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性问题是邻避冲突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邻避冲突的行为主体主要是政府和公众,因此邻避冲突的正义性可从政府行为和公众行为两方面来分析.从政府行为方面来说,在邻避项目决策和邻避冲突处理过程中,政府只要让公众充分参与决策并进行充分的信息公开,就能实现程序正义.但是,要实现实体正义,政府必须对邻避项目的周边居民进行相应补偿,包括提供经济补偿和提供正外部性项目.从公众行为方面来说,在邻避项目决策参与和邻避冲突中,只要其目标是为了谋取正当利益而不是谋取非法利益,采取的是合法手段而不是非法手段,那么就都具有正义性.  相似文献   

2.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私合作关系,是指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一种融资模式。优点在于将市场机制引进了基础设施的投融资,能降低项目风险和资金风险,减轻政府压力。同时,私营部门的有效参与还能推动项目管理方面的革新,提高效率,传播最新管理理念和经验。双方可以形成互利的共同目标,以最少的成本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健全的机制是推进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针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的机制建设虽逐步加强但仍存在较多不足的现状,应健全行政决策公开、公众利益表达、政府回应、激励约束等机制,进一步激发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决策热情,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彰显社会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4.
“河长制”要从一项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设计转向为长效化制度实践,必然需要社会主体的有效参与。基于对湘潭市推行“河长助手”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以民间组织为中介的公众参与,需要建立在地方政府的信任与需求、民间环保组织的社会资本积累、精准的身份定位以及利益表达的集中与理性化的基础上。同时,公众参与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河长制”实施过程中的社会动员不足、短暂化与形式化、治理成本高、合法性与有效性不足等“运动式治理”弊端。  相似文献   

5.
BOT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投资方式,对于东道国政府和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吸引力。但由于项目投资金额巨大,运营周期长,因此面临着诸多风险,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东道国政府的支持,因此政府保证对于BOT项目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但目前在我国,政府为投资者提供保证面临着诸多法律问题,例如政府保证的法律效力具有不确定性、政府保证的内容不完善等等。本文从政府对BOT项目经营性风险和非经营性风险的承担两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政府对各种具体项目风险承担的范围和程度,并对我国的BOT立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项目建设运营周期长、资金投入大、参与主体庞杂、相关利益者较多,导致其风险因素复杂化和多样化,增加了项目风险管理的难度。为了选择科学的风险控制措施,基于PPP视角对公共项目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重要性调查,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并判断出影响公共项目成败的关键性风险因素。在风险控制中对关键性风险因素进行重点监控可以使公共项目风险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公众参与实践中,公众有效参与不足问题正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公众参与影响力和破坏政府行政公信力的重要因素。缺乏有效公众参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公众参与制度设计不完善、公众参与操作机制不科学以及官员对公众参与存有顾虑等。推动公众有效参与,需要政府从制度层面建立完善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制度、权利制度、程序制度和反馈制度,从机制层面主动预判公共决策中可能存在的参与问题和风险、科学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机和利益诉求以及理性设计决策不同阶段中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方式,从个体层面强化培育政府工作人员的民主行政理念和公众参与技能。通过多方并举,实现公众参与的有序发展,更好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8.
股东一债权人冲突易引发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两种不同的后果,而负债水平的增加将会影响出资者的出资行为.如果企业的新增投资项目风险比企业投资新项目前的风险大,则容易出现过度投资问题;如果新增投资项目的风险比企业投资新项目前的风险小,则易出现投资不足问题.当股东一经理利益一致,且其他条件如负债比例、企业经营风险等一定的情况下,新增项目风险越大,过度投资越严重;相反,新增项目风险越小则投资不足越严重,并且过度投资与投资不足的程度随着负债比例的上升而加大.由此可见,项目风险是影响负债期限结构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的完善与否体现了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标。当前地方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立法虽已明确程序控权、公众参与、决策行为期限、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后评估等内容,并已经界定范围、决定起草、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审议决定、事后评估等系列流程,但是尚存在对重大事项界定不清、专家论证与公众与参与缺乏制度规范、对相关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不足等弊端。今后的立法完善应当进一步细化决策事项,同时完善决策公众参与制度、智力支持系统以及合法性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科学发展,建设宜居型城市。政府环境行政的不足决定了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吸纳最广泛的公众参与其中,生态环境的公共性使得城市公众有可能协调一致行动,以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家庭、社区、社会层面的生态环境改善。政府应当更加完善有关公众参与的法律和政策,为公众参与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渠道和切实保障;城市公民应自觉培养生态可持续性行为习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自律、监管、建言献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 ,由于居民缺乏社区参与的热情 ,社区参与严重不足。单位体制的影响、社区管理体制及管理方式缺陷、经济体制转轨对社会生活的冲击等是社区参与不足的主要原因。要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社区体制、社区整合、改善社区生存环境、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等方面着手解决社区参与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政治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公众参与地方立法会对民主建设、政府决策、公民意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不可盲目乐观。目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存在缺陷,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程度不足,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不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成效也不明显。因此,构建完整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法律规则,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积极性,健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开始在我国兴起,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我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中公众参与度的不足。提升公众参与度的关键在于提升公众主导度、参与度、信息透明度、互动沟通度等在内的四大核心维度。“全过程参与”作为一种新颖的运作模式可以全面、系统地提升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维度,为我国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有效的路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厦门PX项目案例为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若干有代表性的特征,指出,使公民参与发挥实质性作用,关键在于转变决策者观念,提升参与公众的组织化程度,畅通制度化的表达渠道,降低决策成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草根民众的环境抗争行动日益增多,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崛起,使环境抗争呈现出“网络化”的趋向.但是,网络媒体有着自身的运作规律,随着抗争客体在网络空间中的霸权再造,以及网络媒体自身局限性的不断显现,草根民众的网络优势逐渐丧失,尤其在“网络幻象”破灭之后,草根民众的环境抗争将会产生诸多负效应.有鉴于此,各级政府除了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之外,还更应看到表象背后的利益表达及草根民众的无奈选择.而合理有效的治理之道,在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吸引公众参与环境政策生产,以环境正义为基本准则,构建正规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众已经能够通过社会公示、听证、信访、诉讼等制度化途径参与到科技决策过程当中,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参与有效性仍存在不足.为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公众参与制度保障体系;培养公众参与意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参与能力;提供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降低公众参与成本;探索建立政府、专家与公众良性互动的科技决策模式;促进公众参与组织化发展,提升公众参与科技决策的个体与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ERP信息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中,但调查表明我国制造业实施ERP的成功率却较低。在ERP项目风险管理中应用FEMA技术可以通过对各种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量化分析,找出ERP项目的关键风险,并引导资源去解决风险度高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审视政府信任关系,既是基于治理理论与政府信任之间的理论契合,又是基于解决当前治理问题的现实诉求。重塑当前政府信任关系的困境在于,政府与公众因受公共权力体系中的封闭性、公众对政府预期的满足值以及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合作的不足与信任的缺乏。因此,合作型政府信任关系成为建立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信任关系和实现有效治理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模式,公众参与的程度低、强度弱,导致环境治理绩效不佳。公众诉求是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首要前提,公众诉求的实现效果直接影响着政府环境治理绩效。非均衡的博弈制度安排、软弱的法律支撑、松散非专业的公众组织导致公众诉求难以持续稳定地影响政府环境治理绩效。为改变这种状态,应健全政府官员环境治理考核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权利构架,消除地方政府与污染企业的合谋基础,培育博爱型公众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情境下社会管理创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社会的出现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社会转型的加深,中国也步入了风险时代。介绍了风险与风险社会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中国风险社会的复杂性。将社会管理纳入到风险社会的情境中,探讨了中国在当前风险社会的背景下,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等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创新上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包括政府在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管理效度上面临的挑战,社会组织在与政府的关系、社会认同和资金方面的困境,公众意识、公众参与渠道和主体地位定位方面面临的挑战,以及面临这些挑战所应采取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