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在革命活动的历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的 ,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他的社会救济思想主要体现为注重官赈和义赈的结合、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救济的结合和超越国界的博爱观等等。这些思想的产生既与其家庭的出身环境和早年经历有关 ,也与他对劳动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有关。孙中山的社会救济思想是其民主革命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既丰富了中国社会救济史的内容 ,又为后人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民生思想作为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过去的学术研究往往对他着重从阶级性方面去探讨,而不太重视他在当时对社会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具体意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不是完整的最先进的思想,但是他在当时提出并阐述民生主义时,已经在经济、社会的研究方面站在了中国人的前列,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外交思想是孙中山全部政治思想的组成部分,也是以往对孙中山思想研究中未予足够重视的方面.本文循序考察了孙中山一生的外交实践,论述了孙中山由前期“软外交”思想到后期“强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较系统地评述了孙中山外交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流、法制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认为清朝专制制度的极端腐朽是孙中山法制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思想基础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源头活水 ;孙中山法制思想体系主要由民权主义、五权宪法、权能分治论三部分组成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立论基础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核心内容 ,权能分治论是孙中山法制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孙中山的进化思想,采取了文献解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其进化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及其对社会历史观的主要看法。孙中山进化思想的渊源主要包括达尔文与赫胥黎的进化思想、中国古代变易思想以及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孙中山对进化论进行了吸收与改造,并将进化论引入社会历史领域,形成“突驾”说与“互助”论,认为“互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也是道德思想进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思想的提出是孙中山长期实践和研究的结果,他认为民生是历史活动的中心问题,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研究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对于缩小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建设,仍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重视农业、解放农民是孙中山重农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孙中山经济近代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地位;解放农民是农业近代化的前提两个方面考察孙中山有关重视农业、发展农业,解放农民的理论内涵和具体措施以及对今天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以历史伟人的宏伟气魄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关注祖国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他对西北革命运动和民族问题的关注,推动了该地区的社会进步;他以现代化手段开发大西北的构想,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在当前开发西北的热潮中,我们应当重视从孙中山的有关思想中汲取养料和获得精神鼓舞。  相似文献   

9.
任同芹 《南都学坛》2003,23(2):38-40
孙中山先生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军人优抚给予极大关注,并形成了一系列颇有建树的优抚思想。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深刻洞悉了历代以官赏功的流弊,主张“官惟其才,赏惟其功”,将任官与赏功之界限,厘然分析。他在晚年为安置裁汰士兵而实行兵工计划。同时,孙中山把他体恤士卒、重视优抚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与毛泽东都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认为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倡导教育兴国,主张教育机会均等,实行民众的普及教育;都强调立志报国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主张进行爱国教育、修身教育、启智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和社会实践的教育方法改革等。但两人教育思想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孙中山关注的往往是上层士大夫有识之士和有为青年,而毛泽东关注更多的是贫苦工人和农民;孙中山更侧重西方自然科学和军事训练等内容,而毛泽东则更多的是让下层贫苦民众"写得、算得"以及唤醒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反抗精神等。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黄兴等为代表的革命领袖提出了"平均地权"、"兴办实业"的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但因其理想主义成分太重而止步于理想。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传承与发展孙中山等的民生主义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历史与现实相统一,宏观与微观相协调,成功地化解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种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从而实现了民生思想从理想到现实的跨越。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主张人类社会与生物界一样,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民权”的兴起便是这种进化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坚持“民生”是“历史的重心”,是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并以此为根蒂构建“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孙中山还极为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其人力胜天的思想,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极强的现实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从女子要在社会生活、教育、政治、经济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女子要在国家建设等方面承担与男子平等的责任和义务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孙中山的男女平权思想是时代的产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孙中山男女平权思想及其伟大实践,促进了中国妇女的进一步觉醒,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并为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和新中国男女的真正平等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5.
张之洞的思想对民国初期的孙中山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一,在政治上,张之洞提倡“将海南建省”,这促使孙中山主张“将海南建省”;张之洞提倡为官执政需直言进谏和有风骨,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鼓励革命者和国家工作人员要有勇气,要为国民尽忠竭力。其二,在经济上,张之洞主张自行设厂以“固国本”,孙中山继承和发展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他认为在维护国家利益尤其是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落后中国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包括借外债和允许外国来华投资)以振兴中国实业。其三,在军事上,张之洞极为重视军工制造,兴办了湖北枪炮厂,孙中山继承了张之洞的此思想,主张将此厂恢复和扩大。其四,在文化教育上,张之洞重视新式学堂,在湖北兴建多所新式学堂以“教育人材”,最终“造成楚材,颠覆满祚”,这促使孙中山主张要多兴建新式学堂以培育更多近代人才从而有利于治国经邦。总之,张之洞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国初期的孙中山,而且这些影响在当时基本上是积极和具有进步意义的。不过,孙中山在受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时亦存在一些不足,但这是次要的,瑕不掩瑜。研究张之洞的思想对孙中山的影响,既反映了张之洞的思想影响深远,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孙中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毕生重视宣传工作,并把宣传工作看成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思想武器,身体力行,努力实践,形成了以主义感化军队、舆论之力较武力为大、报刊是党的喉舌、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人民新闻自由权利、不断创新宣传方法、加强对传媒的统一管理等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宣传思想。孙中山的宣传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十九世纪中后期中国资产...  相似文献   

17.
学术信息     
论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思想李本义在《江汉论坛》2005年第11期撰文论述了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的产生原因、主要内容和局限性。笔者认为孙中山大亚洲主义思想产生的外部原因,是当时流行于日本社会的大亚洲主义思潮,这是重要的外部推动力;内在原因是孙中山最早认识到中国革命与亚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进行伟大民主革命的同时,提出了全面利用外资进行国家经济建设的建国方略。本文从孙中山利用外资的原则、方法入手,来探明孙中山外资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而揭示外资思想未能富国强民的原因,及其外资思想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资能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议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一生在思想、理论上有很多建树,其中人才思想及观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孙中山的人才观的内容包括重视和爱惜人才、积极地培养人才、公正地选拔人才、科学地使用人才和大胆地引进人才五部分。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