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荣誉满身的吴仁宝在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发展之路时,头脑中已树立了地产运营的理念.在华西村的会议室里,记者采访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这位已年届80的老人精神矍铄,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对记者的每个问题都应答如流.  相似文献   

2.
吴仁宝去世还未过"五七",一则华西村标志性建筑龙希大酒店亏损的消息,就传遍了网络.在质疑声中,3月16日,《社会观察》记者来到了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华西村. 华西金塔宾馆的大喇叭在播放着"社会主义能够富农村"、 "一个共产党员就是为民谋利的一面旗帜"等吴氏经典语录,一批批游客鱼贯而入,宾馆的三部电梯都拥挤不堪,需要保安来维持秩序.高度名列全球第十五,中国第八的龙希国际大酒店,就在不远处骄傲地俯瞰着这个风云际会的村落.  相似文献   

3.
惊蛰刚过,华西村再次吸引了媒体的目光.这一次,华西村的缔造者吴仁宝去世了,一个时代也结束了. 但关于华西村的争议并没有停止.在50多年的争议声中,吴仁宝带领着村民将华西村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天下第一村".如今,围绕着这一个村庄,有接近5万人在此生活. 外界一般将他们分为三类人:中心村村民、周边村村民以及外来打工者,对应着不同的待遇.但在吴仁宝葬礼当天,他们都自发地戴上黑纱,站在道路的两边送别老书记,黑压压的人群从华西村内绵延至殡仪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不缺少富豪,也不缺少气派的建筑,但是华西村的财富有着不同的涵义.好像华西村越富,一些媒体就是越是看不过眼,吴仁宝去世再次引发争议.对热衷于批判华西村的媒体而言,华西村的现实与它们信奉的理念有差异,所以华西村的成功好像是损害了它们信奉的普世价值. 华西村今天已经是一个市场化的企业,这个企业与其他种类的企业有共性.企业就像是一台计算机,设备厂房相当于硬件,市场网络则类似于输出输入设备,管理结构则是驱动这两者的软件.华西村另类的地方在于:其管理结构明显不同于主流经济学推崇的"现代企业制度".华西村内部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结构及其管理传统,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治理结构判然有别,倒是与社会主义时期的一些传统有着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去世了. 3月18日,这条新闻传遍了各大网站.无论是曾经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此时都在网上为这位老人点上一支蜡烛致以哀思.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吴仁宝创造了中国农民的一个奇迹.而在现实中的华西村,前来吊唁的村民排着长长的队,将吴仁宝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小房子围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6.
在华西中心村村民眼里,外界对于华西村的担忧似乎是多余的.事实上,舆论对华西村民的不自由,被洗脑,抑或对吴仁宝的家族制,个人崇拜的批评,跟华西村人的生活毫无关系,也并不影响他们对老书记的爱戴. 华西的现在以及未来,真正值得关注的,其实在于大华西3.5万村民的共富之路何时能够实现,以及老书记走后,未来十年是否可以顺利实现转型,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7.
华西之路     
被誉为中国“天下第一村”的江苏省华西村2004年销售收入达260亿元,成为中国首个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的村庄。1500名原华西村村民的人均收入也翻了一番,达8万元。到过华西的人,总会提出一个问题:华西村为什么能经久不衰,且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如果是一般地看看,很可能会带着遗憾而去。笔者去过3次华西,也是零零碎碎,难得要领。日前,笔者四访华西,聆听到了交班后的老书记吴仁宝的介绍,总算理出了脉络。华西之路,就是提高我党执政能力的华西回答。  相似文献   

8.
随着党的十七大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全国农村想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要开展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来不断地改善农村的文化生活,增强农村的文化程度,提高农村的精神文化水平,是政府及农村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想突出其文化内涵的程度就要打造出一个农村文化活动的品牌。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问题在我国环境问题中非常突出,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了研究,对于治理农村环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农村环境保护成效差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原因在于我国所制定的农村环保政策和制度中缺少激励机制,很难调动各利益相关主体的积极性,因此笔者以河北省白洋淀地区人居环境政策为背景,提出"征补共治"型农村环境政策供学界商榷.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金融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环节,不少地区结构性和区域性"贷款难"问题仍然比较普遍。"日前,银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周慕冰在出席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时如是说。的确,我国农村生产要素流动不畅,农村金融"缺血"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业产业化及农民致富的沉疴痼疾。农村金融  相似文献   

11.
柏姝 《现代妇女》2014,(1):33-33
近年来,农村留守妇女婚姻不稳定,婚姻状况不乐观,导致离婚率成逐年上升趋势,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笔者在此呼吁,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关注和参与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保障"留守妇女"群体共享社会温暖和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2.
人人都道,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众多学科中最容易的,因为"语文"是中国人生而就能知道的事。本文浅谈了如何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一资源再配置过程,缓解了农村经济、社会等矛盾,降低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风险,这对中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一个重要缩影便是快速城市化。然而城市化所带来的不仅是飞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人口涌入和高度的资源聚集。农村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在2050年之前,中国城市化规模将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就意味着每年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规模在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区间内,与之伴随的是农村劳动力的飞速流逝,同时由于资金、政策等种种原因,农村劳动力在进入城市时往往会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农村,这就造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群体"留守儿童"。根据社会学概念,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且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教育部201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达两千两百万。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乡村文化绵延发展了几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近年来,传统观念中的"乡村文化共同体"几近坍塌,农村青少年问题不断爆发。我们的美好愿景是在延续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展当下村落的新型文化风貌。任何国家大政方针、农村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最后一公里"都在村庄,所以"村落"层面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乡村文化落实的关键。其中,乡村学校课堂、乡村图书馆、乡村电影院和社区网络四大平台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关注三农,国家采取粮价直补,取消农业税赋等强有力的措施,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以中央一号文件做出“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定”,可见国家对加强农村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农民是农村工作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因此极大的丰富和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农村老龄问题日益突出。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城市。  相似文献   

17.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沃土,是一切文化产生之源,搏动着原始而粗狂生命、洋溢着田野风情和农村风光的生活气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农村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但是,我国农村传统群众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难,亟待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农村群众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村官"是近年来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个新群体。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京郊农村大学生"村官"角色扮演的动态过程,认为这一角色的成功扮演,不仅取决于扮演者个人的实际行动,也取决于他对角色的领悟以及国家、社会对角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9.
城市低保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已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制度体系。我国农村的社会救助事业与城市相比,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从1997年开始,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市逐步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角度出发,论述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如何助农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方式。从加强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注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履行监督控制职能三个方面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了坚持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方式,助力农民收入增长,把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战略落到实处是"农经"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