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6 毫秒
1.
由于登记婚姻制的强制性,非婚同居与事实婚姻是两个存在交集的概念,两者的法律后果部分重叠。非婚同居有别于婚姻,不能直接适用有关婚姻的规定,但又要给予适当的法律保护使得其合理的诉求不至于被法院拒绝。有些关系则可以类推适用婚姻关系的规定如家庭暴力、姓名权、人身自由权等,应适当限制非婚同居者之间的权利,以维护婚姻正常的家庭职能。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我国法律歧视同居当事人,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上,给予同居当事人的待遇大大低于合法婚姻当事人,这是不符合世界各国对婚姻家庭的各种结合方式给予一体保护的发展趋势的。对不以夫妻名义相称的同居,应给予同居当事人间的财产关系和婚姻配偶间的财产关系相同待遇。对以夫妻名义相称的同居即事实婚,在财产关系上应享有正式婚姻配偶的待遇;在人身关系上有条件地承认其为婚姻关系,给予和正式婚姻相同的对待,双方互相享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由于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我国法律歧视同居当事人,在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上,给予同居当事人的待遇大大低于合法婚姻当事人.这是不符合世界各国对婚姻家庭的各种结合方式给予一体保护的发展趋势的。对不以夫妻名义相称的同居,应给予同居当事人间的财产关系和婚姻配偶间的财产关系相同待遇。对以夫妻名义相称的同居即事实婚,在财产关系上应享有正式婚姻配偶的待遇;在人身关系上有条件地承认其为婚姻关系.给予和正式婚姻相同的对待,双方互相享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4.
非法同居或称非婚同居 ,即男女双方没有履行法律规定的结婚登记手续 ,而同居生活。这种关系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非法同居既包括有配偶又与他人同居者 ,也包括无配偶的男女较长期地共同生活 ,亦包括举行了结婚仪式 ,但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被群众认可的事实婚姻。非法同居所生子女为非婚子女 ,非法同居所建立的家庭为非婚家庭 ,它建立的家庭不够稳定 ,不利于子女的抚养教育 ,是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我国一直存在非法同居问题 ,并且近几年呈扩大化趋势 ,除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外 ,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困扰。非法同居形式多样化  1.父母怂恿…  相似文献   

5.
同居作为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已逐渐在生活中出现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另一种选择,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对于这种态度,作为自治法的民法不应该加以禁止,而应该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调整和引导,视同居关系为法定婚姻关系以外的一种男女生活体;同时,设置非婚财产制,作为夫妻财产制的补充,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同居作为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生活共同体,已逐渐在生活中出现并得到人们的认可,这是人们对生活方式的另一种选择,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对于这种态度,作为自治法的民法不应该加以禁止,而应该通过法律的手段规范、调整和引导,视同居关系为法定婚姻关系以外的一种男女生活体;同时,设置非婚财产制,作为夫妻财产制的补充,加强对女性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英国家庭法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承认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婚同居对传统婚姻家庭制度产生了冲击.尽管英国社会在法律是否应该介入、如何介入非婚同居关系等问题上发生过激烈的争论,非婚同居关系还是逐步得到了家庭法的承认和保护.英国现有法律对非婚同居关系的承认和保护是有限的、不全面的,立法机关正在酝酿对这方面的法律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间的法律效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世纪60年代以后,非婚姻家庭已逐渐取得法律上的地位,这就是法律认可非婚同居在同居配偶之间产生财产法上的效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婚同居在中国一些地方有流行趋势,如何对此关系予以调整,是中国婚姻家庭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有关非婚同居方面的法律,加强对非婚同居关系的调整,实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各国对非婚同居的规制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作为婚姻的规制方式、作为事实状态的规制方式和作为独立制度的规制方式。我国立法应对非婚同居作出明确规定,对其予以客观中立的规制。具体而言,对于当事人具有结婚合意且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非婚同居,作为事实婚姻加以保护;对虽不符合事实婚姻构成要件,但具有一定稳定性的非婚同居,作为事实状态予以规制;当社会现实迫切需要时,设立专门的家庭伴侣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们婚恋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将非婚同居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新的共同体中,女性因社会文化和自身客观的生理、心理特点而处于弱势地位,但在现有的婚姻家庭法框架内,由于缺乏规范非婚同居的相关制度,当女性在非婚同居中受到人身和财产方面的伤害时,仍然无法得到法律的救济。我国的婚姻家庭法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对非婚同居中女性的权益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1.
非婚同居这种新型两性结合方式在我国的普遍蔓延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与此相关法律制度,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纠纷及法律纠纷,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非婚同居的法制性进行必要性研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已进入后法律体系时代,法律制度面临着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使命,亲属法亦不例外。尽管亲属法在规制和调整婚姻家庭领域人身和财产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认真审视,不难发现,我国亲属法仍然存在着体系粗疏、理念模糊、内容混乱、轻重失衡、制度缺失、条文虚置等问题,因而,如何实现我国亲属法的现代化转型,体系化和生态化的选择无疑是一条科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有的反家庭暴力方面的法律规定主要是从规制家庭暴力侵权行为的角度进行的立法,对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权利规定也仅限于一般的权利保护方式,并未从法律主体的角度对其进行保护。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理论认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是一种与普通侵权行为受害人一样的法律主体,未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性的、需要法律特殊保护的法律主体来对待。传统的理论只是建立在形式平等原则、功利主义原则基础之上的。我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应当从人权法角度,对家庭暴力受害人进行倾斜保护,使反家庭暴力立法成为一部人权保护法,而非简单的侵权特别法或者婚姻特别法。  相似文献   

14.
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有关夫妻人身关系方面的规定,仍有许多不尽完善之处。特别是对夫妻之间应当具有的一些重要的权利和义务没有作出全面的规定,内容上仍显粗糙,不能适应中国新时期婚姻家庭关系发展变化和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需要。建议在今后修改《婚姻法》或制定《民法典》时,对夫妻的忠实义务、同居义务、夫妻生育权和家事代理权等重要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婚姻家庭立法。  相似文献   

15.
对与有配偶者通奸、姘居、同居的婚外异性,立法不仅没有界定,更没有提及相关的法律责任.现行法律仅对有配偶者一方作了少许而轻微的立法规定.本文拟就如何界定婚外异性、婚外异性要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婚外异性应承担怎样的民事责任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他人"应包括与有配偶者通奸、姘居、同居的婚外异性,应将其认定为共同侵权人,与有配偶者共同承担连带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因婚姻不忠行为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起诉离婚的是离婚案件中的典型情况,无过错一方在起诉离婚的同时要求有过错方精神损害赔偿的也不在少数。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还不够完善,造成诉讼过程中频频出现举证难、认定难和赔偿难的问题。为此,应当从法律制度和审判机制入手进行改革,通过完善我国婚姻法相关内容和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适用机制,使法律救济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切实解决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难的问题,为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法律价值的内涵表现为多层级性,而我国有线电视法规的法律价值追求是单一的。当前有线电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法律制度在建构时需要有新的突破。对有线电视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比较,认为追求社会稳定、保护公民利益、保障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线电视法规的三种价值内涵,而公平(平等)的位阶高于安全和自由。但是。保障有序的经济竞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正是目前我国有线电视法规所缺失的。随着形势的发展,保障有线电视的平等竞争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立了一个渐次完备的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中国法制建设还面临着巨大的难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吏治腐败等现象较普遍的存在着。在此情况下,部分人对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失去了信心,甚至认为中国不可能从传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对此观点,笔者并不认同,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来论证在中国具有建立法治社会的可能性,同时提出一些在法治建设中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目的是希望重建人们对在中国建立法治社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校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完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将"依法治校"理念付诸日常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