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是草长莺飞、百花齐旅而自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是“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相似文献
3.
【文题设计】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元宵节遥见灯会的热闹。清明节坟前祭拜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中秋节的明月见证团团圆圆的浓厚亲情,七月七因鹊桥相会流传千古……这些都包含很深的民族底蕴,体现了中国独有的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4.
话题设计一艘轮船航行在浩淼的大海上,突然遭遇巨大风暴。老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里面灌水。”水手们担忧:“往船里灌水是险上加险,这不是自找死路吗?”但他们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做了。虽然暴风巨浪依旧那么猛烈,但随着货舱里的水位越来越高,货轮渐渐地平衡了。船长告诉那些松了一口气的水手:“一只空木桶,是很容易被风打翻的,如果装满水负重了,风是吹不倒的。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时候。”人何尝不是呢?那些胸怀大志的人,沉重的责任感时刻压在心头,砥砺着人生的坚稳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坚定地… 相似文献
5.
阅读下面的字,按要求作。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主考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原因是安全第一,应该拒绝诱惑。[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文题设计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的感恩情怀与传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动人诗句,“滴水之思,当涌泉相报”的经典词语,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西方世界有一个“感恩节”,在这一天,很多人相聚一起感谢上苍的仁慈和恩惠。西方还有谚语云: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信赖的朋友。感恩为幸福之首,是因为不知道感恩的人,永远不会幸福。人,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平和与快乐。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 相似文献
7.
话题设计“成功”——是多么令人炫目的字眼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几人不在为“成功”而努力、而奔波?有谁不渴望有朝一日出人头地、功成名就?说千道万,“成功”几乎是一些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不论是求升官、发财,求学问、干事业,还是求健康长寿、怡情悦性,基本都没有逃出功名利禄的范畴。为迎合人们追求并渴望“成功”的心理,一些头脑灵活的文人和书商推出了所谓的“成功学”,首先成功地赚了一把。然而,在社会实践中,这些所谓的成功“秘诀”并不是屡试不爽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跻身于上流社会的精英们并不是靠这本书发迹的;而那些躺在“… 相似文献
8.
话题设计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盛产偶像的社会,也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缺失偶像的社会。偶像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人们理想和目标的外在表现,也是人心灵力量的源泉。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题目自拟3、不得写成诗歌。写作指导1、注重从所给的材料中寻找行文立意的信息。如:“偶像是一种精神寄托”,这一句涉及到整个社会对偶像的认识和看法,是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外现。我们可以站在社会的高度去审视“偶像”。又如:偶像是“理想和目标的一种外在表现”,是“力量的源泉”,这是偶像所产生的社会效应问… 相似文献
9.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
家是什么?是亲情的怀抱,是温暖的归巢.是眷恋的乡土,是遥念的祖国。在这里,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儿女撑起一片晴空;儿女用孝顺的心给父母奉上一丝慰藉……我爱我的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语段材料
有人说,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有人说,生活是现实的,如果硬是要在前面加上一个平等的话,就失去了它原来的味道;专家说,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平等理念。你是如何理解平等的?请以“平等”为话题,立意自定,体自选,标题自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话题设计阅读下面的短诗《面具》,根据要求作文。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乐趣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没有你世界不会完美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请以“面具”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构思点拨写好这个话题作文,首先是理解好这首短诗。诗中儿童的面具自然是指孩子们戴在脸上耍的“小猫”“小狗”“小白兔”之类的玩具,所以“没有了你便没有了乐趣”;而成人世界里的面具,“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是指成人之间虚伪、假象、造作等等,所以“有了你世界不再美丽”。因此,写作此文要尽量围绕着这个核心进行生… 相似文献
12.
[试题]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事:当某人接受某项任务时,往往会说:“试试看。”诚然,试试看,并不等于成功在握但是,不敢试或不去试却绝对预示着成功无望。因为无论多么可喜的成功,第一步往往踏在“试试看”的跳板上。事实上,我们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人生体验。譬如:你曾勇敢地试着跨越了一条宽阔的壕沟;你曾尝试着解开了一道复杂的方程;或者你曾试着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可以说我们正是从“试试看”起步,尔后一路风尘,跨越人生的山岭沟壑,来到了成功的芳草地。以上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想?请以“试试看”为话题,自拟题目,不拘文体,写… 相似文献
13.
文题设计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是的,知识之花是缤纷的,而智慧之花更是璀璨夺目。当然,要让智慧绽放异彩,必须有知识的沃土,还必须用道德的泉水来辛勤浇灌。小物品蕴含着智慧,小故事浓缩着智慧,小人物也能够奉送智慧。滴水可以藏海,人人都可以成为智者、哲人。请以“智慧”为话题作文,文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思路点拨先给“智慧”一个思想定位:小事蕴藏着智慧,智慧在不倦的创造中,小人物的身上体现着智慧。战胜困难依赖智慧,知识是智慧的源头,智慧来源于交流与沟通。智慧之花,绽放在和谐的集体中;用坚持… 相似文献
14.
作文试题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润滑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须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向周围停止申诉的大气,—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事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不同的人对“成熟”的理解不尽相同,即将走向青年的中学生朋友,你是如何看待“成熟”的?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切忌抄袭。此话题要求学生抓住“成熟”的内涵作多层面、多角度的揭示,发挥理性思辨的优势,挖掘“成熟”的内蕴,着眼现实的需要,凸现人文精神。学生只有对“成熟”,这个话… 相似文献
15.
文题设计
当今社会,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时间就是金钱”。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食品“快餐”频频亮相。与之相伴相牛的各种“文化快餐”也应运而生:一幕幕《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电视连续剧取代了原汁原味的经典原著;大部分的中外名著,被“缩写”得面目全非; 相似文献
16.
东汉杨震曾往东莱郡赴任,路经昌邑县,适逢旧日所荐秀才、现任昌邑县令的王密向他馈金十斤,以示报恩和接风。时值夜间,且无第三者在场。于是王密笑容满面、推心置腹地说:“暮夜无知者。”哪料杨震一脸严肃,断然拒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何谓无知者!”面对重金贿赂,他坚持了正义的立场,恪守了高岸的品格,心底的防线固若金汤,被历代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根,树才枝繁叶茂,葱郁参天;有根,草才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也有根:情感的“根”、事业的“根”、生命的“根”、文化的“根”、民族的“根”…… 相似文献
18.
作文题目请以“考试”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不少于800字。导写“考试”这个题目很宽泛,与北京的高考试题“包容”、上海的高考试题“忙”一样,没有修饰语,没有限制词,只是一个词语,那么我们不妨就从“考试”的含义入手,打开思路“。考试”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这是严格意义上的考试。为此,我们可以写学生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种各样的考试(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中考、高考),老师要参加职称考试,工人要通过技能考试等。还可讲考试的作用,谈考试的利弊。这… 相似文献
19.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重要尺度。”所以,加强对学生的习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习作无病呻吟,语言干瘪,缺乏真情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让学生思绪飞扬,让习作焕发生命活力?二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