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安溪铁观音产区茶叶经营者的生态支付意愿(WTP)与受偿意愿(WTA)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影响WTP与WTA差异的因素。结果表明,WTA与WTP差异显著,WTA/WTP超过5,而茶叶种植者对生态补偿项目的关注度、生态种茶技术的使用情况以及茶叶收入占家庭收入的百分比这3个因素显著影响了WTA与WTP的差异性。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发现,茶叶种植平均利润增长、茶叶经济收入占家庭收入比例提高,会使WTP提高,使WTA与WTP的不对称性减弱;生态项目关注度提高、生态种茶技术提高,有利于WTA与WTP不对称性减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陕西省关中地区5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1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2个行政村的437户失地农民进行了实地调查,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影响失地农民意愿补偿金额及失地农民是否选择非货币补偿模式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计量结果表明:影响失地农民意愿补偿金额的显著性因素有非农就业比率、家庭收入在本村水平、土地被征收的面积、剩余土地的面积、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被赋予的知情权;影响失地农民选择非货币补偿模式的显著性因素有家庭非农就业比率、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土地被征收后家庭年收入、土地被征收后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情况.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集体林区三明市永安、南平市邵武、光泽三地进行的林农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林农对生态林效益补偿的受偿意愿,并运用累积Logistic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林农的特殊经历、环保意识、信息获得程度、家庭土地面积、不同区域对林农的生态效益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所以,不同地方应实施不同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护林员选择要有所考察和偏重,补偿金亟待增加,补偿方式有待创新.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省六地市的农户调查资料,对福建省农户被征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显著的影响因素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征地前家庭拥有土地面积、农民是否参与讨论或决定征地补偿标准、土地补偿款是否都兑现、对有关征地政策是否有所了解、农民认为征地补偿费用合理程度和被征地离中心城区距离是正向影响,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农民期望的征地补偿标准是负向影响。研究的特点是将农户意愿受偿价格变量内生化,将其作为一个自变量影响因素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5.
利用武汉城市圈5个县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农地整理项目实施给农户带来的利益受损状况、受损类型、农民利益受损后的期望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并以耕地被占用损失为例,运用多元有序选择模型估计耕地被占用损失的受偿方式和受偿额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利益存在一定程度的受损,受损类型包括耕地被占用、耕地质量降低、田块分割、祖坟迁移、青苗损失、房屋拆迁、塘堰被填和宅基地减少;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愿意接受的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差异较大;家庭总人口、村干部身份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耕地被占用补偿方式的选择,而年龄、受教育程度分别在1%、15%的显著性水平上影响耕地被占用补偿标准的选择。研究结果可为土地管理部门的补偿政策调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分析了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二者的关系。在经济学理论框架下构建的理论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的差异反映出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损失规避效应等一般的经济理论,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特殊的转型经济特征、政治体制问题和特殊的社会构成方式等。实证分析结果表明:WTP与WTA二者出现差距与我国区域经济的差异,社会分层与收入差距均相关。  相似文献   

7.
基于黑龙江省806个农户调研数据,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农户秸秆还田的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90%的农户认为秸秆不是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秸秆还田会增加农户的生产成本,需要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偿,多数农户的受偿意愿在600~1 200元/公顷,并呈现正态分布特征。年龄、秸秆还田成本认知、政府查处禁烧、当地有秸秆原料企业等因素对农户受偿意愿有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中有党员(干部)、人均纯收入、秸秆影响产量认知、秸秆还田费用分担认知等因素对农户受偿意愿影响为负。农户进行秸秆还田决策时,多考虑自身经济利益,对生态效益往往考虑不够,生态环境意识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保护农村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农药包装回收成为重要举措.基于安徽省305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t模型,实证研究社会资本和价值认知对农户农药包装回收受偿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网络和社会规范对农户参与农药包装回收的受偿意愿有正向影响;农户的社会价值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有偿补贴条件下农户的参与意愿;农户参与农药包装回收的受偿意愿受到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的影响,如年龄、收入对农药包装回收有正向影响,而劳动力数量则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上游宜兴、湖州和下游的苏州市为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模拟假想市场,分别对上游和下游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太湖流域下游基于激励机制的支付意愿比上游基于惩罚机制的支付意愿平均高56.90元/(户?年),下游苏州和上游湖州、宜兴市的平均最大支付意愿分别为275.81元/(户?年)、194.90元/(户?年)和162.47元/(户?年)。太湖流域双向生态补偿最大支付意愿与受访者的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以及对太湖流域的依赖程度呈显著相关性。流域双向生态补偿的方式可采用政府补贴为主,同时采用税收和捐款的方式,支付金额需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水平和居民可支付能力。双向生态补偿资金需要建立专户,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内农民工宅基地退出补偿意愿的实地调查,在获得其补偿意愿与偏好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讨农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不同农民工个体之间的补偿意愿存在较大差异;就农民工整体而言,农民工的宅基地退出意愿、农业收入比重、宅基地产权认知和地区因素对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意愿影响较显著。提出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层次农民工的差别化需求,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确保农民工宅基地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农民工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制定城乡统筹的宅基地退出补偿方案,保障农民工退出宅基地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贫困地区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补偿意愿,对培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生态脱贫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调查研究区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接受意愿(WTA)。研究结果发现: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有正确的感知认识,认知度也较高;研究区农户对公共产品(生态环境)存在"搭便车"现象;单边界二分式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平均WTA为61.604元/亩·年,双边界二分式的农业生态环境补偿的平均WTA为132.154元/亩·年,结果证明双边界二分式CVM模型评估结果更符合实际;生态补偿认知度、家庭劳动力数、家庭年纯收入、耕地面积、主要收入来源和生态补偿参与度是影响农户对农业生态环境补偿WTA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辽宁省503份样本农户为研究对象,利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受教育程度、农户对合作社认知度、劳动力比重、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价格及土地流转方式等变量对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具有显著影响,并在对促进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合作社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福建南平市280份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意愿的问卷,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参与意愿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强烈。家庭收入、家庭总人口、了解程度、预期加入是否能够显著增加收入、周围亲朋好友参与人数等因素对于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的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应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户对于农业合作组织的认知水平;努力提高现有农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效益,让农户更好地享有其规模效益;采取多种措施激励现有合作社社员带动周围农户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创新合作社的入股方式,平衡各类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徽省、湖北省602户农户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土地调整次数及农户所在村耕地流转市场自由程度对农户劳动力永久转移意愿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耕地基础设施条件、农户对国家有关农村土地管理政策的了解程度、农户转入耕地行为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具有负向影响。依据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永久转移意愿的影响结果,通过清晰地界定农户土地权利性质及其权能构成,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市场,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搭建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之间的转换平台,以消除农户土地价值变现障碍、弱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从而削弱农村劳动力永久定居城镇的后顾之忧,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镇居民是农产品的重要消费群体,其对农药化肥施用量较少的环境友好农产品的消费意愿,将直接影响到农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通过随机调查武汉市城镇居民对农田生态系统的认知状况及消费意愿,应用条件价值法分析居民对减少农产品农药化肥施用量的意愿及支付额度。研究表明,当化肥施用量减少50%时,居民愿意较高出普通农产品0.60元/kg的溢价购买环境友好农产品;当农药施用量较当前减少50%,居民愿意较高出普通农产品0.68元/kg的溢价购买环境友好农产品;当化肥及农药施用量均减少50%时,居民愿意多支付价格为0.94元/kg的溢价消费环境友好农产品。居民对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的环境友好农产品的支付价格与其教育程度、月收入和家庭人口数呈正相关关系,尤其家里有未成年子女的居民支付意愿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相似文献   

16.
基于福建省三明地区12个市(县、区)48个行政村137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累积比数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户自身生计属性的5个变量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正相关,自然资本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的行为意愿呈显著负相关,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此外,在控制变量中,文化程度、畜禽数量、家庭固定资产、房屋状况、家庭收入、资金资助和对周围人的信任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与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呈“倒U型”关系;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和亲戚数量对农户参与生态补偿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和社会快速转型期的中国,导致了被征地者这一焦点群体的迅速激增。作为征地制度改革和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承载体,该群体在征地过程中的退出意愿、受偿诉求与行为策略等问题已得到不少本土情景下的实证研究的重视,形成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围绕“退出意愿”,研究者提出了个体特征论、家庭结构论、空间区位论、发展期望论、身份锚定论、政策认知论六种理论假说。围绕“受偿诉求”,除了通常作为谈判之焦点的补偿数额,学者们也揭示出被征地者对于分配方案、程序正义、生存保障的诉求。围绕“行为策略”,研究者主要通过博弈模型、案例分析两种方法进行研究。尽管部分研究已经呈现了上述三个维度之间交融沟通的趋势,但三者各自为阵的孤立局面依旧存在。如何促成被征地者的类型知识、需求学说和行动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结,揭示其中的内在机制,建立出一套整合性框架,应当成为下一步的精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农户种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农户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吉林省7个市28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吉林省农户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农户种粮意愿受多种因素影响,种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粮农对粮补增收作用的评价、粮食价格、户主年龄与粮农种粮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农资价格、户主受教育程度与粮农种粮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粮农种粮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切实有效调控农资价格、培育专业种粮大户、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等提高吉林省农户种粮意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采用CVM法和相关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城市居民对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盐城市样本居民年平均支付意愿分别为209.35元/户、162.79元/户;基于此支付意愿下的两市耕地非市场价值分别为19380.74元/公顷、3461.08元/公顷。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年龄、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等对两地区样本居民是否愿意付费都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家庭月平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和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则对两地样本居民的支付水平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从中可以得出简要的政策含义:(1)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地看,资源配置中耕地的非市场价值不可忽略,越是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达的地区,耕地越是稀缺,耕地的非市场价值越高,越有必要将耕地非市场价值纳入资源配置决策,同时越有必要和可能建立耕地资源占用的生态补偿机制;(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能显著提高居民的支付意愿;(3)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支出能力则是提升居民对耕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订单农业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农户参与度降低、满意度不高的问题。文章以农户的续单意愿为切入点、以湖北省22个行政村制种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农户续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地引入农户对订单农业的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了农户对订单农业续单意愿的影响模型。结论认为龙头企业对订单执行过程的管理、生产设施与生产条件、生产要求和质量标准、政府的支持与组织、订单农业的比较效益、订单的收入等因素都显著影响农户对订单农业的参与意愿,而农户前期参与订单农业的满意度对上述影响因素与续单意愿之间的关系又存在着显著的中介效应。最后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