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用比较的方法,从总体上简略地分析、比较了泰国、菲律宾、印尼三国华文小说的差异:泰华作家多注重现实的苦难和人生的多艰;菲华作家似乎有意与现实保持一段谨慎的距离;而印(尼)华作家由于所在国处境的特殊,则只能借言情和身边琐事去承续华文文学的香火。与之相适应,在艺术表现方面,泰华小说显示出它们对传统的叙述"故事"方式的偏爱;菲华小说则通过"返回内心"的方式去获取艺术表现的更大自由和灵活性;而印(尼)华小说显然的是以"非故事"的叙述方法去演绎更富于个人情感色彩的生活感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在"故事""叙事者""价值观"三个层次上,分析了陈昌平小说的奇险故事、个性化的叙述以及继承、光大小说传统精神及艺术等文本特征,说明这些小说一再受文坛关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通过对"爱"的独特阐释和在故事中讲述故事的独特笔触和叙述艺术,向人们展现了深明透彻的生存样态。她以"情绪的世界"向我们传达着她对生命的体验和繁琐人生独立意识的消解,最终将走向毫无意义的宿命的哲学观念,悲凉地感叹着偶然与不安的宿命意识和焦灼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5.
从文学叙述传播的角度看,原"女子军特务连"的女性群体既没有真正成为叙述主体,也没有真正成为叙述客体,而是反讽性地成为失语"沉默大多数"。"红色经典"与"红色旅游"的兴起,她们开始受到媒体的重新关注,但是,这并不是说媒体就开始关注她们的故事本身,也不能说明她们能够讲述自己的故事,她们的故事原本就是别人讲述出来,如今她们也仍然是在讲述别人讲述过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湖北大鼓作为一种说唱艺术具有浓郁的叙事文学意味。在人物塑造上,湖北大鼓艺人在表演中特别强调"扭"字,要从这一人物跳进另一个人物的感情,即表演过程中的"一人多角";在叙事方法上,湖北大鼓采用制造冲突和化解矛盾,在装嵌与重组中,推动情节发展,完成故事叙述,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故事意境营造上,湖北大鼓常选用优美意象来营造梦幻意境,从而渲染故事的或喜或悲的情调,让观众很快进入故事之中,形成主客一体的说唱氛围。湖北大鼓虽然因各种原因而有式微的趋势,但其深厚的叙事文学意味使其艺术魅力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小城三月》以特定的儿童视角敏锐地捕捉细节,对故事进行原生态叙述,用儿童眼光的稚真、敏感、纯美反衬出成人的复杂、愚钝与浑浊,表现了翠姨在爱情上"进而不敢、退则不甘"的矛盾性格以及消极抗争的悲剧命运,揭示新观念表层下封建意识的根深蒂固,营造了作品回味悠长的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8.
《荒凉山庄》的两条故事线索是由两个叙述人分别讲述的。一个以作者的姿态作全知叙述,担当了德洛克夫人故事的铺陈和社会环境的全景介绍的任务;另一个则模拟书中女主人公埃丝特.萨默森的口吻,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讲述了荒凉山庄中埃丝特及其朋友的故事,体现了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重复现象是《圣经》叙事艺术的一大特色,在希伯来族长故事的"复合渐进型"叙述模式中,在神的应许、族长的困境与得福以及族长继承人的挑选这三个层面上,常常出现事迹或现象的重复,即奥特提出的类型化场景重复。文中揭示出三位希伯来族长不同的性格特点及神、人关系的启示,展现出《圣经》精彩的叙事艺术,也体现出神对"选民"重重考验中的逐...  相似文献   

10.
老舍在他的中短篇小说中构造了一系列第一人称叙述人形象.按其主体特征,老舍的此类小说创作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采用较为简单的叙述方式,叙述人只是单纯的旁观者,性格简单明晰;后期叙述人表露出强烈的主体意识,身兼故事的讲述者与参与者,具有复态情感.老舍借鉴了英伦作家如康拉德、狄更斯等人的叙述技巧,但同时又坚持了民族的文学传统, 并以现实主义立场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革新.  相似文献   

11.
《蛙》是一部讴歌生命的文学奇葩.它以原创、新颖的艺术形式和富有个性化、民族化、大众化的文学语言,成功地创造出万心(姑姑)“这一个”世界文学史上的新的女性典型形象.书信体、小说、话剧三种文体互换、多层次的有机结合,构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独特的艺术结构.作品是作家生命的聚光镜,《蛙》的成功标志着莫言在向世界文学峰巅的攀登上又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张爱玲小说中的梦魇艺术,揭示这种梦魇艺术独特的“都市家族”背景,及其对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性的挖掘。通过与众多现代都市文本的比较,得出张爱玲小说的梦魇是包含现代质的独特艺术创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剖析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茅盾、吴组缃、沙丁、艾芜等人是其代表作家。 “社会剖析派”在创作实践中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其作品主题具有时代性和重大性,结构布 局宏大繁复,注重塑造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社会剖析派”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文章将结合“社会刹析派”具体作家作品和相关史料对其艺术成就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较之于其他表现"文革"题材的小说,<芙蓉镇>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更多地契合了民族、大众的审美趣味.小说借鉴了戏剧、戏曲等艺术表现手法,体现在小说故事情节喜剧化,人物形象脸谱化,小说环境舞台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鲁迅小说《示众》的研究,说明该小说以三为结构支点,通过三次叫卖声串联起整篇小说的框架,用三组人物构建起立体艺术空间,并分别用三组细节塑造简洁、精确的人物形象。尚三性是鲁迅创作小说《示众》时的一种潜意识,而这种独特的描写艺术也是鲁迅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16.
<麦地里的云>意蕴丰厚.最震撼人心的内容当数对农村留守女性饥饿的诗性言说,与此同时,还婉曲地反映了农村的贫穷,打工者的辛酸以及留守女的劳苦.<麦地里的云>在艺术上也自有特色,题材选择独具一格,心理描写精致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平实流畅有意味.  相似文献   

17.
解读著名作家刘玉民新近长篇力作《过龙兵》,从以敏锐的品格呈现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新动态、塑造一批有意味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可取之处等三方面讨论了《过龙兵》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路遥在他《平凡的世界》这部代表作中,形象地表述了一种“圆”的思想。作品所描绘的圆,既有结构布局的大开大合,更有人物命运的大起大落。其形态丰富多彩,内涵独特深刻。“圆”是对生活规律的艺术概括。小说中每个人物都生活在自己特有的圆形之中,既有悲痛,更有追求;既有苦涩,更有幸福。路遥笔下的圆,其圆心和内核就是劳动.所以它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永无止境地向前运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在立意、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较之传统的小说审美有较为独特的创新。通过探讨微型小说的平民艺术定位及其在推动文化的繁荣方面所起的作用,来论证其审美价值取向的成熟,认为微型小说所具有的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双重特质,正是其审美独特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苏童的小说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独特艺术空间的营造,无论是江南景致的描写,还是叙事氛围的营造,均服务于这一艺术空间.小说中所描绘的许多事物除了具有构成故事情节的作用之外,还有强烈的意象色彩,这一点是外在于故事情节的,但它却指向故事的精神本质.在苏童的小说里,艺术空间的存在划定了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的界限,成就了这些小说作为"虚构"之艺术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