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义利思想倡导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主张义重于利,义利统一.鉴于它与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培育存在契合性与冲突性,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植根于传统儒家的义利思想并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赋予"义"新的时代内涵,将义利兼顾、义利相生作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将法治的理念注入义利范畴,使之符合现代企业社会责任培育的发展趋向和需求.通过培训和示范效应提升企业家"义"的文化基因,建立"义利相生"的情境机制,加强对见利忘义行为的监管和惩治来构建培育企业社会责任的路径,从而使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现代企业内生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倾向,如新闻价值取向的异化。针对这些不良倾向,中国传媒在实践中应该以人为本、注重文化、持续发展,承担起社会责任以应对消费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价值取向,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外部世界的基本理解而产生的意义判定原则,即对"善"与"恶"的甄别原则.<左传>辞令中体现出的是一种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表现出一种重礼、重信、重德的立场,还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这一价值取向有着多方面的来源,包括文化上与哲学上的来源,思维上的特点,另外还有社会的需求.惩恶扬善的价值取向对后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价值取向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新闻深受广大受众的关注和喜爱。研究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新闻的价值取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导向价值——提高对社会生活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舆论引导水平,真实反映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主流变化,弘扬主旋律;人文价值——具备丰厚的文化内涵,真诚、冷静、理性地实现对全社会的“人文关照”;实用价值——对群众的日常物质和精神生活进行直接的服务和指导;营销价值——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正确定位受众群,赋予社会新闻多样性、趣味性、贴近性等占领市场、吸引“眼球”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算法新闻重构了新的新闻传播生态,但也暴露出一些伦理问题,最核心的是算法黑箱与新闻透明原则的矛盾、算法霸权与媒介公正的对立和算法操纵与委托信任的冲突.解决算法新闻产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算法是非人类的"网络行动者",但并不是独立的伦理行动者,"人"才是算法新闻的责任主体.算法新闻治理的逻辑起点应回到技术、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算法新闻治理应将不作恶、不滥用的"向善"作为底线伦理,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负责和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的"向上"作为责任担当.算法新闻治理需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共进的治理体系:政府要充当好规则制定者、过程把控者和底线管控者的角色;平台机构要承担算法新闻治理的主体责任;公众应自觉避免新闻消费中的盲从或被动现象,传统媒体应严格职业把关和审核机制,拒绝迎合人性弱点及惰性的新闻生产.公众与传统媒体的共同责任在于实现对算法新闻的纠偏、改进与监督.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生产经营性行为在创造大量社会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正是这种两面性使立法者在运用传统民法价值理念对环境侵权债权人进行救济时陷入价值取向上的矛盾。鉴于企业经营行为造成的环境侵权行为所具有的商事属性,商法所具有的以"营利观"为核心的衡平价值理念,使商事责任制度和规则更加有利于受商事行为侵害的债权人的利益保护,具体体现在对绝对责任的例外适用,对纯粹经济损失的肯定态度以及对连带责任的一般性适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算法新闻重构了新的新闻传播生态,但也暴露出一些伦理问题,最核心的是算法黑箱与新闻透明原则的矛盾、算法霸权与媒介公正的对立和算法操纵与委托信任的冲突.解决算法新闻产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算法是非人类的"网络行动者",但并不是独立的伦理行动者,"人"才是算法新闻的责任主体.算法新闻治理的逻辑起点应回到技术、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算法新闻治理应将不作恶、不滥用的"向善"作为底线伦理,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负责和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的"向上"作为责任担当.算法新闻治理需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共进的治理体系:政府要充当好规则制定者、过程把控者和底线管控者的角色;平台机构要承担算法新闻治理的主体责任;公众应自觉避免新闻消费中的盲从或被动现象,传统媒体应严格职业把关和审核机制,拒绝迎合人性弱点及惰性的新闻生产.公众与传统媒体的共同责任在于实现对算法新闻的纠偏、改进与监督.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要求企业能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会计核算的方式具体描述出来。本文就以通信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作了基本概述,并对其社会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进行大致的描述,目的是使我们能够对通信业的社会责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通过这个体系量度出通信企业的社会价值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这种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对呈"钟摆"现象的两种教育价值观的历史冲突入手,剖析了各自的弊端,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整合,并阐释了现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异化现象的加剧,扭曲了科技的价值体现,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家责任问题的思考.从科技异化与科技价值之间的关系出发,可以看出解决科学家责任问题困境的核心在于把握科技价值的完整性,在实践中需要坚持二者之间的动态匹配,要明确科技价值取向下的科学家责任内涵、结构与逻辑.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产物.大学社会责任,本质上是大学在与社会进行信息、物质、能量等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序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意识流,它既包含反映大学功能发挥的任务责任,也包含反映大学精神和价值评判的理念责任.大学社会责任的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学术生态活动的机制来考察,我们应深刻认识和利用这种机制推动大学社会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促使诸多组织管理研究变得无关痛痒和没有意义的真正原因在于,以"忠于管理"或"忠于科学"为主旨的传统价值取向存在功利倾向和潜在不足,前者过于强调组织利益,忽略个人利益和研究关联,后者过于关注论题独特性,远离社会生活。以"忠于参与者"为主旨的价值取向是对前两种价值取向的重要补充,该取向将研究者的责任延伸到了研究数据收集之后,研究者以"专业助手"的身份出发,更加关注员工的提升与幸福问题,在技术上要求与参与者最大限度地进行接触,在伦理上要求对参与者诚实,更有助于组织管理研究基本目标的达成和研究者社会责任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从所知学的角度将与新闻相关的价值分为新闻的价值、新闻中的价值以及对新闻的价值三种,指出,新闻的价值主要是指新闻对新闻之外的其他所知所具有的价值;新闻中的价值主要涉及新闻中的价值取向;对新闻的价值主要是指与新闻有关的各种因素对新闻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价值的普遍性及其根据.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风险源。人们更多关注现代科技产生的灾难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却忽略了其文化风险。从文化的要素层面来看,科技风险表现为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观念意识、心理趋向和价值取向构成的巨大挑战;从文化的关系层面来看,科技风险体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新旧科技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制造深刻冲突。我们应当转变风险意识,从技术、建制、管理、文化、社会等层面整体有机地防范和管理科技风险,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呈,优化新闻信息传播结构与格局在于选择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与合乎社会实际真正需要的理性传播导向。新闻价值取向应关注社会政治、物质和精神的文明与先进性;理性传播则应对照主体性、规范类和客体属性类标准严格把关。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前提,用理性导向信息传播,影响传播结构与格局,将会发挥出新闻传播的优良人文与科技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从计划体制时期到当代所经历的从价值取向到工具取向的变迁,指出这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却由于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逐利的手段,企业将在无利可图时拒绝履行社会责任.最后,文章提出必须通过国家外在调控与企业内在调控等途径,促使企业合理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的导向责任是其引导受众、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责和功能。借助内容分析法对2008-2011年主要热点事件进行解读以及消费社会下对大众传媒的审视与剖析,发现存在于现实中的一个悖论:一方面时代与社会对大众传媒导向责任日益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大众传媒导向责任偏差事件层出不穷。综合新闻传播学理论和现实案例分析,找出产生这种矛盾状况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建构大众传媒导向责任良性循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对当前大众传媒导向责任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闻思想本体论的三个理论支点是:马克思主义舆论属性的新闻思想、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真实的新闻思想、舆论监督社会价值功能的新闻思想。研究邓小平新闻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作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途径,新闻宣传不能淡忘其属性、原则、功能和社会责任,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19.
从科技的人文价值属性和高科技带来的伦理挑战两个方面分析了科学家承担伦理责任的原因,并提出科学家应当承担尊重生命、维护人类尊严、增进人类利益、维护社会公正、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责任。另外,从认识角度、形成过程和理论实质三方面剖析了"科技价值中性论"的错误认识,要求正确认识科技的属性,合理把握科学家承担伦理责任的"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人们对教育的本质、功能及价值取向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人类社会所有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活动,其终极目标是为了人类的发展.发展性评价正是基于这一要求的评价方式,本文立足于基础教育的新课改,对发展性评价的评价目标、评价原则、评价特点及评价结果的解释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