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大司农是汉代掌管农业的最高行政官员,其演变反映了两汉各阶段农业经营的不同状况。武帝初年的官制改革增加了大司农管理国家财政的职能,也加大了其参与农业再生产的能力。西汉中后期大司农在农业开发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与汉初治粟内史的无所作为形成了鲜明对照。在西汉二元财政体制下,大司农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由于田租、口赋数额相对固定,从增加财政收入出发,官营农业成为大司农经营的重点。但随着公田萎缩以及帝室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合流,公田收益对国家财政影响减少,东汉后大司农将发展农业的主动权交给了地方政府。大司农放弃对农业的直接经营,不仅造成了汉代农业开发重心的转移,也加速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史卫 《南都学坛》2007,27(5):1-5
西汉初年,丞相总揽国家财政。为制约丞相财权,皇帝先后在相府设计相、司直以制约,并以御史大夫分解和监督相府财权,还通过直接控制部分国家仓库来加强对国家财政的控制。在调整国家财政管理系统的过程中,职能庞杂的少府被分解,最终成为单纯的皇家财政管理机构,真正实现了帝室财政和国家财政的分离。皇帝的秘书机构最终也取代了相府各曹,成为国家最高财政管理机构——度支尚书。原来分管国家财政和帝室财政的大司农和少府最后演变成为国家财政的具体执行部门。最终在唐代形成了以户部为中心的新的财政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曹魏财政管理的专职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的财政管理在建安时期以非专职化管理为主要特点,曹操自己控制着财政决策权,中央没有设置专职的财政主管机构和主管长官,重大财政事务多派他官负责执行。这种专职化管理的范围有限,且带有浓重的军事色彩,从财政制度建设上看,是对汉制的倒退。曹魏代汉之后,对财政管理进行专职化变革,主要是财政政务归尚书台,创设度支尚书主管军费,加强大司农、少府的专职管理职能,最终取消兼具财政与民政管理职责的典农官。财政管理由非专职化趋于专职化,体现了曹魏财政制度在汉唐财政制度变迁中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从大司农到度支尚书东汉时期,存在两个与财政管理有关的机构:一个是少府;一个是大司农。它们都属于九卿之一。东汉的少府,掌管“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即负责宫廷衣物、珍宝和杂  相似文献   

5.
西汉大司农位列九卿,主管国家财政经济,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国家经济的运转情况。他们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略述其属官及其职能,就其职掌及运作方式作一简要归纳。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要逐步健全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控制体系,组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来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地发展。在一定时期里社会总供给既定的情况下,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关键是财政金融部门投放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我国现阶段货币收支有五类:一是以基层经营单位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二是以城乡居民个人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三是国家对外的货币收支;四是以国家财政为中心的货币收支;五是以国家银行及各种金融机构为中心的货币收支。这五类货币收支是互相联系的,形成了一个整体。但前三种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后两种是国家集中性的货币收支。国家规定财政可以先支后收,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可以向中央银行透支;银行还  相似文献   

7.
秦代的粮仓管理情况,反映在云梦秦简中,主要是《仓律》以及散见在其它律文数条,这虽然不是有关粮仓管理律文的全部,但当是律文的主要部分,从中可以窥见秦代粮仓管理的大致情况。秦代一般设有三级粮仓,即中央、县和乡。中央由太仓主管,是内史的属官,简文中,太仓作“大仓”(古文“大”、“太”通用),凡二处。“内史课县,大(太)仓课都官及受服者。”(《厩苑律》)“县上食者籍及它费大(太)仓,与计偕。都官以计时雠食者籍。”(《仓律》)“都官”之署,是直属朝庭的机构,简文中提到十四处,按应与郡县平级,并也受辖于  相似文献   

8.
曹魏屯田,从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募民屯田许下算起,到魏元帝威熙元年(公元264年)下诏废除为止,实行了近七十年,但是对于屯田的管理方式,史界学历来就存在着分歧。目前仍然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多数同志认为,曹魏屯田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大司农,一些同志认为曹魏屯田分两个阶段,建安十八年以前属司空府(曹操为丞相后属丞相府)管理,以后属大司农;近年来又有同志提出,曹魏政府对屯田的管理,黄初元年以前属司空府(后为丞相府),黄初以后属尚书台。在这里,我仅根据接触到的一些材料,谈一谈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财政不仅是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国家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手段。一般认为,财政虽然可以通过税款的征收、资金的拔付(贷放)等具体收支环节参与微观经济的某些管理,但其主要管理功能是表现在宏观经济领域,即财政是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强有力的杠杆。财政的这一功能可以存在于不同类型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法制形式,或是从计划的周密性来看,唐代前期的国家财政计划都堪称为我国封建财政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迄今治财政史者对此似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评价。为了抛砖引玉,笔者在《唐代前期国家预算形态述论》一文中,对当时的国家预算的法制化和周密性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拟分析当时的预算外收支计划,以期增加人们对唐代前期国家财政计划全貌的认识,并证成开篇的结论。唐前期预算外收支的法定项目有公廨本饯、食本、职田、公廨田、驿田、常平仓、屯田和营田等,它们是经由唐中央批准,由国家统一拨付资金或土地,由各级军政部门按国家限定的范围(如地域、利率、租额等),自行经营自行收管的钱物,同时又处于国家财政计划的宏观控制之下,作为国家预算的重要补充,具有相对周密的制度化的计  相似文献   

11.
炎黄传说的考古学证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现有的考古资料 ,对古文献记载中的神农、炎帝、少昊、蚩尤、黄帝等传说分别进行对比考证 ,认为 :一、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及其地域 ;二、炎帝与神农系同一氏族 ,即炎帝出自神农氏 ;三、少昊是与炎帝神农氏族不同的另一氏族 ,考古发现的大汶口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时代及其地域 ;四、蚩尤是炎帝神农氏族的一个分支氏族 ,考古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司空村类型 ,正是蚩尤的故地 ;五、考古发现的早期龙山文化 ,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及其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2.
宋代京畿制度复杂多变。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称开封府界,仁宗皇、至和之际曾一度改为京畿路,徽宗朝时而置京畿路、时而恢复开封府界;南宋以临安府所辖9县为京畿。北宋对京畿管理体制出现了开封府界路级特区,南宋以临安府长官充任浙西路安抚使兼兵马钤辖,管理京畿、京师和朝廷事务,已形成了路总管府的管理体制。这一体制对元朝"大都路总管府"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吊屈原赋》先唐注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谊《吊屈原赋》是汉赋名篇,历代注释甚多。早在汉魏六朝时期,就有胡广、服虔、应劭、郑氏、李奇、邓展、苏林、张晏、如淳、孟康、韦昭、晋灼、臣瓒、徐广等14名注释家为其作注,这些注释文字主要保存在《史记》三家注、《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的征引中。早期注释或注音,或释词,或解句,或校勘,促进了《吊屈原赋》的解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古代赋的兴起、繁荣、发展及现代辞赋的创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国"赋"源远流长,汉赋是我国赋体文学的源头,更是我国文学自觉时代的起点。期间经历了汉大赋、魏晋抒情赋、唐代律赋和晚唐小品赋、宋代的文赋等成就卓著。元科举不兴,明八股取士,但文人赋作仍有很多。尤其明末清初一批抨击阉党乱政、反对异族入侵和清末富有爱国情怀的赋家和赋作,更加拓展了赋的题材和内容。明清已还,赋论和赋集渐多,为研究辞赋奠定了基础。汉赋繁盛乃盛世必然。21世纪初,正逢盛世,新赋创作蔚为壮观,但是作家的国学修养、作品的思想深度、创作技巧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要向以欧阳修和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赋作家和文赋作品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从京都赋到田园诗--对诗赋文学创作传统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源起楚汉辞赋,继兴魏晋五言诗歌,从而构成先唐以诗赋为中心的文学创作传统。在此长达数百年的诗赋文学创作形成时期,公元1世纪以班固为代表的赋家创制了“京都赋”文学系列、公元4世纪末以陶渊明为代表的诗人创制了“田园诗”文学系列,一被奉为赋体正宗,一被视作诗苑杰作,后世追摹仿效,奉为两座艺术高峰。而从京都赋到田园诗的变迁史迹看诗赋文学创作传统,又呈现出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的差异,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背景和精神风貌,这启引我们对诗赋艺术价值作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泰山石敢当”词义难解,“石敢当”之人于古史无征。通过“泰山皇玺”的考证,得知“泰山石敢当”实为“泰巖 當”误写讹传,而“當”字应释为“堂”或“皇”,因而“泰山石敢当”原为“泰巖堂”或“泰巖皇”。“泰巖堂”即“泰山明堂”, “泰巖皇”即“泰山皇”。“泰巖堂”石碑,为古时“镇堂神石”,“泰巖皇”为原始“泰山神”。“泰山神”原应为“神龙禹皇”。  相似文献   

17.
《汉志·诗赋略》分类义例等问题为后世论争焦点.返归历史语境考索《汉志》分类的基本义例,整体观照并辨析《诗赋略》涵盖的文体、归类方式及内部之种属关系,探讨《汉志》的流变,可以廓清《诗赋略》原本源于《诗》的荀赋、杂赋,肇端楚辞的屈赋、陆赋,乐府采录的歌诗三类编目之事实.  相似文献   

18.
早在《毛诗序》的“六义”之说以前,荀子就有以赋名篇的作品问世。因此,荀子的赋其名称的命义不是取义于《诗经》的“六义”。从赋体的起源来说,“六义附庸,蔚成大国”、“赋者,古诗之流也”之类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荀子以赋名篇,取义于“不歌而诵”的含义,以与诗三百的入乐歌唱相区别。由于汉初贾谊作骚体诗却以赋名篇,造成汉代以后辞赋的混淆。  相似文献   

19.
中西部地区乡镇财政负债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普遍存在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乡镇财政负债现象 ,是由于该地区乡镇收支存在一系列问题的结果。全面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就会发现在当前的体制中 ,乡镇收不抵支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现有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和措施是极为不规范的。要抑制乡镇财政负债的产生就必须解决乡镇收支存在的问题 ,必须转变干部思想观念 ,规范乡镇领导干部行为 ,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加大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力度 ,加强民主监督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机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刘慧晏 《东方论坛》2009,(5):32-37,54
关于汉赋的源头,历来研究者多失之于偏。细究起来,汉赋,特别是散体大赋,其源头其实有三:其精神实质承继于诗教,其华丽的辞采形式嬗变于屈骚,其多变的内容结构出入战国诸子。具体说,散体大赋继承了《诗经》的雅、颂传统,并把雅、颂传统推向了一个新的意境;汉赋抒情赋志、辞采华丽、虚构夸张等技巧来自屈骚,其写作风格则明显受到先秦诸子的神仙思想、滑稽传统、纵横策论之风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