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至今年三月十八日,我校历史系教授唐长孺同志应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赴日讲学,历时四个月。唐长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在日本学术界享有盛誉。早在五十年代,唐长孺教授就同日本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同行们有学术上的通信来往。这次赴日,唐教授会见了日本史学界的老一辈学者,结识了许多朋友,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2.
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至今年三月十八日,我校历史系教授唐长孺同志应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邀请,赴日讲学,历时四个月。唐长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在日本学术界享有盛誉。早在五十年代,唐长孺教授就同日本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同行们有学术上的通信来往。这次赴日,唐教授会见了日本史学界的老一辈学者,结识了许多朋友,开展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3.
朱雷教授     
朱雷教授,浙江海盐人。1937年生于上海,现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任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湖北省史学会理事、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湖北省政协常委、中国大百科全书隋唐五代史卷副主编。朱雷教授1955年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1959年本科毕业后,考取唐长孺教授的研究生,主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1962年研究生毕业,在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从  相似文献   

4.
去年十一月,唐长孺、刘宗绪、叶维钧三位同志应邀前来我院历史系讲学。十一月十八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叶维钧副教授,对全系师生作了题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形式与新问题》的报告,着重谈了四个问题:(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为什么大都  相似文献   

5.
唐长孺教授     
唐长孺教授,江苏省吴江县人,1911年生,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后在多所中学任教。1940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讲师。1942年,受聘到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副教授。1944年,又应聘到当时迁到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任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解放后,继续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获湖北省模范教师称号,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唐长孺教授     
唐长孺教授,江苏省吴江县人,1911年生,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后在多所中学任教。1940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讲师。1942年,受聘到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任副教授。1944年,又应聘到当时迁到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任副教授,1946年晋升为教授。解放后,继续任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获湖北省模范教师称号,近几年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1986年11月22日至25日,江苏省历史学会、苏州市历史学会和苏州大学历史系在苏州大学联合举办了纪念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浙江和江苏南京、扬州以及苏州市的专家、学者一百余人。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教授王绰博士,我国著名学者唐长孺、沈起炜、茅家琦、祁龙威教授等也应邀到  相似文献   

8.
著书敢期延岁月,湖山倘许小盘桓─—唐长孺教授学术成就及治学方法略述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深切怀念唐长孺教授编者按: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唐长孺教授,因久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4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84岁。唐长孺教授...  相似文献   

9.
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生著、唐长孺教授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汇集了武大历史系学者近6年来对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许多优秀成果。《初探二编》共计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版20余幅。诚如此编《前言》所说,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对文书本身的整理研究,一是运用文书资料研究有关的史事,此编主要是做后一类的工作。如按历史事件分类而言,编中包括了户籍、田制、赋役、军事、驿站、交通、工匠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兹先就本编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就有关户籍的论文来说,朱雷同志的《唐代‘点籍样’制度初探》,既对“点籍样”做了明确的释义,又指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宁可同志,因公来兰,应我校历史系邀请作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和地理环境》、《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导言》两个专题学术报告,受到历史系广大师生欢迎。  相似文献   

11.
由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孺先生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集)最近出版了。这是继《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一集)(均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之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又一丰硕成果。收入本集的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片20余幅。论文作者均为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的研究人员,其中有从事敦煌学研究二三十年的教授,也有近年来专攻敦煌学的中青年学者。他们以其深厚的学力和科学的态度,辨识新旧出土的敦煌叶鲁番文书的内容,并充分利用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解释论证历史现象,取得了可喜的收获。现就本书的主要内容简略评介如下: 1.唐长孺教授的力作《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两州府兵》,据吐鲁番文书中有关西州府兵的  相似文献   

12.
武汉大学历史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著、唐长孺教授主编的《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二编》,汇集了武大历史系学者近6年来对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的许多优秀成果。《初探二编》共计论文17篇,30余万字,图版20余幅。诚如此编《前言》所说,敦煌吐鲁番文书的研究大致可分两大类,一是对文书本身的整理研究,一是运用文书资料研究有关的史事,此编主要是做后一类的工作。如按历史事件分类而言,编中包括了户籍、田制、赋役、军事、驿站、交通、工匠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异彩纷呈。兹先就本编的主要内容简介如下: 就有关户籍的论文来说,朱雷同志的《唐代‘点籍样’制度初探》,既对“点籍样”做了明确的释义,又指明这是在逃户问题日趋严重下从而出现的一种带有临时性的检括户口的措施,以保证封建国家掌握纳税服役的  相似文献   

13.
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唐长孺教授,因久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4年10月14日逝世,享年84岁。唐长孺教授自1944年受聘于武汉大学,到1994年遽归道山,在我校执教整整半个世纪,将自己的卓越才识全部奉献给了武汉大学,奉献给了我国的历史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唐长孺教授学术成就卓著,誉播海内外。他的逝世,使我国史学界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为缅怀唐长孺教授,本刊特发表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全体老师为悼念他而撰写的一组论文。因本期篇幅所限,朱雷、黄惠贤、陈国灿、卢开万、牟发松老师的论文第五期刊发。  相似文献   

14.
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邓广铭先生于一九八二年十月二十三日应邀来我校讲学,受到了我校领导和历史系师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5.
正值我校举行第七次教学、第十二次科学讨论会及建校七十周年之际,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主任、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九月廿五日,白教授向历史系师生作了题为“关于目前史学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九月二十七日上午,白寿彝教授又与历史系教师和参加讨论会的各地史学工作者近百人,在小礼堂举行了座谈。 座谈会上,白寿彝教授特别强调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他说,搞现代化,搞法制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日至十六日,河北大学历史系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了史学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河北大学历史系师生,兄弟院校如南开大学、內蒙古大学、山西大学、河北师大、河北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史研究所、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省博物馆、《历史教学》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及史学工作者等。  相似文献   

17.
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为制定重庆市云阳县境内三峡工程淹没区地下文物保护和发掘规划,1994年春,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对云阳县明月坝聚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在该遗址的唐代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板瓦、筒瓦、瓦当及陶瓷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土了三件卜甲①...  相似文献   

18.
4月16日上午,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陈连开教授应邀来我院访问,并为民族学系师生作了题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学术报告。陈教授在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的指导下,多年来,一直悉心研究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学者、宋史专家,河北大学历史系教授漆侠先生,应邀于1986年9月14日至27日到我校讲学。 讲学期间,他着重论述了关于“宋代生产力的发展及宋代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宋统治区内各民族的经济制度”、“宋代土地制度、地祖形态及演变与赋役制度”等问题,受到我校历史系师生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姜伯勤教授,男,1938年生,湖北省武汉市人,1963年1月中山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留校工作。现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代学会理事,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0年10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长第九次会议批准为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1991年9月,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