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并非"市场"所长,是政府应履行的主要职责。要弥补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发展,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理念,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不但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事关一国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传统农业社会中,囿于社会发展水平,民生的重点主要在于轻徭薄赋、兴修农田水利、兴办学堂等满足百姓基本生存与生活方面的需求,内容较为单调。进入工业社会,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民生的内容较之以前丰富了许多,就业、健康、教育、保障等都被纳入了民生保障的范围。我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关系。方法:运用事物普遍联系与特殊性的思维产述医疗卫生改革与保障改善民生的内在关系。结论: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与切实保障改善民生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高汝伟 《领导科学》2012,(23):62-64
民生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凸显不仅与社会转型、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有关,也与政府在一定时期的政策设计缺失、管理职能滞后和提供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有关,它的解决需要有效的社会管理.因此,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推进社会管理路径的创新,对加快民生改善进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管理理念:由控制约束向服务为先转变 从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着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让民众生活得更加幸福,应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价值追求.因此,寓管理于服务当中,通过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方式改善民生,是对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但在以往的社会管理中,存在着过多地强调对民众管理而忽视对民众服务的倾向,在把民众当作社会发展所依靠的力量的同时,过多地强调民众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忽视了他们个人需要的满足,甚至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抑制民众的民生需求.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最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题。然而,社会管理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6.
杨雪冬 《决策》2011,(5):13-13
正如德国哲学家费希特所说:“如果出类拔萃的人都腐化了,那还到哪里去寻找道德善良呢?”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第七大部分谈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总结性的描绘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人民健康等五大部分,对未来的蓝图有了比较全面理性的描绘,在改善民生的条件下继续我们国家的发展。过去十年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也开始了以民生为重的民生时代,把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紧密的结合起来,而未来的+年,更是关键的十年,让民富的同时实现强国。  相似文献   

8.
新公共管理理念是国外实施行政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挑战的环境下产生的。这一思想包括经济学以及企业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在公共行政范畴中的运用频率非常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现行的政府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改革的实际需要。在此背景下,政府会计改革已是大势所趋。基于此,文章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首先分析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其次阐述我国政府会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益复杂并凸显。新形势下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已然成为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共识。社会建设重在民生,社会管理重在服务,民生、服务是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必须紧密围绕这一关系到民生的核心重点来加快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中,民生和民主、民权相互倚重,而民生之本,也由原来的生产、生活资料,上升为生活形态、文化模式、市民精神等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特征的整体样态。"因此,从不同角度,可以对民生下不同的定义。可见,"民生"这一概念本身就包含着很丰富的信息,本文首先从民生的概念与多学科视野中的"幸福"与"民生"入手,从分配视角引出民生与的关系及中国民生问题的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的突飞猛进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影响社会的稳定,威胁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大背景下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并完善社会管理格局,积极妥善解决民众关心的问题,防止社会的大规模动荡,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当透过培育公民精神来增强公民互信、透过构建公共领域来培育道德规范,透过积极鼓励第三部门的发展并努力拓宽民众的参与渠道等方式来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格局,以此来解决转型时期出现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保障民权与改善民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任何以改善民生为借口拒绝保障民权的做法,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原因很简单,若改善民生成为恩赐公民的慈善行为,民众只有仰人鼻息,感恩连连,而改善民生的具体措施若不能制度化、程序化与法治化,谁也难以保障改善民生的措施不会被抛弃,不会异化为小部分人谋利的工具。空洞的民权诉求,如果不尊重民众的经验感觉,不伴之以民众利益的切实改进,很难有号召力,更谈不上在实践中推动社会正义了。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质上是一种特定形式的政府,政体或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现代社会这个人类依照一定的彼此关系构成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依,稳定是民生之盾。  相似文献   

16.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到顺职责分工,推进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减少政府层级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政府改革的一个趋向。目前,我国的五级政府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亟须加以改革,这在学术界和领导界已经达成共识。实际上,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西方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政府机关的整体管理机制进行大幅的调整和变革,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政府与社会的衔接度,完善了政府机构在大众心中的形象。我国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的改革实践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走过了大约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在内容形式等方面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实践的不足方面也凸显出来即管理改革的推进较慢。毋庸置疑,这并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本文着重从公共绩效管理的改革必要,改革困境和改革办法等方面来说明公共绩效管理的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8.
依循整体性治理理论进行审视后发现,我国县级政府社会管理存在"职能碎片化"、"责权碎片化"、"协作碎片化"、"公共政策碎片化"等问题,需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再造组织结构"、"推动协同治理"、"改善决策机制"4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整合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改革的视角大部分是从公共管理专业相关理论来分析。社会资本,20世纪9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许多学科关注的热门概念,是地方政府改革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地方政府改革的相关问题,以期能给地方政府改革提供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已成为当下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新形势赋予了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和价值目标。因此,为克服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弊端,地方政府必须立足于新目标,着力构建以协调利益为重点,以完善制度为核心,以构建安全保障为依托的多元主体协作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