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中部地区农业及农村经济概况与特点中部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安徽六省,2004年总人口为3.63亿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8.1%,其中农村人口2.35亿人,占全国农村人口总数的31.08%;耕地面积30566.5千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3.5%。总的来看,与全国平均水平比,中部地区农村人口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经济发展水平也较低,就农业及农村经济而言,表现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粮油产地,其农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粮食安全以及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中部六省人均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与人均农业产出之间的实证分析,认为提高中部地区财政支农力度,调整财政支农投入结构能够有效促进该区农业经济增长,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有益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村就业问题关乎到重大的民生问题,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经济问题。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人口增长更加凸显了就业问题亟待解决,在我们这样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需要不断探索促进农村人口就业创业问题,实现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集思广益,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以及所有制结构,实现农村人口扩大就业创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本文主要探讨应该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就业创业机制,从哪些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后,中部六省在谋求协同发展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9月18日至20日,中部六省省委书记、省长首次齐聚郑州,出席中部论坛郑州会议,共谋“中部崛起”发展大计。9月25日,第一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长沙拉开帷幕,中部六省无一缺席。此举不仅是落实中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国家八部委和中部六省在联手搭建“中部崛起”的投资贸易平台,更是中部六省协力谋求“中部崛起”的实质性动作。  相似文献   

5.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上说,国家发改委作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主管部门,正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中部六省,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政策措施,加速推进或尽快组织实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皖江城市带、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2009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在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河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而完  相似文献   

7.
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对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有重要影响,但基于面板数据对此问题分区域的研究较少。本文在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加入环境污染等多重因素,使用中国30个省市区1997年到2010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将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卫生服务对不同区域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及其差异。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经济增长、医疗卫生服务与居民公共健康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经济增长与全国、东部和中部的公共健康关系呈现倒U型的特征;具体而言:东部区域,曲线已达到拐点,中部区域,当人均GDP为3311元时,曲线达到拐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烟尘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呈正向关关系,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人口死亡率只在中部地区显著正相关;全国、东部和中部区域人均医生数与人口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西部地区未呈现这一特性;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人口死亡率在中部地区显著负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的健康威胁。因此,制定差别化的环境污染、经济增长与医疗服务政策等有利于提升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居民的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河南县域经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海峰 《决策》2006,(6):35-37
河南县域经济领跑中部六省绝非偶然。其异军突起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西部地区有何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和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GDP达到22942.68亿元,位居中部地区首位、中国第5位。但也要看到,河南省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不优的问题较为突出。与此同时,近年来河南省引进外资急剧增加,2010年达到62.4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年型社会。按照联合国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则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年型社会。2003年,东营市跨入了人口老年型社会的行列。2010年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营市老年人口总量增加,比重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相似文献   

11.
王品 《决策探索》2007,(11):29-30
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河南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升为国家战略后,中部六省就展开了崛起大挺进。2011年,中部六省并肩进入"万亿时代",总量达到104256亿元,占全国的22.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在这个跨越发展的过程中,中部六  相似文献   

1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省和合肥市提出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在日前落幕的2008中同国际徽商大会上,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中同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后出现衰退,而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地很可能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4.
略论西部农业经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农业生产的定位我国西部地区包括西北、西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 ,占国土面积的70%,占全国人口的28%。由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等原因 ,全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3个地区 ,3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也依次递减。据国家统计资料显示 ,1999年 ,西部地区除新疆外 ,人均GDP明显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2000年 ,西部地区GDP占全国比重的13.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的13.1 %。西部地区大多是农业省份 ,其农业经济的特点主要有:西部农业经济发展落后。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生产…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8,(8):26-27
2003~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增长%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的初步统计显示,2007年,中部六省实现生产总值518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4.2%,比2006年提高1.1个百分点,创近5年来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刘利仄 《决策探索》2009,(12):62-63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在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河南省委第八次党代会确定了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而完成“两大跨越”的根本在于推进由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转变,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培养和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7.
汇聚国家多个部委和中部六省主要负责人的中国中部论坛4月25日在合肥举行,会议透露出强烈信号:中国正从各个领域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在论坛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事业管理绩效定量评价分析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基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单指标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中部地区六省公共事业管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在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水平上差异大。整体水平上,湖北省公共事业管理状况较好,江西则远低于中部六省的平均水平,但08年有了较大的突破。结合单指标分析,就提高各省公共事业管理绩效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吴明  周江 《决策》2010,(11):I0002-I0005
2005年,中部地区六省发出一个同样的声音:中部要崛起。随之,合肥市提出了一个宏伟的远景目标: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翻三番,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把合肥建设成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年来,随着国家所有制结构的调整,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的政策鼓励、引导和国家法律的保护,日渐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四川大竹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大县,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方面作了大胆的实践和有益的尝试,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 实践篇: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县域经济新的支撑点 党的十五大以来,大竹县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突破性发展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