/康复者家属资源中心,10年来,为1000多这样的康复者和家属服务。而“利康模式”更是在全国成为精神病康复推广的典型。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提到疯癫现象,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法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一书中对疯癫现象的发生发展史进行了另类考察,疯癫这“闪耀在精神病周围的抒情的光辉”其实“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福柯在这里通过一种非主流的方式阐发了其振聋发聩的社会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去机构化”运动的推动下,社区康复成了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的重点;而在医院向社区转换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因此获得了自己的独特地位和发挥作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精神病的幽灵在校园徘徊文/王珂图/赵华狼来了!后果不堪设想?我很小就听到一则“狼来了”的童话:有一位爱撒谎的孩子大叫“狼来了”来戏弄大家,最后,狼真的来了,大家却不再去救他了。如今,在大学里面呆了十多年,先当学子后为人师,才发现我也应该大叫“狼来厂!...  相似文献   

12.
精神病患者有知音──河南省医学会疑难病医院精神病专科主任王廷富精神病是一种常见的疑难病症,患者或胡言乱语、东奔西路,或少百寡语、发呆不动等。精神病人不仅对生活对环境感到悲观,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精神病专家王廷富,在攻克精神病顽疾的征...  相似文献   

13.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猫不知道一个精神病患者一直自认为是只老鼠。因此,这天他从医院看病出来,在门口看到一只猫时,竟吓得一动也不敢动。一旁的家人说:“你别害怕,你根本不是老鼠!”“我知道我不是老鼠,可是那只猫并不知道呀!”聋鳄鱼导演要求演员走进满是鳄鱼的沼泽里,演...  相似文献   

14.
曾扬 《老年世界》2006,(18):40-40
“园艺疗法”是指人们在从事园艺活动时,在绿色的环境里得到情绪的平复和精神的安慰,清新的空气和浓郁的芳香会增添生活乐趣,从而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国外不少医院和有条件的家庭利用园艺疗法,让病人特别是一些老年病人、残疾人及精神病患者从事园艺活动,以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5.
“社区照顾”概念于20世纪50年代起源于英国,首先被应用于精神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领域。我国引进社区照顾的模式与理念之后,通过对残疾人实行机构式集中照顾,由政府部门担当服务主体,为其提供各种照顾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被照顾残疾人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6.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自然向人们展现了蓬勃的生机。但与此同时,随着温度的回升,各种病毒、细菌、虫卵的繁殖加快,许多传染病易于发生和流行,加之早晚温差及天气变化频率都较大,这一切都不利于人体的健康。稍有疏忽,就会诱发各种疾病。(1)精神病。医疗气象研究表明,每年的3~5月份,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增加,情绪变化、行为异常、躁动不安和吵架摔东西的发作比例比寒冷时高10%左常常发生在春风吹拂的气候里。所以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一句俗语:“菜花黄…  相似文献   

17.
严格说,《精神病自诊手册》是一本医学类书籍,但笔者更愿意将它做为“社科读物”推荐给大家,特别是从事社会工作的人们。因为该书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的病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化解由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创造社会和谐与稳定的良好氛围大有益处。有专家提出:中国已悄然进入“精神病疾患年代”,精神疾病将是21世纪的流行病,这一论断并非危言耸听。据国家卫生部及有关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表明:50年代,中国精神病患者率为2.7‰,而目前中国重性精神病患者率则为13.4‰,病人总数为1600万,其中精神分裂症高居首位为600万,并且新病人每年至少以10万人的速度增加;强迫症等轻性精神病患者率,据北京地区调查显示为35.18‰;5%的国人患有不同的精神疾病。就绝对数字而言,称中国为精神疾病患者大国恐不为过。精神疾病的大量存在及上升趋势,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引发的社会问题怵目惊心。北方  相似文献   

18.
某日和机构老总去信访办拜会一名社工。我们还没踏进大院,身着保安服的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你们是来上访的吗?”听了心里怪怪的。上访这个词实在是太敏感了,我脑子里顿时想起了“被精神病”、关黑监狱、便衣警察暴打老妪等等,虽然这位保安睑上挂着微笑。  相似文献   

19.
春回大地 ,鸟语花香。春风 ,自古就被认为是大自然赐与人类的“爽心之气”。殊不知 ,春风常常是冷暖气流交汇并相互推进的结果 ,它有时温暖 ,有时则带着寒意 ,并非都有益于人的健康 ,有时甚至还能使人生病或加重病情。春日里 ,当暖气团占优势时 ,春风给人以温柔、暖和、舒服的感觉 ,但一些“特殊人群”并不能承受。医疗气象学研究表明 ,每年的3至5月 ,是精神病复发率最高的时段 ,约占全年的70%以上 ,其罪魁祸首就是温暖的春风。临床证实 ,当暖流性的春风不断入侵时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和更年期精神病患者起床徘徊、无法入睡的情况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的智能就像人的身高、体重一样有高低之分。一般来说差异不大,然而有极少数人却集天才和白痴于一身,堪称“奇才”。近年来,在世界各地的精神病院里,都发现了这类人,在精神病学中称为“白痴天才”。当然,普天下的白痴天才并不是一模一样的,他们形形色色,无奇不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