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配是与生产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在分配理论上的不同认识源于价值理论上的分歧 ;按劳分配不过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虚幻形式 ,它们都是生产者价值理论在分配上的体现 ;同生产者价值理论忽视产品的实现相一致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忽视了市场对企业的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 ;市场分配论是发达市场经济下通行的分配原则 ,它与供求价格论相一致 ;分配理论的变化是供给和需求、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特点在不同时期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在时尚文化符号产品消费中,求新欲望、社会分层、群体身份认同是时尚文化产品受到青睐的基本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起作用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生产者的符号编码——大众传播中介——消费者解码"的过程。生产者与大众媒介为文化产品进行符号编码,消费者有意识地进行符号解码,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借由消费、使用和占有文化产品来追求较高层级的社会群体身份认同。在当今符号消费主导的时代,文化产品容易被"同质化",甚或仅存在"符号价值"。消费者容易陷入文化焦虑中,于是便通过消费时尚文化产品的符号价值,取得社会群体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论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分销渠道,是指某种产品或服务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转移过程中,取得这种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权或帮助所有权转移的所有企业和个人,它包括生产者,中间商和用户。现代营销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一定的分销渠道,才能在适当的时间、地点,……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与生产者的相对动态﹃主权﹄及企业生产的取向夏振坤沈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主权之争,其实反映了其背后消费与生产间动态而复杂的关系,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利用好消费与生产间的市场规律,更好地选择企业生产的取向。两种“主权论”的纷争在消费与生产的关...  相似文献   

5.
一究竟什么是商品我认为凡是为了出卖为了交换的一切劳动产品都是商品,或者说通过买卖、通过交换而转移使用价值的产品都是商品.马克思曾经指出:"……能同别的生产品交换的一切产品都是商品."恩格斯也曾经指出:"……商品是在私人生产者所组成的社会内被生产出来的物品,私人生产者以私人的打算,来生产这些商品,而把它们与别的商品进行交换."可是,只在这些生产品,不是为生产者本身消费而生产,而是为他人消费即是说为  相似文献   

6.
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就个人消费而言,在整个社会再生产环节中同样具有积极的革命意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反作用.消费再生产出人及人的劳动能力;消费使产品成为产品,使生产者成为生产者;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消费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景萍 《人文杂志》2012,(5):137-144
劳动生产者与享乐消费者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享乐消费者高贵/自由、劳动生产者卑微/服规;享乐消费者"按资盈利",劳动生产者"按劳分配"等二律背反现象,这是一种结构性失衡。这种失衡的产生是生产社会转为消费社会、消费主义浸入社会之中建构的结果,由此带来了社会空心化、虚拟化、休闲化等社会问题,使得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特殊的"倒金字塔"状态。要遏止劳动生产者与享乐消费者之间的二律背反,从我国来看,关键措施是一方面强本固基维护实体经济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强人文消费文化的积极建设。  相似文献   

8.
:价值理论的发展经历了生产者价值理论、消费者价值理论和供求决定论三个阶段。生产者价值理论和消费者价值理论的重点在于说明价值的源泉 ,两者的理论分歧在于对价值源泉认识的不同 ,即物品的价值是源于生产领域还是源于消费者对物品的主观感受。供求决定论的中心则是市场价格的形成 ,其意义在于把生产者价值理论和消费者价值理论综合起来 ,使关注点从价值本身转到了更具现实意义的市场价格形成上  相似文献   

9.
产品是企业服务于社会的载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品销售过程既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又是消费者通过产品对企业评价与选择的过程。因此,产品销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科学的市场规划不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而且也是建立适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有大型生产资料企业的产业布局主要是按照均衡分布、尽量接近原料或消费地及注意大中小型项目相结合的原则而形成的。这就使企业在它最初的建立时,一方面具有生产与消费相统一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存在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矛盾。例如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这一点在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里讲的最清楚。在这篇文章里马克思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理论,在讲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时,他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  相似文献   

11.
技术革命会带来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变迁。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上,传统垂直一体化企业价值链分解转向专业化分工生产,相互关联企业形成企业网络。企业网络调节相关企业的生产,以关系调节生产取代了管理产品生产的模式,由此也派生出了将传统规模生产与后工业时代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的模块化生产,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会生活的两个最根本最主要的环节,生产与消费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整个方向。生产与消费属于经济范畴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同样,作为生产与消费活动主体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本身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也是人所共知的常识。问题在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怎样将文化价值体认到生产与消费的整个物化过程中?或者说,生产与消费怎样在经济杠杆的运行中,又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我们认为,理清这一问题对于确立经济文化一体化的构架,对于开展“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全面发展有其积极的作用。结合马克思经典著作的学习,本文拟从生产与消…  相似文献   

13.
在文艺消费中必须处理好宏观消费与微现消费、整个社会的消费和个体消费的关系、整个消费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文艺生态建设必须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家主体、市场主体、文艺生产者(机构)主体、消费者公民主体、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机构)等多种社会主体的作用和文艺市场的自调节能力,文艺生态系统、文艺消费系统的自调节、净化能力.提高消费者权益意识,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和健全文艺消费社会保护系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认为,“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消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在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5.
在文艺生产和消费全过程中,创作主体是生产者,接受主体为消费者。二者的关系怎样,相互有哪些共同性和差异性呢?本文拟根据马克思的艺术生产和消费理沦,批判地借鉴西方接授美学等理论双点,力求比较准确而全面地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要求开放劳动力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属性,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所提出的重要课题.一、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客观必然性商品经济存在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的个别性与社会性的矛盾.处于社会分工体系中的各个生产者(或生产单位),他们的产品是为满足社会需要而生产的;因而,其个别生产同时又具有社会生产的性质.但是,其产品是否具有社会的使用价值,以及生产费用是否等于社  相似文献   

17.
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主客关系中的能动性、创造性或主导地位;而消费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人的主体性的实现过程.在马克思看来,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消费领域,人都应该是作为"真正的人"、"社会的人"而存在,人都应该体现出人作为人应具有的主体性.因此,从马克思主体性的视角来考察消费的本质及价值指归,对于我们今天研究以人为本的和谐消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行动舞台理论研究私人消费政策的变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家长式的封闭性舞台,主要解决物质匮乏问题。由于这个时期主要是围绕计划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进行,存在压制人的基本需要,不利于人的发展的问题。从1978年到90年代中期,是生产者主导时期,个体"行动舞台"开始多样化。这个时期要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问题,存在生产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进入消费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拓宽行动舞台、开发人的需要,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时期要处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由于消费者决定生产者,因此存在如何确定消费者合理需要,真正满足个体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流行文化是消费者群体与生产体系在实践中不同程度的共谋的产物。流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胜利是民众趣味和生产系统的胜利,它蕴涵着人们对世界的前反思的朴素的理解,是对民众的符号常识和文化偏好的实践的肯定,然而,这一肯定所遵循的是商业化的价值取向,它不仅将民众的趣味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也采取一种肯定性的态度,不应当将流行文化仅仅视为是生产领域对消费领域一味迁就的产物,似乎消费者通过自身的趣味而获得了绝对的支配权。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立场意味着,生产活动对消费世界的升华既是一种迎合也是一种支配,这一支配并不需要强制和命令,它来自于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协调关系,来自于消费者的能动实践以及消费世界所具有的与生产世界同样的不可还原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经济增长周期概况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发展 ,是生产社会化的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在市场供求态势变化的情况下 ,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 ,周期性变化而引起的。供不应求时 ,物价上涨 ,企业盈利上升 ,现有企业加紧生产 ,新企业不断涌现 ,投资倾向明显增强 ,就业机会增多 ,即时消费倾向较强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竞争中 ,生产者处于明显的优势 ,消费者处于劣势。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 ,现有企业开工率提高 ,迅速增加社会商品的有效供给量 ,实现短暂的供求平衡状态后 ,转入供过于求的局面 ;在供过于求时 ,物价下跌 ,企业盈利减少 ,现有企业开工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