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比较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通过对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动因的分析,认为:制度变迁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经济主体的利己选择是加速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不完善与流转程序的不规范、农业生产比较利益的低下与交易成本的过高阻碍了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在赋予农民长期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明确土地的财产权、加强政府管理与形成多样而且有效的土地规模化利用模式对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核心问题。湖南省宁乡县关山社区通过国土综合整治,集约、节约土地,对土地进行"两分两换",盘活本土资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具有"内源性"特征的土地流转"关山模式"。采用非结构性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关山模式"的制度设计与实施过程,认为关山社区的做法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的创新尝试。"关山模式"通过整合本土资源实现土地流转,在增加农民收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对接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关山模式"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因此在进一步创新实践中如何把握好关键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提高了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晋中市太谷县为例着重阐述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流转手续不规范、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中介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且能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新型农地制度,是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江西抚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展开深入调查、分析、研究和探讨,提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以土地流转为契机,建立土地政策协调机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促进农地流转、维护农民地权的政策导向明确,但适应城镇化进程,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有序流转需要理性的抉策。农地流转市场培育需要政策扶持,其良性运行需要法制保障。鉴于相关立法设计同农地流转政策目标与现实运行机制之间存在偏差,反而制约了农地流转。在深化土地改革的新时期,农地流转具有多样性,其实践创新模式应纳入立法规制的范畴。引导农民自主规范流转土地,施以多元化的积极扶持,重在解除其顾虑及法律障碍。基于实践分析与市场秩序的考量,要在法制层面进行合理协调,既要完善物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保障机制,也要创造有利于农地流转的政策环境并予以法律规制到位。  相似文献   

6.
正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也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的现实课题和破解"三农"难题的关键,更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必然会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因而如何引导、完善、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宿迁市为例来分析。一、宿迁市土地资源使用和流转现状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创新农村土地制度。成都市自2008年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经过了先行试点、扩大试点、建立产权交易服务体系三个阶段。其间以土地确权为基础,逐渐建立了旨在适当增加农民和农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收益份额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表明: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发挥农民的首创精神;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政策,让农民在改革中普遍受益;坚持完善和强化土地集体所有制,使集体成员能按照民主程序依法管理和平等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了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农业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向合法化。由于物权观念的淡薄,对土地资本价值的认识不足,忽视对土地耕作者利益的关注等立法理念滞后,导致《农村土地承包法》在登记公示制度、流转范围、方式、土地质量等级评估及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应建立公告—登记—查询制度,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正副本制,完善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对转让金和流转期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9.
三十年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和制度逐渐清晰,其纠纷也日渐增多,暴露出制度安排不足问题.为此,立法机关应当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现行的法律制度予以完善,以消除制度之间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以江苏省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化发展,努力开创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江苏省以苏州市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率先进行实践探索.本文在阐述城乡一体化发展与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必要性的同时,以现代社会管理理论为指导,对苏州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以CZ市两级法院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江苏法院网公布的49份司法裁判文书为分析对象,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的诉讼主体、诉讼请求、法院审查土地流转合同及适用法律进行了实证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案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纠纷的主体主要发生在村民与村民之间;原告诉讼请求以返还承包地,追索转让费、租金为主;土地流转的方式不明确,合同不规范;法院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合法要件审查不严格,裁判文书援引的法律规范过多。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文章认为,法院在审理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纠纷案件过程中,应严格适用法律。同时应加大政府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的引导和监督,防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土地公有制的背景下,通过在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设立(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等的)用益物权,解决了土地的归属与利用的矛盾。在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开放流转。关于土地流转方式的创新模式也在各地展开的探索。作者通过对三种典型的创新土地流转模式进行实证考察,结合基本理论研究,进而对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展开讨论。以农民意愿作为基本价值判断,指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独立补偿已成为土地征收补偿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但征收实务中并未充分关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地位。依《物权法》第121条、第132条的文义解释,《物权法》规定的征收制度的体系性解释以及《物权法》与《土地管理法》之间的体系性解释,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可以基于其用益物权请求征地补偿,且该请求权独立于土地所有权人的征地补偿请求权。在具体操作上,不应将承包经营权的补偿纳入土地所有权的征地补偿费中,而应参照土地所有权的补偿标准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家庭承包经营权由于在诞生之初承载着社会保障等政治功能,故其流转规则不同于其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受到严格的限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乡二元结构正在逐渐解构,农民主要生活来源并不再依赖于农村土地,故家庭承包经营权所负载的社会保障功能逐渐减弱。为此,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权期限制度的前提下,应当将家庭承包经营权“纯粹化”为民事权利,不需要再对其流转给予特别限制,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之需要。  相似文献   

15.
殷勇 《调研世界》2012,(6):37-39
伴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动,土地这一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开始在农民之间,农民与种粮大户或经济合作组织之间悄然流转.为引导农村土地依法依规、有序高效流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年来益阳市积极推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试点工作.本文作者深入沅江市草尾镇调研,亲身感受到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取得的明显成效,并对如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个人本位"法权构造的民法规则适用于以"团体本位"法权构造的"农户"存在着明显的冲突,其集中体现为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委托人主体混同及"多重代理"关系下"行政公权力"的深度介入,导致行政垄断,不仅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自由意思的真实表达,而且增强了信托法律关系的不稳定性。对此,为构建主体明晰、监管适度和流转顺畅的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法律制度,必须以农村土地确权为前提,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主体,并赋予其适格的委托人主体法律地位,破解"多重代理"模式的法律困境;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主体为基础,构建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适格监督主体;弱化"行政公权力"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干预,培育农村土地合作社等非营利性机构,构建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适格服务主体。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各地的参考模式,土地流转模式也是如此。清远市作为广东省北部一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城市,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面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文章试图通过对清远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分析,研究土地流转中的困境,探索有利于土地流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经营体制从政社合一人民公社转变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发展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地权利从禁止买卖及非法转让转变为土地使用权依法可以转让,集体土地权利的登记从无到有。但是,1986年《土地管理法》颁行后经1988年、1999年、2004年三次修改,却至今未对占有土地数量最大、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最密切的不动产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确权加以规定。这与我国法律规章先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登记范围的规定相冲突,也与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经营体制发生巨大转变的状况不相适应。正在修改中的《土地管理法》,应当明确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纳入登记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三权分置"是对土地权利体系的创新,本次《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构建了"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的土地权利架构。文章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讨论,主张"土地经营权"应定性为物权,并对"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规定进行阐释;对"土地承包权"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主张"土地承包权"应作为一种不包含财产性质的成员权被民法典物权编确认;对完善"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及单位制的解体,传统警务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管理发展的需要,加强社区警务,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选择。作为率先在全国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城市,杭州市上城区近年来在社区警务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实现了社区警务的社会化、信息化、网格化和特色化,对当前社区警务管理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