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想起来,尽管我们一代人青春年华绽放在那个苦乐参半的知青点,可是我还是感到无怨无悔。我插队的地方在山西晋南一个叫么里镇的河王村。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男人割麦子,女人坐月子”.说麦收是件苦差事,所以一到收麦子的时候,队上不是给我们吃“白龙过海”(就是一大碗白开水里泡着白面馍,碗沿上放着两根筷子),就是吃炸油饼。村子邻近陕西,民风很是有些秦川习俗。  相似文献   

2.
佚名 《今日南国》2006,(5):55-55
境界一“果腹”吃的第一大境界当然是“果腹”,俗话说就是填饱肚子,就是一个“吃”字。形式比较原始,只解决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要。这个境界的吃,不需要费心找地儿,各种商场的小吃城;街头的成都美食和中式的快餐店,如:各式面馆、永和豆浆等,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也可列入其中,一盘宫保鸡丁,一盘白菜豆腐,外加一小碗汤,一碗主食足以。一个人,两个人,三五人均可。这个境界的吃千万别麻烦,一麻烦就脱离了本质,吃起来也就十分不爽。  相似文献   

3.
袁岳 《可乐》2010,(5):73-73
很多人为什么到了大四找不到工作?首先要问你在社会上认识几个人。 社会资源是依循社会网络分布的,社会网络仿佛一根藤,社会资源就是那些瓜,要想吃瓜,就得顺着藤去摸。问题是,你有藤吗?在大学期间,“建藤”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景仁 《社区》2003,(12)
要是您见了俺,第一印象是那种“不是大款就是伙夫”的“福相;可惜本人既没下过海,也没在餐厅、食堂受过“熏陶”。究其原因可能是老娘没有给俺安装经商那根神经,命中注定也没有大厨那份口福,不过,在家里俺可是举足轻重的大师傅。说来也巧,一个爱做饭的大头丈夫阴差阳错地娶了一个不会做饭的小头媳妇。也许是命该如此,她偏偏爱上了俺这个家庭伙夫,而且还是整天抱着菜谱费尽心思挖掘菜的营养,给她烧饭的专职大厨。尽管如此,愣没把爱妻的头吃大点儿,无论怎么吃,她还是小头、小脸、小身材,依然是小巧玲珑,苗条得像是经常受虐待、营养不良的样子…  相似文献   

5.
实义动词“吃”所带的宾语,不止在语义类型方面变得越来越复杂,其所指具体范围也在扩大。从语义学的角度来重新对“吃”以及“吃+N(NP)”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吃”和它所带的工具宾语、方式宾语、结果宾语、目的宾语的概念义素和功能义素,可以验证“吃+N(NP)”在语义深层次上的组合机制。一些特殊的“吃+N(NP)”短语用例之所以能在语法和语用上说得通,就是因为“吃”和“NP”在功能义素上达到了契合。  相似文献   

6.
传说,有个叫郎屯的和尚,云游四方,走到哪吃到哪,吃得多、吃得快,人称“吃遍天”。有一次,他来到一个寺庙,刚进山门,迎头有一匾牌,上写“国中大吃”。郎屯很不服气,大声喊道:“谁人敢称国中大吃?出来见识一下!”他话音未落,一个瘦小枯干的和尚早站在他的面前了,并拱手说道:“在下胡延便是。”二人说着来到厨房,吃的比赛就此展开。他们虽然都是出家人,但并不吃素。这边郎  相似文献   

7.
晋南馒头     
晋南人一日三餐离不了馒头(也叫馍、蒸馒),中午吃面条也少不了一块馒头,不然好像觉得没吃饱似的。小孩天明一出被窝,第一声喊就是要吃馒头。农村人早上下地干活,兜里装上一个馒头两根葱,或装两个甜瓜,既能加“钢”也能解渴;去外面出差,总想设法多带几个馒头,生怕一时买不到馒头吃。当地有一句口头禅:“馍蘸油辣椒,美的太。”可见晋南人和馒头有不解之缘。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晋南人吃馒头从何代始,反正老祖宗传下来,一代一代人都是吃着馒头长大的。晋南馒头的种类很多,当以麦面馒头为主。有粗粮馒头,如玉米面馒头、豆子面馒头、高粱面馒头等。…  相似文献   

8.
一个木桶能够承载多少重量的水并非取决于最长的一根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联系实际,如果把我们建设和谐社会比作一个“木桶”的话,那么当前最引人瞩目、令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的那最短的一根木板,就是民工合法权益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狂人以现代独立人格意识戳穿了充满“瞒与骗”的中国历史的本质。“吃人”意象的内涵则是一个大的范畴:文化心态、生存意识、文化积淀及潜意识的变形与扭曲,导致人性的异化与消解,“吃”与“被吃”成为生存状态中的两难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有一只老鹰,很喜欢吃老鼠。有一天,田野里来了一个老年人,拉着一辆平板车,口里不断地喊着:“卖老鼠,新鲜的老鼠!”老鹰看见了,便从空中直飞而下,问道:“老鼠怎么卖?”老人回答说:“一根羽毛一只老鼠。”老鹰咬紧牙关从翅膀上拔下一根羽毛,交给老人,换来一只老鼠。老鹰心里很高兴地想,今天我占到便宜了!从此它就成为老人的常客。  相似文献   

11.
彭立新 《社区》2013,(24):43-43
“东边牛来咧,西边马来咧,张家大姐家来咧……”8月4日,江苏常州方言大赛五星片区海选比赛受到勤业二社区居民的热捧。比赛当天,大家顶着烈日纷纷赶来。勤业二社区选手黄阿姨表演一个说反话:“天娘一个钉,地娘一个星。关关夜饭吃大门,听见外头人咬狗……”30号选手没准备小段子,主持人给她提了个小问题:“我问问你,吃排头是什么意思啊?”“吃排头就是吃排骨!”  相似文献   

12.
我属于那种胸有“小志”的人。 上小学时虽然正好赶上全民胸怀“大志”时代,满世界都是“埋葬帝修反”、“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人类”之类口号,那志向大得没了边。可我却硬是没有“近朱者赤”,与时俱进,我的志向说来好笑,希望自己将来长大当个养鸡大户,娶村东头那个又黑又红的胖姑娘为妻,什么时候想吃鸡蛋就煮一个,  相似文献   

13.
孔庆东 《可乐》2010,(7):25-25
高考那天早上,母亲把一个奶油面包和两根哈尔滨红肠送到我房间。我说:“干啥呀?不用。又不是去野游,吃个馒头蒜茄子就行了。”她说:“你不是喜欢吃红肠么?我特意买的。吃吧,今天家里啥也不用你干。同事说你今天考大学,需要集中精力。”我狼吞虎咽之后,下楼挤上电车,眨眼来到哈尔滨17中考场。  相似文献   

14.
董绍军 《社区》2011,(9):45-46
“医生,我需要忌口吗?”“医生,我有哪些东西不能吃?”这是病人在就诊时常向接诊大夫提的问题。饮食与疾病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忌口”就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中医治病讲究“忌口”。所谓“忌口”有两个含义:一是所吃中药与食物性味有无矛盾;二是所吃食物对疾病有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世界级餐厅     
温宝 《社区》2008,(18):22-22
13点40分,接到老爹的长途电话:“中午吃的什么?”“正在吃,鸡蛋打卤面。”“现在才吃?上课不迟了吗?” 我吃完最后一根面条,把手中的碗丢到教学楼旁的垃圾箱,回答:“我已经到了。”老爹愣住了,他无法想像。  相似文献   

16.
我属于那种胸有“小志”的人。 上小学时虽然正好赶上全民胸怀“大志”时代,满世界都是“埋葬帝修反”、“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之类口号,那志向大得没了边。可我却硬是没有“近朱者赤”,与时俱进。我的志向说来好笑,希望自己将来长大当个养鸡大户,娶村东头那个又黑又红的胖姑娘为妻。什么时候想吃鸡蛋就煮一个,逢年过节,杀只鸡解解馋。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与伴侣》2006,(7):24-24
许多人都育饭后用牙签剔牙的习惯。口腔专家告诫说:一根小小的牙签上往往“藏”着几万个细菌,饭后用牙签剔牙,不仅易引起牙周病,而且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的细菌“吃”进肚里。  相似文献   

18.
2002年5月,李金城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体接见。同时,几乎所有的国内强势媒体在同一时间推出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李金城。但这位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总设计师却没有什麽别样举动,北京归来,还是如同往常一样,又回到青藏线上,回到他那帮“哥们”之中。李金城就是李金城,永远是那样谦逊、认真、热情、执着,甚至爽直得有些大大咧咧。一年四季一成不变的寸头、永远刮不净的胡茬、憨厚耿直的神情,再加上抽起烟来一根接一根、喝起酒来大口大口地干,怎麽看李金城也和“青藏铁路总设计师”这样一个极其…  相似文献   

19.
刘坤 《百姓生活》2013,(2):77-77
有保健学家认为,要想提高人的“冷适应”能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以寒制寒”。具体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饮食及接触冷空气和冷水。 适当吃些“冷食品”。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肠胃健康者不妨适当地吃螳性冷食物和凉荣,喝些凉开水。冬天如能经常饮用凉开水,则有预防感冒、咽喉炎之功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脏,预防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20.
陈洪娟 《社区》2008,(10):53-53
在小区的休闲绿地旁,几个家庭主妇聚在一起闲聊,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吃的问题上。一个女人感慨道:“现在我老公和孩子是越来越难伺候了,总说我做的菜不是不合胃口就是没营养,害得我每天都为菜谱发愁。”她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