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程 《领导文萃》2005,(3):141-143
在上海流传着一个怎样让猴子吃辣椒的故事。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有一天,一个人向他的两个朋友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猴子吃辣椒?”朋友一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猴子,把辣椒塞进猴子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对于这种解决方法,这领导个人摆了摆手说:“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朋友二回答说:“我首先让猴子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猴子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这个人同样不赞成这种手法。那么,他自己的策略是什么呢?这个人笑着说:“其实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猴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  相似文献   

2.
杨少衡  红玉 《领导科学》2006,(20):52-54
星期日午夜,许丽姗和儿子康平已经入睡,丈夫康镇坤却突然回来了。康镇坤在新港区任职,单位离市区近50公里,工作日都住在区里,回市里开会或者法定节假日才回家与妻儿团聚,通常他会提前打个电话说一声。这个周末他打过电话,说区里有要事,不回家了,哪想今天半夜突然跑了回来。康镇坤进了门,先把儿子小卧室的门关上,然后把许丽姗拉进了洗手间,关上门,并顺手打开了水龙头,让水哗哗流下。许丽姗大惊道:“你干什么?”他说以防万一,弄不好隔墙有耳。然后问许丽姗家里此刻有多少现金?许丽姗说全部加起来可能有七八千。康镇坤便让她找个时间到乡下去一…  相似文献   

3.
乌克兰寓言说,猫在森林中打猎,猫头鹰让他千万别伤着她的孩子。“可我不知道你的孩子长得咋样啊。”猫有些委屈的叫道。“我的孩子呀,长得最最美丽,可好认呢。”猫头鹰虚荣地回答。“知道啦!”猫自管去打猎。他从一处矮树丛窜到另一处灌木丛,鸟巢里尽是些美丽的小鸟。直到第三处矮树林,他才看到一群非常难看的小鸟,于是,放开肚皮吃个饱。回来的路上,猫头鹰拉住了猫“你没伤着我的孩子吧?”“放心吧!我只吃那些长得丑陋的家伙。”猫头鹰回家,只见鹰巢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4.
拥护之余     
牧惠 《决策》2001,(4):27
冯建辉<走出个人崇拜>(河南人民出版社)有一篇专门谈周恩来.其中一个周恩来如何对待群众批评的故事.一次周恩来到农村调查,有个社员,尖锐地批评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两年,连你也会没有吃的."  相似文献   

5.
1949年,在经过近3年的解放战争后;蒋家王朝气数将尽,全国革命胜利大局已定。3月,毛泽东率党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驱车前往北京。临行,毛泽东曾意味深长地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考试”考什么?那就是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这个问题的核心,是能不能掌握好权力,能不能用好权力。在50年后的今天,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总结其经验,对于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以把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带入…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要给尼赫鲁“洗脸”1959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11个国家的访华代表团和这些国家的驻华使节。他们要借此机会向国际上表明中国3月的西藏叛乱及随之陡然紧张的中印关系的态度。在会见中,毛泽东说:“世界上有人怕鬼,也有人不怕鬼。鬼是怕它好呢、还是不怕它好?经验证明,鬼是怕不得的。”“尼赫鲁是个什么呢?他是半个鬼、半个人,不完全是鬼。我们要把他的脸洗一洗。……西藏问题成为世界问题,这是很大的事,要大闹一场,可惜印度不敢干了。我们的策略是使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劳动人民得到一次教育,使这些国家的共…  相似文献   

7.
“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毛泽东的这句话曾经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毛泽东是何时开始讲的,具体是怎么讲的,现在很难考证了。曾经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过的韩桂馨回忆说:在西柏坡,有一次刘少奇向青年们提出说要好好学习,多学本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8.
曹应旺 《领导文萃》2010,(19):63-67
<正>最早称周恩来为总管家的是朱德。据薄一波回忆,1948年5月,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薄一波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向刘少奇、朱德汇报经济工作时,朱德说:"快啦!咱们的周恩来同志快来了,他是个管家的,管这一个家。他会把这个事情办好。"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的一个特点是牺牲个人、维护组织,这个特点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周恩来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尼克松对他有一段评价。尼克松20世纪70年代初访问中国,多次与毛泽东、周恩来有过接触。尼克松说:“毛泽东是一团烈火,周恩来是一个控制火势的人。”  相似文献   

10.
许心蕾 《领导文萃》2009,(22):112-113
卖辣椒的人,恐怕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吃辣的,生意还是做不成。  相似文献   

11.
幽默八则     
毛泽东与卫士 第一次游长江时,卫士李银桥照顾毛泽东换好游泳裤后,自己也脱了衣裤,换游泳裤。他发现毛泽东在打量他。 “银桥啊,你已经比较伟大了,发展下去就比我伟大了。”毛泽东一本正经地说。李银桥不明白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一家大型企业的一位造诣颇深的电工技师,在企业里可以说是让人伸大拇指头的技术台柱子。前不久,因为今年他已经50岁,按企业的内部“土政策”办理了内退手续。然而,他这边办手续,那边就被一家民营企业以高薪聘走了。职工们说: “一刀切下去,没想切了自己的大拇指。”对此,企业负责人说:“我也知道企业里很需要这样的人,更清楚这些人技术成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不这样一刀切就没办法摆平。你让谁下不让谁下?一刀切对大家来说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13.
方海兴 《领导文萃》2009,(11):104-108
1950年7月,当曾任石家庄市长的柯庆施拟任南京市委书记时,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及华北局书记聂荣臻等曾联名致电华东局,称他“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望华东局“随时注意加以帮助”。而这之前,柯庆施的个人履历上已经有着不良记载:1933年中央派他赴满洲省委执行任务时他因畏惧敌情中途脱逃却谎称已去,延安整风中曾给他这一问题的结论是“犯有在危险时刻动摇并欺骗组织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1949年3月,党中央离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前往北京。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答道:“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自信地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率中央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王君晋升市住建局局长后,信奉"言多必失"这句古训,很少说话。因为其不多说话,下属见了他如同老鼠见了猫似的,唯恐躲之不及。时间久了,他发现这样下去不利于开展工作,于是决定改弦更张,和部下打成一片。一天,他满面春风地来到办公室,对下属讲买彩票中了奖,要请大家吃饭。等到第二天,他说因为有事,改天再请大家吃饭,并问小李:"行不?"小李点点头。小李下班回家,把这事告诉他的老婆。老婆骂他:"你是真傻还是假傻呀,人家局长能请你吃饭?他点你名,就是让  相似文献   

16.
领导者寓言     
东篱子 《决策》2008,(8):39-39
【领导智慧】给马儿套上笼头和缰绳它才会供人驱使;给人才以制度的约束他才会各尽其用。一个骑师,让他的马接受了彻底的训练,因此他可以随心所欲的使唤它。只要马鞭子一扬,那匹马就乖乖地听他支配,而且骑师说的话,马儿句句听得明白。“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他认为用语言就可以把马驾驭住了。有一天骑马出去时,  相似文献   

17.
权势与势力     
“势力”产生某种密切和直接的效果,有比权势更为直接的强制性。如让势力有时间去运作,势力就会变成权势。势力与权势的差别可简单地用猫和老鼠之间的关系加以阐述。猫凭借其势力去抓老鼠。但在猫把其猎物当玩物来耍时,便出现了另一种因素。猫会让老鼠离开,让它在周围跑一会,这期间老鼠不再受制于势力;但它却仍在猫的权势控制之下,猫也还可以再抓住它。猫的支配空间、猫给老鼠以希望的短暂时刻,与此同时猫用不同的方法一直密切地注视着老鼠。从不放松对老鼠的兴趣和毁灭它的企图—— —这一切都是权势的真实体现,或简而言之,权势本身。因此,…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它,结果红色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虽迷惑不解但还是照着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粒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会失去很多东西,但只要始终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就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创新的哲学     
创新、创造、创意,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流行的名词。因为只有它们才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一、需要是创新之母柏拉图说:“真正的创造者是需要。”如果你不需要某样东西,你就不会积极地去创造它。当人们意识到某种需求时,就会开始思考并去实现它。亨利·福特需要为汽车装配一种八缸发动机,于是他向他的设计师们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但设计师们回答:“这不可能,不可能制造出这样的发动机。功率巨大的发动机其实只是一种幻想。”福特说:“非常好,现在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它做出来。”福特有了需要———他的设计师做出了反应…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作为新中国外交方针的重要决策者,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的外交才华得到了充分显示,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毛泽东说:“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