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中文在《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春之卷撰文指出,文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而不是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也不是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学既是开放的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开放的。有的学者指出,文化全球化在目前已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跨国资金的运作,全球性的资本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是导致文化全球化的强大推力。  相似文献   

2.
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与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民族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而言,文化可以理解为"一定民族群体与其相应的自然环境的互动模式"。从当前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可以发现,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元凶或前提往往是人类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也就是说,人类文化多样性得不到尊重甚至遭到破坏,往往成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前奏曲。一方土地造就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养护着一方的生态环境,并由此为世界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做出贡献。各民族必须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发挥各自的潜能。这不仅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突厥语民族原始树木崇拜与民族地区生态保护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图腾崇拜是人类最古老的宗教形式之一。突厥语民族现在还保留着一种由原始的树木崇拜而产生的有利于生态保护的优良传统。通过对突厥语民族的原始文化中的树木崇拜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原始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内涵以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发挥其现实效益,为现实所用。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中国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天然地表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备中国民族文化基础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也和中国民族文化具有先在的本质联系。在注意保持中国民族文化的文化气节和文化品性的同时,中因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民族文化的相融和契合提供了现实基础和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一部世界文化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史。从现代意义上说,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更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演进逻辑,包含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维度。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看,这条道路深植于“天下一统”的政治形态,经历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变;从民族理论角度来说,这条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从实践逻辑上看,这条道路诞生于各族人民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卓越实践。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探索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包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指向、凝聚构建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合力、创造有利于民族之间交往的社会条件以及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关系提供生态环境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是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区域生态环境孕育了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四川民族地域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医药文化。然而,对四川民族流域地区的资源开发,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还使民族流域医药文化受到重创。借鉴国外生态补偿的经验,用制度来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好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平衡,保护与传承当地民族医药文化的根本之道。民族医药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应以认识民族医药文化价值为基础,以重塑西川药山为起点,以医药文化教育、交流等为指向,才能使民族医药文化在传承中得到保护,在保护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其主要体现为经济文化的存在与发展总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变化相关。各个民族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与内容是在不同的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下形成的,同时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环境。文章以新疆为例就如何做到生态环境与民族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它是各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见证,是撒落在民族文化深处的瑰宝,是民族大家庭中的璀灿明珠,也是继承和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立五年多来,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这对于弘扬鄂西各民族的光荣历史传统,活跃农村经济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新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概念的定义反映了人们对民族这一社会现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成果.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也是发展的.经过长期的思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关于构成民族六要素的理论,是在总结中国和外国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的理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民族的认识,还合理借鉴了国外关于民族的论述,可以说是集中国、世界的民族理论之大成.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历史价值与当代生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在全球化、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冲击下,民族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与消亡。正确分析评价作为文化重要主体的传承人的历史作用与当代生境,实现文化解困,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有利于人类在绚烂多彩、生动多样的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共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分类标准主要是文化而不是血缘和种族。历史上的民族认同是自由的,民族身份可以随时改变。古代民族认同的变异性,促使各民族都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是静止不变的。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历史上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是分不开的。以文化作为分类和认同的标准,使不同文化的族群由淡漠隔阂走向自然融合,促成主体民族不断发展壮大,并促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古代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强化了古代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促成各民族大一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各民族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中国之所以能够保持2000多年统一和完整,与古代中国的民族分类和认同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的应用与中国民族地区现代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中国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民族学的应用性 ,以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为此 ,民族学研究必须更紧密地与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中国民族的实际情况表现为历史形成的若干特点 ,由此形成中国民族学方法论上的特点和着重点。如何处理好各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以及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 ,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上述方法论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法文化的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揭示了民族法文化本土化、多元化与国际化的时代特征,并对法文化发展走向作了探讨,进而说明中国民族法文化与世界法文化的早日接轨是时代的选择,也是中国实现法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文化恢复与移植是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做出的选择。当下进行的民族文化恢复与移植有利于传统文化保护,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但是,在文化的恢复与移植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实现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也影响人们应对挫折与困难时处理心理问题的方式。因此,对心理治疗与民族文化适应关系的研究,有利于完善心理治疗理论。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发展中国文化寻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汤一介(教授、博士生导师):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体系逐渐瓦解,因而“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论)也随之消解了,世界文化出现了一种新的格局,这就是世界文化正朝着在全球意识下的多元化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9.
新疆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区域,各民族自识心理较为明显,民族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从总体上讲是健康的,但是也有消极的一面。本文认为:民族意识的发展,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平等团结、民族进步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电影的概念根本上是一个文化核心的概念,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与世界电影整体发展的不断接轨,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少数民族电影的文化概念内涵就是实现在全球化电影产业链条下的发展概念和世界语境下的文化平等对话权利。这一理念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电影在文化特性上展现其概念的包容性,也可以藉此拓展少数民族电影在全球语境下的产业特征、审美维度与商业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发展走向具有现实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