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很多老年朋友都错误地认为:人到老年,老夫老妻在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已经磨合得天衣无缝了,彼此间说话、办事也不用多考虑、顾忌什么了。殊不知,老夫老妻之间也需要经常提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呢!我和老伴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彼此之间在感情上没有任何隔阂,老伴甚至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依然时时注意彼此之间的分寸,  相似文献   

2.
65岁的张先生半夜起床小便时突然晕倒,老伴急呼喊,见其已失去知觉,一两分钟后,又见其自然苏醒.家人担心得了急病,将其急送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患了排尿性晕厥,并作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我是名高中教师,老伴是搞建筑的。退休前,各忙各的,没有多大分歧。退休后,问题就来了。我想把孙子接来养,老伴则希望让其父母带,或送幼儿园。我俩各不相让,经常为此争吵。我说他不近人情,不理解人;他说我不讲理,整天唠叨。时间长了,感情也越来越冷淡,有时甚至想到了离婚。我自己也纳闷,老夫老妻的怎么会这样? 沈阳 陆宇欣 陆女士: 从你的来信看,你和老伴之间有一定的冲突。老年夫妻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情感上。一种是正面冲突,态度粗暴、互不相让、针锋相对,甚至讽刺挖苦、摔家具。另一种是忽视对方,根本不把对方的意见当一回事。还有的  相似文献   

4.
65岁的张先生半夜起床小便时突然晕倒,老伴急呼喊,见其已失去知觉,一两分钟后,又见其自然苏醒.家人担心得了急病,将其急送医院.医生检查后,告诉他患了排尿性晕厥,并作了详细解释.  相似文献   

5.
《家庭科技》2014,(2):6-6
正人物:张阿姨档案:61岁,浙江宁波人,16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如果没有那场车祸,我儿子都40岁了,或许我早就抱孙子了。如果没有那场车祸,老伴也不会抑郁成疾,早早离我而去。如果没有发生这一切,我们家该是多么幸福美满,而今也是儿孙满堂了吧。我是1953年出生,地地道道的宁波人。家里兄弟姐妹有7个,我排行老四。我老伴家在过去,算得上大户人家。他爷爷、父亲都是中医,称得上中医世家。我老伴  相似文献   

6.
老伴是个教书匠,教数学。有道是万事不离老本行,老伴把他的模糊数学也用在了家庭生活上。首先是经济模糊。老伴说,夫妻间矛盾常常是从经济上引起的,因此最好将它模糊掉。于是,家里的经济由我掌管,除了大笔开支须由两人商量取得共识外,对日常开支他不闻不问,使我在经济上享受充分的自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们从来就没有在经济上闹过不快。  相似文献   

7.
NICO 《优雅》2009,(3)
女人的皮肤保养,好像可以简单到用3个字母概括T、U和W,少女时代被T区的控油问题所困扰,半熟龄时要担心U区的松弛和老化,而在正式进入熟龄期后,最担心的就是眼周保养的W形问题,从外眼角的纹路到浮肿松弛的眼袋,组成了一个W字母的形状,也是最显老,最以改善的老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老伴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去年在外出途中走失,至今杳无音信.老伴下落不明之初,他的退休金由我代领,4个月后,单位停止发放其退休金.请问,单位停发我老伴的退休金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停发退休待遇后家庭生活出现困难怎么办?在停发退休金后假如老伴又回来了该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9.
<正> 本期已是《齐鲁学刊》的第100期了。回想创始之初,不少师生在热烈祝贺它诞生的同时,也担心它能不能坚持办下去,以至有的同事见了编辑人员就说:千万不要老是“一”,即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今天,《齐鲁学刊》却迎来了它的百期大庆,这充分说明了它是有生命力的。办一个刊物并不容易,办好一个刊物就更难。《齐鲁学刊》依靠党的领导,争取各方支持,在广大作者、读者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发表了不少好文章,推出了许多科研的新成果,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鼓励。  相似文献   

10.
老人离婚     
有一个老人,年轻时因政治原因无奈与一位姑娘分了手,爱吃醋的妻子为此总是疑神疑鬼,折腾了老人近半个世纪。老人最近偶然得知那位姑娘在离开他后因受其牵连终身未嫁,感到异常愧疚,再也受不了老伴的冷嘲热讽,决定与老伴离婚,做回自己。老伴这下慌了,以上吊自杀要挟老人,儿女也轮番上阵,阻挠老人离婚,甚至绝情到声言老人离婚就不为老人送终的地步。社区居委会也以家庭稳定为由,苦劝老人想开点,都凑和着过了半个多世纪,就要入土了,再忍一段又何妨。老人涕泪横流,说你们都只想到自己,怎么不为我想想?年轻时我为了听从党组织,顺了;中年时为了家庭和孩子,忍了;现在子女都已成人,没负担了,我追求自己的幸福就不行吗?结果老人抱病不起,郁郁而终。老伴受此家庭变故,性情大变,而那位等候的老姑娘也感到活着再也没有盼头,一个早晨带着遗憾追随老人去了。三个人的遭遇让人唏嘘。  相似文献   

11.
严寒的冬天是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老百姓俗称老慢支、肺气肿)患者最担心、害怕的季节.因为天气一冷,他们就会老病复发,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都找上门来了.  相似文献   

12.
正【案例】63岁的朱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老伴牛女士动不动就拿他跟别人比,比如王老太的老伴退休金上万、张奶奶的老伴特别会疼人。一旦有比不过的地方,她就会一个劲地数落朱先生,经常引发争吵。老伴总看着"别人家的"好,简直就是得了"攀比症"。这  相似文献   

13.
暮年丧偶,可谓老年人的一大不幸。虽然人们都明白“老夫老妻不可能同日走”的道理,但是,当相依为命数十载的老伴撒手而去的时候,生者的悲痛之情依然难以自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姐刚刚退休,与她共同生活了36年的老伴,竟因突发心肌梗塞而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老大姐的精神当即崩溃了,她和丈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16,(10):6-7
正老夫老妻过了大半辈子,退休之后,为何闹起了离婚?总结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退休后一时无法适应生活改变而导致夫妻间产生摩擦,有的夫妻原本感情就不好,有了金钱基础的现代老人想尝试新生活。"退休离"缘何爆发最近,家住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的张先生将一纸离婚诉状递交到法院,要求和风风雨雨度过30多年的老伴赵女士离婚。去年,年满60岁的张先生退休,而比张先生小3岁的赵女士早已退休多年。相伴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15.
易善永 《家庭科技》2008,(11):33-33
冬天是“老慢支”患者最担心、害怕的季节,一不小心着凉感冒,便会引发严重的急性发作。不少“老慢支”患者的冬天就是在打针、吃药、住院中度过的,并因此承受着肉体、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经济负担也很沉重。呼吸专家建议,“老慢支”过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腐败问题是人们最担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因为它危及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同样 ,反腐败问题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人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 ,因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成败和中华民族能否复兴的关键。自改革开放以来 ,腐败现象的滋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条件 ,因而成倍地增长出来并呈蔓延趋势 ,我们的党和政府虽然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清除腐败的工作 ,但人们感受到的腐败现象却越来越严重。不能说我们党和政府反腐的力度不大 ,也不能说没有反腐的坚定决心。那么为什么我们反腐败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呢 ?根据我国反腐败斗…  相似文献   

17.
正讲述人:张妹芳,女,60岁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城里工作,二儿子在农村老家做生意。5年前,我随大儿子来到城里带孙女,当时老伴还没有退休,由于两地相隔六七百公里,一年只回老家一两次。老伴不在身边,经常感到孤独。虽然有时很希望和老伴过夫妻生活,但由于停经多年,加上老伴是个思想很传统的人,我不敢和老伴说,怕他笑话我。我很想回老家,又怕儿子儿媳忙不过来。前年老伴退休了,可家里也有  相似文献   

18.
小艾最近总怀疑丈夫有了第三者,问她是怎样确认这点的?她回答:“我凭的是第六感觉。”小白老怕自己的丈夫出事,丈夫下班晚回来一会儿,她就坐立不安,紧张担心。她会想像出无数可怕的情景,甚至包括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实,有时候,有米之炊巧妇也难为。 就拿我们家来说吧,我们家四口人:我,老伴,一个已参加工作还未找对象的大儿子,一个正读高中的小儿子。四个人的伙食,照理应该很容易弄,可往往令我和老伴伤透脑筋。  相似文献   

20.
别说父母老     
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60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歇歇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都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 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车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你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我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生气了,冲我嚷起来:“我怎么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吃嘛嘛香,怎么会老呢?”我只好说:“您干活儿可得悠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