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跟印欧语言相比,我们都说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标记的语言,但缺乏不是没有,动词重叠就是现代汉语中表示形态变化的一种语言现象。近年来对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本体研究十分丰富,成果颇丰,且对留学生动词重叠的偏误研究也很多,但对于偏误方面的研究仍可提出新的看法和建议。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使用归纳法、对比法等研究方法,对偏误类型进行分类,分析和研究了留学生对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的习得情况,提出留学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并对其提出针对性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
尽管韩语和汉语有许多相似的汉字,但从语法上讲,韩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韩语是表音文字,汉语是表意文字;韩语属于黏着语,汉语属于孤立语,所以其语法差别很大.本文就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语法上常出现的偏误,对汉语和韩语的语法进行了比较,寻找原因,希望能对韩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导言中外历史语言学者一致认为汉语和藏语是同属于汉藏语系的两种主要语言。藏语(拉萨话)动词是语法范畴复杂,在句子结构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词类。藏语动词有时态、人称、语气、及物不及物、自主不自主、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汉语动词有体、语气、及物不及物、主动被动、使动、非使动等语法范畴。古代藏语部分动词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拉萨话中形态已归并简化,趋于消失,代之而  相似文献   

4.
就《汉语札记》中的属格标记"之"与《马氏文通》中的介字"之"在偏次时的用法进行对比研究,重点研究"之"的隐现问题,发现在此问题上,马若瑟的视角主要在西方语法体系,同时也注意到了汉语特有的语感问题。马建忠主要从汉语自身特点来看,主要关注韵律、音步、强调、省略、语气等修辞方面的问题,对西方语法体系也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参照Chomsky生成语法的"格"理论和动词被动化理论,综述了各家对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的主要研究,认为在汉语的"领有名词提升移位"现象中,领有名词词组移位至表层主语位置后,隶属名词词组作为保留宾语从被动化的动词上获得部分格,而中心语"的"字在前移领有名词词组的时候删除了.  相似文献   

6.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配价语法又称"依存语法"或"从属关系语法",它的主要功能是研究句子各构成成分之间的支配和从属关系。在藏语句子中动词通常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藏文动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本文根据配价语法理论,采用大量实例,针对藏语动词的及物性和论元需求,提出了藏语动词的配价环境和框架,对藏语1000多个动词的配价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学术会议上所接收的论文可以从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术领域发展的历史和趋势.笔者收集了中国国家汉办与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会11届会议所接收的论文,对这些论文题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下一阶段国际汉语教育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本文通过综述研究将11届的文章归纳为16个不同主题,它们分别是教学、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汉外对比、教材、文化、计算机辅助教学、汉语水平测试、语汇和语汇教学、口语、教师、汉语习得、对外汉语建设、写作.不同主题出现的频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在国际汉语教育领域关注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了"在现代汉语语法里被称作助词,因其跟动词所表示的时间有关系,并且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和作用也不同,于是分出"了1""了2"两种形态。但由于二者都是动词"了"虚化而来的,所以两者之间有相似性,表达形式也复杂多样,因此,本文就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了1""了2"进行梳理与总结,并结合实例进行一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所"字是一个无论在古代汉语还是在现代汉语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虚词,因此,研究"所"字的语法化过程及其成因,不仅有利于我们弄清"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语法化的理解。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探讨了虚词"所"的语法化历程,分析了"所"字语法化的成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小经,又称小儿锦、消经、狭经,指在回族等中国穆斯林民族中行州的以阿拉伯字母以及波斯字母米拼写汉语方言的特殊文字体系。但作为一种文字书写体系,并不仅仅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汉语词汇,其语法总体上来说仍然是汉语式的。小经文献的历史研究,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格日杰布 《西藏研究》2023,(3):76-82+161
古藏语言说动词skad(■)从实义动词逐步演化为引语标记、比拟格和传信标记。在8—10世纪的吐蕃碑文和敦煌藏文文献中,skad作实义动词、引语标记和比拟格。而在11世纪之后的文献中,普遍用作传信标记。这些不同的用法呈现了该词从实词逐步演变为虚词的完整阶段。藏语言说动词中,比拟格的案例并不多,这一发现不仅能丰富藏语动词语法化词库,对其他藏缅语族语言动词语法化研究也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界定功能演化顺序,有望为古藏文文献写作年代的确定提供更多语言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存现句是汉语语法体系中使用广泛但历时研究相对薄弱的一种句类,用以表示特定时空范围内存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国四大名著是具有近代汉语语言特点的重要文献,存现句分布广泛,文章按照结构类型把存现句分为无中介动词句、中介动词句和主谓谓语型句,从句法结构看,存现句结构类型在近代基本完备;从语义角度看,空间类句占优势;从语用功能看,叙述型、判断型、描写型三大类发展完备,其中以描写型为主。  相似文献   

14.
存在动词是汉藏系语言动词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它具有某些特殊的语义及语法特征。弄清存在动词的语义来源,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其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轨迹。一、“有”和jod汉语存在动词“有”的上古音属匣母之部,读作”①。上古汉语中“有”与“惟”音同,可借“惟”为之。王引之《给传释词》云:“薛综注《东京赋》曰:‘惟,有也。’《书·酒浩》曰:‘我闻惟日’,‘我闻亦惟曰’皆言我闻有此语也。《诗·六月》曰:‘比物四骊,闲之维则。’言闲之有法也。””惟”上古音属余母微部,读”据此,“有”当读作“,否则“有”和“惟…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接触促进文化涵化,文化涵化促进语言习得。推进藏族地区双语教育模式下的汉语习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达真《康巴》和阿来《空山》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的文学抒写,在揭示民族文化接触对藏族地区汉语习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对当下民族地区汉语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推进民族地区的汉语教育,应加强民族文化接触,积极开展双语教育,转变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汉语习得水平,从而有助于民族文化融合共生和各民族社会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本文针对指示代词“那个”在汉语言环境的交谈中所具有的多种展示功能,结合该词在基本功能和特殊功能上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并根据当下国人在社交沟通中呈现的用词和语法习惯,依据业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以互动语言学方法和基于用法的语法观作为理论取向,利用真实的会话语料,反复推敲整理指示代词的一系列用法,探究各种句式中蕴含的逻辑和趣味性体现。探索适当运用代词句式让沟通更顺畅,合理减少“这个”“那个”等表达方式,以此达到高效沟通和清晰表达的目的。本文结合生活情境和语言模式,探讨了汉语指示词的使用规律。希望以此抛砖引玉,带动全行业对汉语言文化进行探索和学习,推动我国文化领域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译文中仍为动宾结构的语言现象作为对比考察对象,根据动词和宾语间的语义关系把汉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下位分类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和不能转换为"把"字句的动词,日语动宾结构中的动词则根据他动性的高低分为他动性高的动词和他动性低的动词两类,考察结果发现汉日语动宾结构中动词的下位分类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考察越南学习者对汉语完成体标记"了1"的习得。研究发现,越南学习者"了1"的习得不完全支持情状体优先假设。在达成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较高,习得较好,但在完结动词情状中"了1"使用率不高,习得较差,和活动动词、状态动词差别不大。"了1"的习得最突出的问题是使用不足,特别是在有终结点的句子情状中使用不足。造成这一习得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汉语时体系统自身的特点,二是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相似文献   

19.
在藏英的六大词性中,动词占着相当高的比例,特别在具体的句子当中它的时态变化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想要彻头彻尾地划清一个句子的句法和语法功能,首先攻克的是对动词时态的研究。本文通过收集的藏语语料库和英语的British National Corpus(英国国家语料库)为基础,以传统藏英动词时态的划分为依据,再对比两种语言的动词时态,目的是对机器翻译、人工智能和藏英动词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否定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法范畴,是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统一体,在人类语言中被广泛使用。但是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否定形式。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存在否定形式,其表现形式也都主要是否定句。本文将对汉语的否定词"不""没有"与维吾尔语的否定词jaq(不)和joq(没有)所关联的否定句进行对比分析,对汉维双重否定句"不…不"和"没有…不…"进行了对比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