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在北京市广渠门大街有个自称“栗子王”的卖糖炒栗子的摊位,摊主是个王姓老者,因为那栗子王三个大宇后面又写着三个略小的字——“王老头”就是佐证。由于他选料精,火候讲究,味道好,价钱也公道,所以这买卖便日渐火爆起来。 就在这栗子王卖得红红火火之时,不料想附近百米内六七家卖糖炒栗子的摊位都竞相扯起子栗子王的旗号,好象没了这三个字,炒出来的就不是栗子。莫非都姓王么?非也。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服装城内,近万个摊位前每天都被熙熙攘攘地人群簇拥着,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一位卖鞋的个体户。他身后一块木牌上写着:本摊销售实行信誉卡。笔者凑到摊前,只见摊主正忙着递鞋、找钱、填写信誉卡,生意红火着呢。他顺手递过一张信誉卡,上面盖有“淄川消费者协会淄城市场监督站”的红色大印及  相似文献   

3.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常给我讲一个故事,到后来这个故事我都耳熟能详了。故事是这样的:我家小区旁有一个菜市场,大约有20个摊位。其中只有一个老人家的菜最好卖。每天向他买菜的人络绎不绝。老人家的蔬菜种类齐全是其中一个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顾客们都反映老人家特大方。比如,你跟他买一斤西红柿,在称够一斤之后他还会另外送你一个。买其他蔬菜也如此。比起那些斤斤计较  相似文献   

4.
轮回的季节     
朱凌 《山西老年》2009,(1):43-43
菜场的第一个摊位,永远都是一对夫妻。春天,他们卖春卷;夏天,是粽子和盐水花生;秋天的时候,有时会卖些瓜果梨桃;到了冬天,又开始卖藕夹了。他们似乎总比人们能够早领悟到季节的变换,从而应时的经营着自己的小  相似文献   

5.
霍雷 《社区》2001,(Z1)
“我的孩子在北京丰台区西罗园九区旁的西罗园四小读书,可学校周围都是无照摊贩,还有一个早市与学校只有一墙之隔,杀鸡的、卖鱼的、卖盗版光盘的,干什么的都有。这样的环境里,孩子怎么读书?”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家长给我们打来电话。 前不久,记者来到了西罗园四小。确如这位家长所说,与学校北墙一墙之隔,有一个挺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好几十个摊位,来买东西的顾客还不  相似文献   

6.
她14岁时,闲家境贫寒而辍学,为了能让自己有口饭吃,她在湖南益阳的一个名叫衡龙桥的小镇j二卖茶水。就是置张小桌,烧一大壶茶水,然后倒在杯子里,一毛钱一杯。町她人小,摊位也小,太不起眼了。有时,一天卖出去几杯,茶水费的本钱都挣不回来。  相似文献   

7.
《社区》2012,(28):30-30
厦门市海沧区旭日海湾小区是个开放式小区,卖水果蔬菜、水产品、烧烤等的小摊贩占据了小区店面门前的通道和小区道路,给居民出行造成了不便。摊位附近随处可见垃圾,还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在菜市场门口,一群人围着一个卖枣摊位挑选,摊主是个小伙子,见一下来了这么多的顾客,有点手忙脚乱。一位老伯挑好了一袋枣,那小伙儿接过称了:5斤。5斤?那大爷狐疑地掂了掂袋子问一句:年轻人没看错秤?小  相似文献   

9.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笑脸相迎,可是人们却都到左边去买报。这是因为,若是你早上花一元钱在左边买两份  相似文献   

10.
金敏 《华人时刊》2011,(2):78-79
"卖发夹饰品,卖巴基斯坦工艺品!"夜幕降临时,在江苏省南京市著名的夜市马台街上,人们都能看到一位外国小伙子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卖力地向来往行人推销一些小装饰品和极具巴基斯坦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还别说,整条街就数他的摊位前的客人最多,生意也最兴隆……这位巴基斯坦小伙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地到中国来摆小摊?他在中国的打拼经历,能给我们中国的打工、创业者们怎样的启迪呢?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老人,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卖雨伞的,小儿子是卖扇子的。为了这两个儿子,他一年到头都是在唉声叹气中度过的。当天气晴朗,艳阳高照的时候,他想:这么晴朗的天气,大儿子的雨伞肯定没生意;当天气转阴,雨水降落的时候,他又想:这么糟糕的天气,小儿子的扇子肯定卖不出去。  相似文献   

12.
正站在"桥头"看到了风景,也在这座民营经济强城找到了远方。桥上无序地散落着几个纽扣摊位,王碎奶的"店面"就是一块塑料布。但这个摊位有时一天能卖出几百元纽扣,利润抵得上一年的务农收入。受其影响,镇里一个个"王碎奶"摆出了地摊,形成了"纽扣一条街",他们中,很多都是从灶头奔向柜台的农村妇女。  相似文献   

13.
郁越 《新少年》2010,(10):40-41
一个星期天,我跟爸爸到集市上卖土豆。 选好摊位,我们就去了解行情。调查得知,像我家这么大、这么好的土豆,虚价每斤六角,实价每斤五角——虚价是为了和顾客讨价还价,顾客讲了半天,觉得便宜了一角钱,也就会高高兴兴地买了。我想,爸爸也会是这么卖吧?  相似文献   

14.
在天津市,有个名叫蔡成浩的老人,一把掸灰除尘的鸡毛掸子,经过他的手就能卖上千八百元,贵的甚至卖一万多元的天价。也许很多人都感到好奇:小小的鸡毛掸子,何以变得身价百倍呢?  相似文献   

15.
妈妈的味道     
李明博 《可乐》2010,(1):60-60
有一次路过仁寺洞,我停在一个卖烤饼的小车前。烤饼的味道让我想起了母亲,不由得眼圈一红。上学的时候,我们一天三顿都靠酒渣填饱肚子。因为酒劲,脸颊都会红扑扑的。母亲在路边卖烤饼,我们五个兄妹身上总有酒渣味儿,母亲身上则总有烤饼味儿。  相似文献   

16.
门口的年轻人 小区的大门口,有两个年轻人的报摊,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他们都以同样的价格卖同样的报纸,对买报的人都是同样的笑脸相迎,可是人们都到左边去买报。  相似文献   

17.
威海热潮     
"有多少房子,都能卖得出去"汽车在山东威海银滩主干道长江路上行驶时,售楼小姐手指着窗外一片一片的新旧小区说:"这有多少房子,也卖得出去。"这些小区大多无人居住,成片成片地空置,但都已经属于售出资产。全国有三个银滩,分别在海南三亚、广西北海和山东威海。银滩,顾名思义,银白色沙  相似文献   

18.
哭婆忧天     
云峰禅师总是云游四海,居无定所,经常借宿于人家。有一次,他在一个老婆婆家借宿时,一连好几天都能听到老婆婆的哭声。禅师十分不解,便去问她为何如此伤心。原来那老婆婆有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卖鞋的和卖伞的。因为在天晴之时,雨伞定会难以卖出,而在下雨天,必然无人卖鞋。如此一想,无论天晴  相似文献   

19.
韩学忠 《社区》2012,(10):48-48
“春节过后出摊的比较少,这些天生意特别好。”2月13日10点不到,张秋莲就卖完了30多斤面的煎饼,一边开心地收拾着摊位,一边和顾客聊着近来的生意。为了多收入一点,大年初二,张秋莲就出摊卖煎饼了。  相似文献   

20.
韩学忠 《社区》2012,(7):48
"春节过后出摊的比较少,这些天生意特别好。"2月13日10点不到,张秋莲就卖完了30多斤面的煎饼,一边开心地收拾着摊位,一边和顾客聊着近来的生意。为了多收入一点,大年初二,张秋莲就出摊卖煎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