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庸范畴及其在儒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阐明两个问题:一是中庸范畴的基本涵义;一是中庸思想在儒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文章辨析了中庸的三种命义,确定了它的四重内涵;论证了中庸在孔子思想中的特殊地位,揭示了它在构造儒学体系中的杠杆作用。文章认为,中庸作为孔门的“一以贯之”之道,在儒学中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儒家的道德标准,又是其方法论原则,由此构成儒学的理论基石,代表着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  相似文献   

2.
日本进入近世以后 ,德川幕府把朱子学作为官学 ,从而使朱子学走上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 ,对日本的近世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 ,统治权虽然掌握在幕府手中 ,但天皇仍然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朱子学所宣扬的君臣上下秩序和大义名分思想 ,使日本的朱子学者逐渐背弃了幕府的立场 ,转而拥护天皇统治 ,并最终导致幕府统治的瓦解。近世朱子学者的汤武放伐论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在中国历史上 ,儒学思想家对汤武革命论基本上持肯定态度 ,孟子从儒家的道德理性出发 ,赞成汤武放伐 ,认为这是对无德之君的惩罚。朱子则认为 ,汤武放伐是不得…  相似文献   

3.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4.
道家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魏晋时期达到鼎盛。物极必反,同时也开始异变。先秦作为道家本生阶段,秦代和汉初则作为次生阶段,魏晋可划分为道家的异化变质阶段。异变是渐进的过程,是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外来宗教甚至农民战争等有着密切联系的。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总不会一成不变,而每一阶段变化都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文化,并推动其发展。魏晋道家思想体系更加缜密,比本生道家更加丰满,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统治者儒家思想的枷锁,对后来尊重人性,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人本思想带来深远影响,也带来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宋朝统治者有鉴于唐末五代藩镇之乱,极力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人民的专制统治。相应地,与开放的盛唐相比,宋代社会也日趋保守,失去了活力。特别是由于统治者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民生活与行为的准则,宋代的社会生活风尚更是日显繁杂,甚至全面复古。同时,认为由落后的少数民族建立的辽、西夏、金朝,其社会生活更是逆转倒退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思想状况作了具体分析,着重论述统治者在儒学衰落的情况下所可能做的种种振兴儒学的努力以及儒学当时所实际起的社会作用,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这一时期儒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7.
隋唐教育论     
在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史上,隋唐教育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隋代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混乱纷争局面,统一了中国,重新建立了封建帝国.隋代统治者在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改革了教育,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教育制度,建立了比较系统、合理的教育体系,使教育能够很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也为李唐王朝以及后世的教育制度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借鉴.李渊父子建立了大一统的唐帝国后,在政治上面临着如何运用整体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方针的问题.贞观君臣对儒学的政治作用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极高的评价,把儒学视为治理国家最有效的政治思想武器,确立了尊圣崇儒的文教政策,提高了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健全和完善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政教合一的教育体制,给唐以后的封建王朝树立了楷模.  相似文献   

8.
墨家及其思想在先秦曾经盛极一时,与儒学并称显学。可是在当时影响如此之大的学派为何没能发展壮大却远离了"思想的舞台",直至清代中晚期才被重新重视起来,其中缘由令人深思。本文试图从思想本身、统治者的选择及历史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等方面对这一现象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9.
古文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承续着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 ,同时光大了唐代儒学复兴的思想渊源。在宋代的特定历史条件下 ,新儒学成为思想文化建设的核心标志 ,因此 ,宋代的古文与理学实际上诞生于同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无论是文人古文还是理学古文 ,都深含着理学精神 ,并对整个宋代古文的行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象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的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的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即是说,企业经营者的法律地位是由企业经营活动所决定的,而企业经营者所处的经济活动地位决定着企业承包经营者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重民思想,经历了萌芽、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古代处于主流地位的统治思想.以民为本、爱民、存民是古代重民思想的核心内容.历代统治者各种各样的重民方策,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使家天下万世相传.以史为鉴,古代重民思想对我党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和实践根本宗旨、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等都提供了值得学习借鉴的思想、方略.  相似文献   

12.
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于1839年提出了社会学的名称,并对社会学系统化作了尝试.孔德的名字和理论在当代资产阶级社会科学中影响极广.他的哲学社会学学说成了资产阶级学者研究的对象和理论基础.这一学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就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之永恒和不朽的命题提供理论论据.孔德社会学对子当时社会科学来决问题所持的看法是科学不断发展过程中一定认识水平的反映,也是孔德对他的前辈、十八世纪法国启蒙学说遗产的继承.孔德在社会学学说中广泛运用的方法论思想是自然主义和进化主义.孔德相信,只有在实证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孔子以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挥了周公等的“敬德保民”思想,提出以礼为重心的一系列道德规范、义为利本的观念以及有关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思想等,为此后儒家学说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研究此时期的伦理思想不仅可以借鉴其中某些有普遍意义的合理因素,而且可以使我们通过了解传统儒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传统儒学尤其对先秦儒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礼、忠等等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一、重民和德政的政治道德思想 (一)重民 首先,民为神主。远在西周初,统治者就已经根据夏、殷之所以灭亡和周之所以兴盛的经验教训,确立了重民轻天观…  相似文献   

14.
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占庭在中世纪地中海商业复兴中的地位徐家玲在中世纪初期,当在蛮族统治下的西部欧洲还没有从5世纪以来的生产衰落中完全恢复之时,拜占庭凭着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握有从事亚欧非各国国际贸易的垄断权。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欧洲一岸,扼黑海到...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政治价值观视阈的政府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义保 《学术交流》2007,19(1):45-47
政治价值观和政府职能紧密相关,一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通常会影响产生既定社会的政府职能。我国传统社会占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儒学价值观,为专制王权和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提供了合法性支持。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和思想文化背景下的整体主义价值观影响下,我国传统社会形成了以阶级统治职能为核心、社会管理职能为附属的全能主义政府职能模式,有力维护了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满足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因俗而治”,在《辽史》中原本是概括辽朝统治机构中官分南北、蕃汉分治特点而言的,即“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综观辽朝的统治政策便不难发现,“因俗而治”不仅表现在职官制度中,还表现在辽朝统治政策的许多方面。“因俗而治”政策的形成,是辽朝统治者出于加强统治的政治需要,根据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情况,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深入考察和研究“因俗而治”形成的历史条件,将有助于我们对辽朝实行这一政策客观必然性和这一政策在辽朝统治中发挥的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围绕印度遗孀的殉葬和再婚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萨蒂的起因以及废除这种习俗的过程,讨论了《印度教遗孀再婚法》的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阐明了在印度遗孀法律地位的变革过程中各派别的不同主张。本文认为,殖民时期法律的建构确实为印度社会的变革打开了门扉,但是它与印度人民的生活存在着不小的疏离感。对于印度人民来说,法律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仍然是有待努力的。  相似文献   

18.
汪嘉瑶 《社科纵横》2013,(1):232-234
儒学作为一种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化形式,自其诞生之初至今实质上并没有发生太过革命性的变化,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儒学本身也始终是采取着富有"儒式"特点的中庸的方式丰富着自身。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儒学所固有的特点,使得儒学在发展速度上未能完全跟上通过革命手段由封建帝制转化为社会主义体制的中国社会的脚步,从而也导致了意图通过恢复儒学传统从而解决当前社会道德民生问题的尝试遭遇了瓶颈——如何在当代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形势下正确认识儒学传统的价值,如何为儒学传统在当代中国正确定位并谋求发展出路,便是本文将着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的是约翰·R.芒斯和弗兰克.奈特著述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它将看重考察他们两人各自对制度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所抱有的观点,他们对价值在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中的地位的看法,他们对社会价值的约束力和无所不在性的态度以及他们在阐述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中的价值时思想上的相容之处。首先必须一提的是,笔者在此所强调的不是他们两人所倡导的政策建议,相反,是他们就价值在政治经济学和经济政策问题中所占有的地位所持的观点。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解决办法,这些问题都是每一社会要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汉——唐时期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消长融合的演变过程;结合法制的沿革、法律的实行和法律平等及肉刑废复等问题,对儒法两家法律思想的分歧点和本质上的一致性作了说明;论述了社会经济制度、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对法律思想演变的影响;指出这一时期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随着西汉开始的法律儒家化,逐步形成了占统治地位的以儒学为伪装、儒法合流的“德主刑辅”的地主阶级正统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