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妮 《经营管理者》2013,(9X):227-227
自从2006年,美国对华首次反补贴立案调查以来,美国对华发起了大量的反补贴调查,成为对我国实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本文总结了美国对华反补贴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对华实行反补贴调查的原因,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张晓涛 《管理世界》2012,(2):177-178
论文对1995~2010年期间我国出口产品遭受反补贴调查和被实施反补贴措施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政治、经济、法律制度3个角度剖析了美国对中国产品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使用Probit方法实证分析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华反补贴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朱颐 《经营管理者》2013,(20):216-216
世界贸易的救济措施主要有三大类,其一是反倾销,其二是反补贴,其三是保障措施的制定。尤其是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是通过这3种措施来进行贸易制裁的。随着我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贸易摩擦也越来越频繁,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反倾销及保障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国内一些生产商的目的了。所以,美国将要寻求更多的突破口,反补贴法的出现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此,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尽管中国2001年底正式加入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世界贸易组织,尽管以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和美国卡托研究所为主编制的弗雷泽/卡托2001年的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把中国排在81位而把俄罗斯排在117位,尽管1998年欧盟通过决议将中国从其反倾销政策中的“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中除去,给予中国介于“非市场经济国家”和“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特殊市场经济国家”待遇;尽管美国已经承认一些中国大陆企业“市场经济”待遇,但是欧美的反倾销中,中国仍然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而受到歧视性待遇,而俄罗斯已经被作为市场经济国家…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反补贴”措施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6月,加拿大边境贸易服务署(CBSA)正式公布了"关于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新政策",规定:"在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时,将以行业为基础考虑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并将推定中国所有行业为市场经济产业。”这项政策为加拿大政府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靓芝 《决策与信息》2005,(7):38-38,41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然而.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又开始注重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2005年4月以来.美国已对我国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  相似文献   

7.
张红 《经营管理者》2012,(2X):273-273
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从狼来了,到与狼共舞,中国适应经济发展全球化,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与合作的要求,履行世贸组织的承诺,十年来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认可,然而,美国、欧盟等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却一直不肯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这种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歧视性政策,对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外对我国反补贴,已经成为继反倾销后,又一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新的国际贸易摩擦形式.如由于加拿大的反补贴,浙江省宁波市很多企业2006年丧失了在加拿大的铜管件市场,2007年加拿大市场又对我国的紧固件产品关闭了大门.  相似文献   

9.
王绯  吴平峰 《经营管理者》2011,(14):138-139
在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倾销与反倾销、补贴与反补贴问题最引人注目,对正常国际贸易关系的影响巨大。近年来,欧美国家对我国频频采取"双反"措施实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本文结合WTO对反倾销反补贴的规定以及本国具体情况,简要分析了欧美国家对我国采取"双反"的原因、影响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其经济政策波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本文基于1997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EPU)指数,运用DCC-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和英国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动态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样本国家的EPU指数波动率呈现尖峰、厚尾、非对称的特征,因而更适用非对称多元t分布DCC-GARCH模型;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美国、日本和英国均有一定程度的正向溢出效应,但影响程度不一。进一步分析表明,中美间EPU指数的动态相关性高于中英和中日,中美和中英间的EPU指数动态相关系数走势较为相似,且趋向稳定;受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中日间的EPU指数动态相关系数走势明显异于中美和中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弹性分析法等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量化模拟了美中贸易关税战对双方经济、就业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结果显示,若美国单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以及就业将遭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因为中间品贸易受阻而遭受损失.中美相互贸易战会造成“双输”结果,比较而言中国的受损程度大于美国.此外,中美贸易战会使得全球生产链部分断裂,冲击生产链上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加大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政策启示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缺乏合理的经济基础,美中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双方合作共赢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利用投入产出技术和弹性分析法等方法从全球价值链视角量化模拟了美中贸易关税战对双方经济、就业和世界经济的冲击.结果显示,若美国单边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国的出口、国内增加值以及就业将遭受重大损失,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因为中间品贸易受阻而遭受损失.中美相互贸易战会造成“双输”结果,比较而言中国的受损程度大于美国.此外,中美贸易战会使得全球生产链部分断裂,冲击生产链上欧盟、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加大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政策启示上,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缺乏合理的经济基础,美中贸易战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双方合作共赢才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体制的崩溃,克林顿政府在美国战后历史上首次把经济问题放在对外政策的中心位置。为振兴国内经济,美国对其区域经济战略进行调整,将经贸重心由西欧东移至亚太地区。中美经济关系是美国亚太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经济战略重心东移必然从不同方面影响到我国的对外经济活动。 一、美国经济战略重心东移的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和政治的需要,美国一向把欧洲作为它对外战略和重点,但自80年代  相似文献   

14.
一、中美住宅房地产政策史对比 (一)美国住宅房地产政策演变史 美国是历史悠久的市场经济国家,它的住宅经济政策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市场机制起绝对主导作用,政府引导起辅助作用.以下将对美国住宅房地产业政策的历史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与计数模型,本文对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经济、政治及制度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经济因素仍然是美国对华贸易反倾销的主要原因,其中,美国国内工业产出的波动与对华贸易逆差显著提高了美国对华的反倾销调查频率,实证结果同时显示中美政治联系与美国对华反倾销之间存在显著的联系,中美政治联系的恶化将强化中美在贸易领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中美档案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北美洲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档案工作发展史比美国建国历史更短,但得益于经济、科技的高度发达和教育、人才方面的优势,美国档案馆工作形成了起点高、服务好、发展快的特点。对比研究中美两国档案馆建设情况,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对加快我国档案馆事业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经济的增长放缓,国内失业率上升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的保护主义再次抬头,频频制造贸易摩擦,中美贸易关系再次紧张起来。本文试着结合金融危机这个时代背景,从贸易角度,对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几条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战胜对手要有整体思维 什么叫整体思维?今天,有人一讲起中美脱钩,都被吓坏了,"这一旦脱钩何其了得?我们怎么发展啊?"但你从全局上看,从整体性上看,中美怎么可能脱钩? 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每年6360亿美元的贸易额,占美国贸易总额的近20%.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美国在经济、外交与安全等方面采取诸多措施,应对中国影响力的上升对其主导的亚太经济与政治格局的冲击,以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此间,不仅亚太地区经济合作框架等议题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领域,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岛礁归属与海洋权益争端,也成为美国阻滞中国崛起的重要抓手。鉴于中美在亚太地区的大博弈对于中国的和平发展进程、地区乃至全球局势具有  相似文献   

20.
1997年10月26日至11月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为期8天的国事访问。这是自1985年李先念主席访问美国12年来,中国国家元首对美国所进行的首次国事访问,也是冷战结束以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国事访问。因此,江主席的这次访问无疑具有重大意义,是一次历史性的访问。伍时期中央关系正常化的工兴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江主席这次访问美国。同克林顿总统举行正式的会谈,是中美两国间关系进入“第二次正常化”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众所周知,1949年新中国建国后,中国与美国的关系长期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70年代初,中美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