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20 世纪上半期毛泽东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出发, 力图多角度多层次地构架起民主革命时期, 尤其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他对世界资本主义的认识, 是从20 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处于低谷状况而得出资本主义残废了的结论, 在策略上把民主的资本主义与法西斯的资本主义区别开来, 并从民主资本主义国家引进资本为中国实现工业化服务; 他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认识, 是从分析中国资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表现出发, 认为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在策略上利用国内外资本来发展中国的经济, 使私人资本主义有一个大的发展来促进根据地的生产力发展, 当条件成熟后就使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从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过程来看, 可以说毛泽东从内心深处是不喜欢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时代潮流和近代中国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因素结合起来,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形成了社会主义因素主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现实国情,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进一步把社会主义因素发扬光大,更加自觉地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对新民主主义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失业,它是由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基本矛盾性质、生产目的所决定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美化资本主义制度,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失业,或者避重就轻否认资本主义制度是工人失业的根源。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而是企业改革深化、技术进步、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1948年9月以前,在毛泽东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两个部分的理论中,对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和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始终认为它们代表的是当时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对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认识,则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从全面否定、初步肯定、政治上的基本否定与经济上的保护、再到政治上的双重性的认定与经济上的大力发展的变化,总的趋势是不断趋于理性和成熟。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分别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认识形态与社会结构形态,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是对中国传统社会与苏联模式的变革和扬弃,是对资本主义及其它社会形态文明成果的批判、继承与超越。它既具有质的稳定性,也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经济特区是一种具有特殊经济职能的经济性的特别经济区域。在当代世界上,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经济发达国家,也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在举办各种名称的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已成为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但经济特区是资产阶级首创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社会主义中国举办经济特区,是对资本主义的借鉴,而且是最成功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19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一系列新变化,恩格斯对其命运进行了再思考。资本主义新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仅不会很快灭亡,还具有一定的上升和发展空间。恩格斯提出议会斗争这一新型策略,主张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以积蓄力量,在特殊情况下保留暴力革命手段以应对资产阶级的反击。晚年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论述更加具体,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认识更加深刻,对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突破了历史变化顺序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初定模式。提出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吸取资本主义一切肯定成果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晚年认识的新拓展。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应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中国革命的实践应验并且发展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基于对中国特殊国情的把握和对中国革命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自由发展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然而建国后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问题以及有关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及相当长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如何认识毛泽东关于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思想及其变化,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持和发展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历史认识大致分为两条道路即苏维埃式道路和中国式道路,江泽民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认识。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最终要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代替。  相似文献   

11.
向自由竟争资本主义过渡,同时向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的成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过渡,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特殊的经济过渡要求。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程度和结果,成为西欧各国采取不同过渡经济形式的直接历史条件和背景。亚当.斯密和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提出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体现了他们对各自国家所面临的特殊经济过渡问题的认识和解答。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同时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是从资本主义母体内孕育发展的。从这个视角出发,应该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血缘”联系与质的差异?中国共产党人怎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对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历史认识大致分为两条道路即苏维埃式道路和中国式道路,江泽民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这种认识.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内部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最终要为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所代替.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历史上,通过资产阶级改革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其成功之举当推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及德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中国戊戍维新作此尝试却失败了。本文试图对德国资产阶级改革与戊戌维新的成败进行比较研究,从而认识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资产阶级的认识和态度是否正确,往往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实现对中国资产阶级的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艰辛探索的以下四个阶段:一是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部分未作划分阶段,二是对中国资产阶级的不同部分开始进行初步划分阶段,三是对中国资产阶级不同部分划分进行广泛探索阶段,四是对中国资产阶级不同部分进行科学划分阶段。  相似文献   

16.
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是否是资本主义因素?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认识按劳分配的性质和如何对待这个社会主义原则的重大问题。有的同志认为,按劳分配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它所体现的平等权利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产物。因此,把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说成是资本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早在17世纪,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等人就提出了“民主、平等、博爱、自由、天赋人权”的口号,并深入人心,奠定了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思想基础。人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资产阶级总结封建制度失败教训的产物。然而,人权并非资本主义国家所独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并没有杜绝侵犯人权的现象。不同的国度,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权有著不同的理解。人权问题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已经日益受到重视,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充分地体现出来。律师制度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它由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经济思想、道德观、哲学、宗教等观念形式组成为错综复杂的巨大精神网络,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集中反映着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并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考察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轨迹,从中找出它的特征,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关系的认识,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与资本主义并存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遵循自力更生与吸收借鉴的原则,既应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世界的贡献,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20.
近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否定和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审视,提出发展中国经济必须“以商立国”,他们重视拓展国内外市场,提倡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主张市场立法,他们所具有的市场意识,对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